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回肠炎的研究进展――在亚洲的影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回肠炎的研究进展――在亚洲的影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S858.286.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08)11-0030-02

1回肠炎亚洲的流行情况

来自参与调查的实验室和已发表文献的流行病学数据显示亚洲回肠炎(增生性肠病)的感染率很高,见表1。检测方法为使用劳森菌抗原包被检测孔,免疫荧光或免疫过氧化物酶检测结合的抗体,独立研究证实该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90%。某些研究则采用粪便PCR方法,使用劳森菌特异性引物扩增猪通常是腹泻猪粪便的DNA提取物中的劳森菌基因。这些调查中的检测方法很重要的不同之处在于PCR检测阳性表明被检猪是回肠炎的临床病例且在检测时正排出细菌,而血清学检测结果则代表该猪近几周内样品采集前接触过回肠炎阳性粪便。

感染的广泛传播性提示尽管多数猪不表现明显的腹泻,但该病在亚洲的多数猪场都有流行。

1.1韩国

韩国养猪业中大部分是运作良好的集约型猪场。在韩国许多猪场都开展了回肠炎的研究。最初的研究采用PCR方法检测粪样,对韩国6个省的35家猪场进行调查(Kim等,1998)。尽管该检测方法是现有所有方法中敏感性最低的,但仍有高达33%的猪场检出为回肠炎阳性(样品来自Guangwon-do)。在Joong Bok Lee教授的研究团队进行的一项综合调查中,采用敏感性和特异性更强的免疫荧光检测法进行调查,印证了前者的结果。他们对来自6个省65个猪场的800多份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65家猪场均至少有1头阳性猪(Lee等,2001)。1个猪场中,通常有50%~60%的猪为阳性,Gyungg-do的流行率最高。他们还首次从亚洲猪上分离并培养劳森菌。

1.2越南

越南有22 000 000头猪,主要集中在红河三角洲,这也是越南北部主要的养猪区。集约化猪场的猪肉产量约占越南总产量的20%,但一个最近的调查主要从这些猪场取样(Vu,2004),见图1。规模为20到300头母猪的种猪场,通常售出28日龄仔猪给其他场,而这些场则会屠宰35~40kg的猪供应本地或出口市场。

PCR检测来自7个猪场的87份粪便样品,其中分别来自4个场(56.4%)的30份(37.5%)检出劳森菌。这些阳性猪场的感染率从28.57%~90%不等。Hatay省一个成年种猪发生急性出血性肠病的猪场PCR阳性率达90%。来自小猪舍饲养猪的两份样品中也可检出阳性DNA。被调查猪场中77%的猪均可检出胞内劳森菌IgG抗体阳性。只有3家猪场没有检测到阳性血样。猪群流行率在7%~40%不等,平均流行率为11.5%。在越南商品猪场断奶猪腹泻问题是养猪者普遍面临的一个问题。Tuan等(1998)估计断奶猪总死亡率中的32%~38%是由肠道疾病造成的。显然,这其中回肠炎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

1.3泰国、中国、菲律宾和马来西亚

这些国家调查的结果见表1。对中国54家猪场的最新调查(Wang等)发现98%场的育肥猪群中存在阳性。70%左右的猪场在断奶晚期即出现阳性。Andy Bulay和Roongroje分别在菲律宾和泰国开展了类似的调查。虽然没有缅甸、印度尼西亚、老挝和柬埔寨的养猪数据,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些国家也存在回肠炎感染。

1.4日本

Ohya教授等20世纪80年代在日本进行了回肠炎致病因子的研究。通过病理和细菌分离对该病的急性和慢性形式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该病是日本主要猪场的一种重要疾病(Ohya等,1995)。Takahashi博士等(1998)在Aburahi进行的粪便PCR调查显示该地区50%以上的猪场为回肠炎阳性。

