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古香今韵话江西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古香今韵话江西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我国古代,香文化深入到生活的各个层面:女子闺房燃香,增加逸趣;科考朝堂燃香,庄重严肃;庙宇道观燃香,表现庄严。用香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用于佩戴的香囊,用来美容的香粉,用香笼来薰衣,用香球来薰被。

其实所谓“文化”必须是人类广泛认同和尊崇的精神和物质的财富。“香”之所以称之为“文化”,而不是普通的日常习俗,正是源于它自古被赋予了深厚的精神内涵。可以说,香于古人,不只是一种简单的香料,还是一种生活的方式和态度。它代表着精致的人生趣味和宁和的处事哲学。

宋朝是中国文化最为繁荣鼎盛的朝代,品香用香的方式,更是登峰造极。品茗、斗香、插花、挂画,被众多文人雅士称为“四般闲事”。

可以说一个“闲”字,就已突显出了宋人崇尚的思想之境。身居庙堂之高,却只为生活营营役役,这只能算做苟且人生。身处江湖之远,但始终保有一份闲情去闻香饮茶,赏花品画,才是人之上品,生之真味。

而“香”被奉为“四闲”之首,可见宋人对香文化的尊崇与厚爱。

江西香界的名士大家

江西在宋朝的文化史中,可谓是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历经东晋隋唐数百年的积累,在宋朝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盛景,成就了众多开宗立派的文学巨匠。被后世以“江西文学现象”来研究。清朝李在《南园答问》中就这样描述:“宋兴百年,文章陋窳,欧阳公奋兴,然后沛然复古,并辔绝驰,直追韩愈,探大道之根原,作斯文之宗主。独立一代,高视六寓,不特吴越所绝无,盖寰瀛所希也。若夫晏临川开荆国文公,李盱江传南丰子固,古今大家,七有其三;文鉴佳篇,士居其五。黄涪翁辟宗派于西江,周益公领台阁乎南渡。封事则胡忠简惊人,诗盟则杨诚斋独主。”

而这些出身江西,照耀宋史文坛的名师大家,大多与香有着不解之缘。被称为“大晏”的晏殊,就在他的《浣溪沙》中留下了“宿酒才醒厌玉卮,水沈香冷懒熏衣”的诗文名句。名列“唐宋家”的曾巩,在《凝香斋》中写道,“沉心细细临黄卷,凝在香炉最上头”,以此抒发沉静心绪。文坛巨匠欧阳修在《玉楼春》,更是留下了“珠帘半下香销印,二月东风催柳信”的千古名句。而江西诗派开山之祖黄庭坚,在《宝熏》中,用寥寥数字,描绘出焚香的静妙之景――“隐几香一柱,露台湛空明”。

说起黄庭坚,可谓是宋代传奇性的历史人物。他不只在文学和书法方面有着极高的造诣,在用香方面,更是被后世尊为“香圣”,影响遍及亚洲。有关他与香,有着许多轶文趣事。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返魂香”。

据说,此香初为韩琦所爱,名为“浓梅香”,后来惠洪从苏轼处得来香方。惠洪是黄庭坚的好友。黄庭坚于徽宗崇宁二年,贬谪广西宜州,途经长沙,在碧湘门登岸养病。惠洪前来探望,带来华光寺仲仁和尚的二幅墨梅,黄庭坚大为赞叹,却叹惜,“只欠香耳”。

惠洪随即取来一炷香焚之。舟船之内,立时梅香扑鼻,宛若“嫩寒清晓行,孤山篱落间”。黄庭坚惊叹不已,觉得其名香意未显,易名“返魂梅”。意为梅花已谢,焚此香却如凋敝寒梅重返人间。

其实,这段趣闻中描绘的,正是宋代文人玩香斗香的乐事。宋人不只喜爱沉香这样的单品香,更喜欢调配各种合香,展示自己对香的理解与感悟。文人墨客常常举办香席,斗香之繁复,赏味之变幻。比如“梅花香”的配方,流传至今的就有近百种,“龙涎香”配方也有50余种。在当时,文人相聚,能有自制的好香是一种荣耀。

西汉“香帅”海昏侯

2011年,江西南昌大塘坪乡发现了西汉大型古墓――海昏侯墓。经多年考古研究,确定海昏侯为汉武帝之孙,刘贺。此墓发掘多年,一直香气不断。其中出土的十几个博山炉、香料及装香料的漆器,印证了两千多年前汉代江西香文化的繁荣。考古人员共勘探出成套编钟、编磬、琴、瑟、排箫、伎乐俑;数以千计的竹简、木牍以及有文字的漆笥;惟妙惟肖的青铜雁鱼灯、青铜火锅;镶嵌着玛瑙、绿松石和宝石的青铜镜等,博山炉分布在东廊、西廊、北廊、几榻……可见江西在西汉时,就已以奉香为贵。昌邑王刘贺可谓是“西汉香帅”。

