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应用斯帕丰治疗先兆流产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应用斯帕丰治疗先兆流产的疗效观察及护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观察斯帕丰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并探讨护理注意事项。方法:将243例先兆流产孕妇分为两组,A组(123例)采用口服斯帕丰治疗;B组(120例)肌注黄体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比较A组中继续妊娠患者与同期正常妊娠患者(100例无妊娠早期出血孕产妇)妊娠结局之差异。结果:服用斯帕丰治疗组(A组)有效率为86.2%,肌注黄体酮治疗组(B组)为85.0%,两组间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服用斯帕丰治疗组和正常妊娠组相比较,服用斯帕丰治疗组胎盘粘连和便秘发生率高于正常妊娠组(P0.05)。结论:斯帕丰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对妊娠结局无明显不良影响的治疗先兆流产的新方法。

[关键词] 先兆流产;治疗;妊娠结局;斯帕丰

[中图分类号] R714.21[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2(b)-096-02

Effect of Spasfon on treatment of threatened abortion patients and nursing notation

ZHAO Xiang-zhi, LIU Xu-dong, YIN Bao-min

(Zhuhai Maternity and Child Care Hospital, Zhuhai519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Spasfon in treatment of threatened abortion patients and nursing notation. Methods: Two hundreds and forty three cases of threatened abortion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Spasfon oral group(n=123) and intramuscular Injection group(n=120) who were treated with Progesterone muscular injection.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two groupswere compared and the complications of the Spasfon oral group were compared with normal pregnancy group. Results: The effectiveness of Spasfon oral group was 86.2%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progesterone muscular injection group was 85.0%,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The complications of placental adherence and constipation occurred higher in Spasfon oral group than in Progesterone muscular injection group(P0.05). Conclusion: Spasfonact as a new method in treatment of threatened abortion patients effectively with little adverse effect on pregnancy outcome.

[Key words] Threatened abortion; Treatment; Pregnancy outcome; Spasfon

先兆流产是妊娠早期常见的一种常见疾病,以往多采用大量长时间应用孕激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方法保胎治疗。但是近年来许多学者提出黄体酮及其衍生物大剂量保胎有致畸作用。现在欧洲已不提倡用于治疗先兆流产,为了更有效、安全地治疗先兆流产,笔者采用斯帕丰治疗先兆流产。我院2004年1月~2005年12月共收住先兆流产保胎并延长孕周至足月分娩孕妇243例,其中应用斯帕丰治疗先兆流产123例,疗效良好。现对应用斯帕丰治疗先兆流产疗效进行对比分析,并与同期正常分娩100例孕妇进行妊娠结局尤其分娩后新生儿情况、孕期并发症进行临床观察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4年1月~2005年12月本院因先兆流产保胎并延长孕周至足月分娩孕妇共243例作为研究对象。先兆流产的诊断标准为:在停经28周前有阴道出血,伴或不伴腰酸、腹痛症状;窥器检查证实出血来自宫腔;B超检查提示宫内胚胎存活。部分停经时间较早仅见孕囊未见心管搏动的患者7~10 d复查B超证实胚胎存活。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口服法国原发明生产厂生产的斯帕丰,B组按常规肌注黄体酮治疗。观察2组的治疗效果。另外随机抽取同期在我院分娩的100例正常孕妇(对照组),与应用斯帕丰治疗有效且继续妊娠至足月的106例先兆流产患者(病例组),进行妊娠结局、新生儿情况分析比较。肌注黄体酮治疗治疗组(B组)、斯帕丰治疗组(A组)及正常妊娠组间年龄、产次、分娩孕周等条件相比较均无显著差异。

1.2治疗方法

A组口服斯帕丰80 mg,每天2次,至流产症状消失1周;B组肌注射黄体酮20 mg,每天1次,1周为1个疗程。两组均让患者卧床休息,并口服维生素E。疗效判定在治疗2周后进行。治疗标准,显效:症状完全消失;有效:症状未消失,但有明显改善;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最终发生流产。治疗有效率为显效率加有效率。分娩期常见并发症比较包括:早产、前置胎盘、胎膜早破、产后出血、胎盘粘连及新生儿出生情况,如新生儿体重、Apgar评分、畸形、死亡等。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结果