Yahara博士等正在Nisshin开展一个更大规模的调查,对370多家猪场进行为期4年多的PCR和免疫荧光(IFAT)监测,见图2。不同年龄猪检测结果显示种猪(小母猪和母猪)整体阳性,生长猪和育肥猪的阳性比例稳步上升。图3对回肠炎在单点式猪场的流行特征进行了总结和讨论,单点式猪场是日本很常见的猪场形式。

图3阐述了亚洲一个传统单点式猪场的一个典型猪群从断奶到育肥期的状况。这个图显示了在这个猪群中血液回肠炎抗体水平的阳性百分比。在断奶的时候许多猪只的母源抗体还是存在的,但是在断奶后一个月就消失了。血清抗体在断奶后8周很快出现,因为很多猪在断奶后4~5周被感染,而产生了新的抗体。

2慢性和亚临床回肠炎临床症状

典型的回肠炎感染猪场中慢性和亚临床回肠炎病例一般可观察到两个临床症状:一个就是腹泻,第二个症状是增重减少或6~20周龄生长猪体重差异增大。较为严重的慢性发病则常常会出现相当数量的僵猪。通常可在一群猪中同时见到腹泻和增重减少,但不一定同时发生于同一头猪。

通常感染猪会发生中等程度的腹泻。粪便松软但颜色正常。多数病例粪便潮湿不成形,像牛粪或湿水泥。更严重的情况下,粪便会含有很多水分,呈液态疏松的质地,甚至还可能含有一些未消化的饲料。感染猪由于感染亚临床或慢性回肠炎而表现增重减少、饲料效率降低及由此导致的生长性能不佳是导致经济损失的主要原因。由于生长性能降低不明显且变成僵猪的猪较少,所以亚临床病例很难察觉。轻微的慢性病例和亚临床病例很难察觉但在猪群中比较普遍。因此,应仔细检查外观上消瘦的生长良好的猪和不规则发生腹泻和矮小的猪。

3慢性和亚临床回肠炎的流行病学

在传统的所有场区建在一处的单点式从分娩到育肥的猪场中,慢性和亚临床形式回肠炎的发生尤为普遍。猪群单向流动,猪场中到处都有感染的粪便,从而该病可从一头猪传播给另一头猪。正常猪场条件下劳森菌可在猪粪中存活2周。

感染猪宰首次感染胞内劳森菌后一般可排菌2周左右,但10%的感染猪可持续数周排毒。当1头猪接触到感染猪的粪便并摄入一些胞内劳森菌进入口腔和肠道后,回肠炎即开始传播。细菌进入猪的肠壁,启动感染并开始复制。一旦在肠道形成感染,则胞内劳森菌重新随粪便排出,感染下1头猪。多数动物的潜伏期为2~3周,因此猪群中第1头保育猪或生长猪感染1个月或数个月后猪群缓慢发病。然而某些感染猪也可能在粪便中排出大量细菌,使猪群中许多猪同时快速接触病原。一旦有1头猪被感染,则会发生显著的“暴发”。其他载体,如鸟或啮齿动物,似乎对感染场的胞内劳森菌感染影响很小。

多数猪场的慢性和亚临床回肠炎发生在断奶后母源抗体降低时。约4~5周龄即猪转入保育舍或早期生长群时,猪的抗体降低至一定水平对胞内劳森菌易感。2~3周的潜伏期后,部分猪发病,开始排出细菌,传播给其他猪。断奶后很多猪发生感染并传播到生长区和育肥区。小母猪和种猪群中则降至较低水平但仍可检测到。

4亚洲回肠炎的经济影响

在以前研究中,回肠炎带来的经济损失多是由于该病对屠宰重、饲料转化效率、空间利用率、发病率、死亡率等方面的不利影响,每头感染生长猪共计¥0.50~¥1.00,实际损失根据猪价、猪舍空间和饲料价格而不同。然而,这其中大部分是对生长猪发生温和慢性增生性肠病损失的预计,而这种预计很可能低估亚临床回肠炎(猪被感染,发生肠道病变,但没有明显的腹泻或体重下降)的经济影响。亚临床回肠炎会影响猪的最佳增重,影响饲料特别是饲料中氨基酸的消化吸收。此外,临床胞内劳森菌感染种猪的生产指标如活仔数会受到长期影响。有项研究曾预计每头感染种猪的损失为¥100,那么转化到生长猪就是常规生产条件下每头生长猪增加¥0.50损失。因此,回肠炎流行会给多数亚洲猪场每头感染生长育肥猪造成超过¥1.00的损失。