事实上,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人的祖先就已有了用香的痕迹。5000年前,黄河龙山文化,就已出现了陶薰炉,而4000多年前长江流域的良渚文化,也同样出土了蒙古包形灰陶薰炉。而中国的香文化的形成,还是在汉代。

汉朝之前,中国疆域主在中原,气候干冷,不利于香料生长。可用香材多为泽兰、蕙草、花椒、桂皮、艾蒿、白芷……但继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汉帝不断开疆拓土,有更多出产香料的南方地区划入中华版图,加之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沉香、苏合香等名贵香料,逐渐流入,曼妙旖旎的味道,很快成为王室与贵族不可缺少的炉中上品。

香通三界

另一方面,道家思想在汉代的盛行,也无形地推动着香文化的发展。

位于江西省鹰潭市的龙虎山是中国第八处世界自然遗产,道教发祥于此,名列国家自然文化双遗产地。据《龙虎山志》记载:“山本名云锦山,第一代天师于此炼九天神丹,丹成而龙虎见,因以山名。”

龙虎山是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自道教的第一代天师张道陵在此升仙后,历代天师皆在此修心养性,寻仙觅术,世袭63代,沿守1800年。

在道教斋醮法坛的祭祀活动中,香是不可或缺的通神之物,常用降真香、詹唐香、白茅香、沉香、青木香。道教以黄、老之学为基础,讲求清静无为、见素抱朴、坐忘守一,此为养性的重要途径。而这与香之品性十分契合。净世香气,可以洗心涤念;袅袅烟气,宛如直达圣境。其实,回望道教近2000 年的历史,香始终是教众领悟教义,内视心境的媒介。他们以此来连接纵贯千年的哲理奥义,开悟世间的芸芸百态。

而随着道教的兴盛,用香也渐渐被民众当作重要的养生之道。特别是在道教发祥地的江西,更是有着悠久的传统。在民间,香不只用来薰衣香体,还可以驱虫避疫,医人治病。端午、重阳,这些节日采香薰香的习俗,就源于这些节日的气候条件利于瘟疫的流行,以香防病,才逐步衍变成避凶辟邪的寓意。

其实,香在佛教中也有着与道教异曲同工的意义。江西宜春被誉为“禅宗圣地”的,既是禅宗马祖兴丛林、百丈立清规的起源处,也是禅宗“一花五叶”中的三宗发祥地,更是我国重要的佛教圣地。

佛教一直保存着用香的传统,佛前供香的仪式在江西保存比较完全。佛家使用的香料品种丰富,早期的佛教经书中就记载了很多的香料品种,如沉香、檀香、龙脑香、菖蒲、安息香、牛黄、郁金等。事实上,香不只是对佛表达敬意的圣品,也是学禅之人领悟禅心的方式。视可乱心,音则扰神,唯香味无形无骸,传递出素情无我的空瀚内观。

名香配佳器

常说“一缕香魂”,可见香之美,在于嗅觉上带来的惊艳,无形而空明。而香炉则是承载这缕香魂的有形肉身。自古名贵之物要配以精致之器。香作为古时最为难得的物品,不论王公贵族,还是文人雅士,皆喜讨得名炉焚香而欣喜。

江西省景德镇,早已是名闻海内外瓷都,制瓷历史悠久。历史上的官窑之地。史籍记载,“新平冶陶,始于汉世”,可见早在汉代就开始生产陶瓷。

景德镇用它千年的窑火烧出的精美无比的瓷器中,就有品种多样的香炉、香器,使我国的香文化得以很好地传承。到了唐朝,由于昌南土质好,先人们吸收南方青瓷和北方白瓷的优点创制出一种青白瓷,同时烧制出各种精美的香炉香具,陶瓷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交易产品。到了清代拥有精美香炉香具成为文人雅士文化的象征。

如今江西省是中国制香五大基地之一,随着香文化的复兴,人们对香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江西香产品类型也越来越丰富,有檀香、沉香、艾草香、卫生香、古配方香、盘香等,黄庭坚的“黄太史四香”代表古代和香艺术中的辉煌与高度,产品涵盖养生用香、文化用香、礼仪用香、宗教用香、器皿、焚香道具(瓷香炉、竹香炉、竹香筒、铜香炉、玉香囊)等。江西有着丰富的制香材原材料、如樟树药都、植物粘粉、竹芯及客家制香技艺。改革开放以来,江西制香企业从传统的手工作坊式生产,逐步向集团化、产业化发展,进一步扩大了香文化的影响力,也传承和发扬了中国香文化。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江西省已有制香生产企业100多家,分布于赣南、吉安、南昌、上饶、鹰潭、九江等地,从业人员近万人。蓬勃兴起的制香业带动着旅游、流通及市场建设的发展。以南昌、赣州为主,全省各地成立了各种香舍、香堂、香坊、香道馆,传播江西香文化,结合茶、插花、禅修、书院等文化,为复兴中国传统文化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