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以培养应用能力为目标的“建筑构造”课程教学改革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以培养应用能力为目标的“建筑构造”课程教学改革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建筑构造”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技术课程。涉及建筑材料、建筑物理、建筑结构、建筑施工、建筑设备和建筑经济等大量专业内容。而专业教学又长期存在 “重结构轻建筑”倾向,对缺乏实际建造过程体验的学生来讲,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时,学生就难以理解大量繁杂的知识点,因此需要对传统教学进行改革,以适应时展。

一、传统教学方式方面存在的问题

1.教材内容陈旧

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旧材料和落后技术被逐步淘汰。使用多年的教材虽有调整,但由于编写、出版的周期还长,新的内容难以及时有效更新,所以构造教材内容相对滞后。传统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与现行的实践做法不相一致。因此,应及时更新教材内容,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2.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缺乏

学生大多未接触工程实践,对课堂上涉及的实物未能亲眼所见,因此很难理解,故课程应包含大量的实践内容。但因经济、安全、课程进度安排与工程进度偏差等原因,学校不能跟随正在施工的建筑物进度展开教学,由此,导致构造课程普遍较注重课堂的理论教学, 而忽视实践性教学,甚至实践性教学环节被舍弃或草草安排。

3.手段落后、方法陈旧

传统的构造教学大多是“填鸭式” 的、封闭的,教师单向传授知识,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能尽量引发学生思考,不能充分利用学生所掌握的信息资源开展教学。

二、改革措施

1. 充实教学内容

新兴材料、技术及新的构造方法不断产生,但建筑构造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不会改变。故在教学中,教师既要注意对建筑构造普遍规律的讲解,也要让学生了解具体构造做法的原因和特点。这样,学生在掌握内在构造规律的同时,能顺利掌握不断产生的新材料、技术及新的构造做法。

2. 改革教学方法、更新手段

(1)充分利用多媒体。多媒体手段增加了图、文、声、像等大量信息,尤其是三维动画功能弥补了传统教学的直观性、立体性、动态等方面的不足;还可在工地实地拍摄一系列影像资料演示给学生看,使课堂教学形象生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实践环节的不足。

(2)将师生讨论和学生间讨论方式引入课堂。鼓励学生随时提问,师生就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通过讨论,学生更灵活掌握建筑构造的原理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

(3)安排更多实践教学内容。我院建有成熟的工民建专业实训基地,基地有建筑构造所涉及的梁板、钢筋和模板工程、墙面屋面工程、防水保温工程等,学生能够亲手参与这些工程的建设和拆装过程。

(4)建筑构件和建筑功能两条主线教学。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的《建筑构造》教材是按照建筑构件一一讲解,[1]这种讲解方式学生容易接受、理解和总结,但对建筑功能的理解不够深入。构件讲完后,再参考《建筑构造原理与设计》[2]关于建筑功能(承重、防水、隔热等)的内容,对讲过的构件知识进行梳理,会促使学生更深刻理解构造做法与建筑构建的功能联系。

(5)知识迁移理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背景,促进对建筑构造知识的理解,提高其实际应用能力,达到知识迁移的效果。生活经验也可迁移到课程学习中来,例如,在讲到高层建筑地下室埋深时想到树大根深,在讲浅色材料的反射隔热时想到夏天穿浅色的衣服,等等。这些知识的迁移使建筑构造课充满了乐趣,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信心,也促使学生更多地关注生活中的现象和原理。

(6)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教学补充。为方便课后自主学习,把建筑构造课件、教学大纲、教学日历及其他辅助资料上传至网络社交平台,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形成授课、讨论、答疑、作业的网络化现代教学模式。

教学价值不单单在于授之以鱼,即简单地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而应是授之以渔,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知识的融会贯通和应用能力。“建筑构造”课程旨在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其学习能力,从理论和实践学习两方面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同时,应该寻求和探究积极有效的考核方式,来检验教师的教学成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参考文献:

[1]姜 涌.建筑构造[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2]樊振和.建筑构造原理与设计[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