5回肠炎的治疗措施

使用抗生素预混饲料是控制急性和慢性临床回肠炎的实用方法。几个有对照的科学研究都证实亚洲许多猪场使用硫姆林或泰乐菌素混饲治疗和预防回肠炎获得了不错的效果。这些药物可有效的控制和治疗回肠炎。

在用药之前须仔细测量每个药物通过各种给药途径的合适剂量。应意识到因为各个猪的体重依生长情况不同而不同,水或饲料中药物的ppm含量进入各个治疗猪体内的药物水平也不同。因此,最好是以mg/kg体重来表示药物剂量。例如,硫姆林最好是按3~5mg/kg体重的比例来投药,该剂量对应生长期100ppm混饲。

评价抗生素治疗时还应考虑的其他重要因素包括产品质量、成本、生产商提供的技术及增殖服务、停药时间及其他调节问题。不同国家的影响因素也不同。

饲料中的添加剂,如重金属(铜、锌)、益生菌、酸或酶等,尚未显示出对回肠炎有影响。

6回肠炎疫苗的研发

回肠炎的病原胞内劳森菌于1993年首次培养成功,这使得疫苗的研制成为可能。科学家在7年时间里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对劳森菌这样的胞内细菌病原和断奶后肠道感染,经口接种致弱活菌能够产生最为自然的免疫力,同时也是公认的最佳免疫途径(Kroll等,2004)。因此研发了致弱的活胞内劳森菌疫苗(Enterisol Ileitis,Boehringer Ingelheim)。因为该疫苗是口服的活菌疫苗,所以最好是在7d无抗生素期的中间进行接种。此时,猪体内残留的抗生素已经消除,而不会在疫苗细菌被摄入前就将其杀死。亚洲和欧洲的许多猪场在正常断奶前4d灌服疫苗(通常与支原体疫苗接种同时进行),结果证实这种策略是有效的,并且不会影响断奶期间的抗生素混饲。

该疫苗相关的实验中,整体的平均日增重量升高了6%,淘汰率平均降低了23%。这些改善直接导致免疫育肥猪的出栏重升高。针对肠道传染病进行成功的免疫能够促进生长和提高饲料利用率,而其他身体系统的免疫则没有这种效果。回肠炎疫苗的另一种明显优点就是能够减少抗生素的使用进而减少猪场可传播的抗生素抗性因子。

劳森菌疫苗的成功部分可能是因为该病原经口进入体内后通过接触肠道黏膜巨噬细胞发生感染并能产生特异性体液免疫和黏膜免疫(Guedes和Gebhart 2003)。其他胞内细菌病原(如布氏杆菌和披衣菌)只有接触致弱的全菌时才能诱导产生对抗感染的保护性免疫力。反之,使用重组细菌或灭活疫苗进行免疫则不能产生保护性免疫力。

对比单个免疫和口服全群免疫,通过饮水接种疫苗的优势还包括无动物应激、无人工成本和消耗(包括完全顺从的障碍及接种可能造成的损伤)。进一步的优势还有避免了多次重复使用的针头传播PRRS等血源传染病的风险、无注射反应和胴体上的针孔。养禽场多年来广泛使用全群免疫的方法,将来这种方法在猪场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现在北美和欧洲已有超过5 000万头份的回肠炎疫苗是通过全群免疫的方法成功接种的。

(英格兰诺丁汉大学兽医学院Steven McOrist BVSc PHD著,勃林格殷格翰动物保健 译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