2.1先兆流产两组间治疗效果的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的比较[n(%)]

2.2 A组与正常妊娠组常见妊娠期及分娩期并发症的比较

见表2。

表2 妊娠期及分娩期常见并发症的比较[n(%)]

2.3 A组与正常对照组新生儿出生情况的比较

见表3。

表3 新生儿不良结局的比较[n(%)]

2.4 A组与正常对照组常见副作用比较

见表4。

表4 口服治疗组与正常对照组常见副作用比较[n(%)]

3讨论

近年来,先兆流产的发生有上升趋势,研究表明,基因异常是自然流产最常见的原因,多数学者认为自然流产是一种去劣存优的自然选择。先兆流产是最常见的流产类型,对其的用药治疗和继续妊娠是否会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是患者和产科医生共同关心的问题。

研究表明,单独应用斯帕丰作为治疗先兆流产的首选药物,无论是何种原因引起的先兆流产,有85%的先兆流产孕妇避免了流产。本研究的结果也表明,服药组有效率为86.2%,肌注组为85.0%,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斯帕丰可有效地对先兆流产进行治疗。患者经斯帕丰治疗后继续妊娠者和正常未发生流产者比较,其妊娠期及分娩期常见并发症中除胎盘粘连的发生率和便秘发生率高于正常组(P0.05),新生儿不良结局两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先兆流产对妊娠结局几乎无明显影响,尤其对新生儿无不良影响。因此,针对先兆流产的患者在胚胎存活的情况下,应积极保胎治疗。

先兆流产组分娩期胎盘粘连的发生率高的原因可能是,先兆流产一般均有不同程度的蜕膜后出血。有学者推测先兆流产后可能发生继发感染,就容易导致孕晚期出现胎膜早破及胎盘粘连情况,但本文并未证实胎膜早破发生率高的情况,便秘的发生与斯帕丰的药理作用有关。先兆流产的治疗以往首选药物为黄体酮制剂,由于化学合成的孕激素分子结构与雄激素极为相似,孕期使用可使其后代雌性动物雄性化。因此美国已提出黄体酮制剂只限于妊娠12周后使用,以避开胚胎器官高度分化、迅速发育、不断成形、容易受到药物毒性干扰,造成与胚胎其他部位不相对应分化导致畸形的敏感阶段。

因此,妇女妊娠期应慎用黄体酮制剂。而斯帕丰为非阿托品非罂粟碱类的纯平滑肌解痉止痛药,而且不成瘾;对孕妇、产妇、胎儿、婴儿均不产生任何毒性作用,不良反应极少,用药非常安全。经过观察,斯帕丰不良反应少且轻微,发生率低,只有少数仍有偶发的头昏、恶心、便秘等消化道症状,与早孕反应不宜区别,少数孕妇甚至会加重早孕反应症状,但停药后可自然消退。

为此,在应用斯帕丰治疗先兆流产的护理过程中,首先做好解除孕妇发生先兆流产的思想负担,减少孕妇的恐惧和不安,尤其多年不孕或习惯性流产的孕妇更要减少其焦虑和悲伤;如继续妊娠者要进行动态评估,严密观察阴道出血量、腹痛及排出物情况,结合孕妇的生活环境、工作关系和家庭关系等,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嘱咐孕妇心情舒畅,加强营养,促进胎儿的发育。此外,一定要向孕妇及家属讲明只有胚胎发育正常保胎才能奏效,否则会带来一系列不利危害等,做好告知工作。对于极少服药有不良反应的孕妇,要告知此药物的优点,等治疗结束停药后,症状会自行消失,取得孕妇和家人的全力配合。

[参考文献]

[1]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18.

[2]乐杰.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89.

[3]乐杰.产科合理用药与母婴安全[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8,33(7):389.

[4]周昌菊,陶新陆,丁娟.现代妇产科护理模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49.

(收稿日期:2008-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