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Hi/嗨的什么Hi/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Hi/嗨的什么Hi/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hi/嗨,是一种与国际接轨的呼语,据说等于Hello。而Hello,据说最初是水手或者电报用语,用作呼语是为了节约时间。后来,英语地区开始到处Hello,再后来,也许为了更加节约时间,也就Hey/Hi了。

什么时候hi到中国变成“嗨”的,已无从稽考,但是大陆汉语地区到处“嗨”着是最近十年的事却可以肯定,而且绝非为了节约时间也可以肯定。

有趣的是这后一个“可以肯定”。

让我们看看到底谁在Hi/“嗨”着。专业人士,比如翻译,大专院校英语专业师生有可能Hi着;青年人,无论是不是学生,是不是英语专业的学生“嗨”着的就更多。

专业人士Hi着应该无可厚非。英语地区到处Hi着,他们能不Hi着吗?也许复杂的英语他没搞懂,起码简单的,比如Hi,他们是必须搞懂的。搞懂Hi,重要的不是为了节约时间,而是不失专业身份。走到哪里先地道地Hi一声,后面的英语也许不怎么地道也就无关紧要了,起码Hi对了。

非专业人士也“HI”着就大费商量了。

他们不“HI”着并不失去什么,比如他们说“嘿”又失去了什么呢?也许失了身份,但不是专业身份,而是某种感觉,比如“土”了点是不是?但是“土”又怎么的?说“嘿”不说“嗨”照样,你说“嗨”不说“嘿”照样还是你。老师不会因为你“嗨”了就给你高分,老板不会因为你“嗨”了就给你工作,异性朋友也不会因为你“嗨”了就更加爱你。

“嗨”还是“嘿”,也就是一种感觉上的“土”还是“洋”的问题。

“嗨”着就“洋”着。那么,“洋”着又得到什么呢?还是一种感觉。看来我们必须仔细分析这种感觉,分析为什么“嗨”着就“洋”着以及为什么要“洋”着。

我不说“嗨”,但是我在说汉语的课堂上有时候说英语,说没有必要用英语说的汉语。我为什么说英语?可能是调节课堂,给学生一种异样的感觉;可能是拉近和学生的距离,让学生觉得我和他们有着共同的东西;可能是向学生显摆我的知识面――你看我也懂英语。

那么,“嗨”着是不是也跟我有着同样的动机呢?“嗨”一声会有不一样的感觉。青年人求新求异,找点不一样的感觉是完全正常的,就像他们在钥匙圈上挂一个丑娃娃,好好的裤子在膝盖上故意弄两个大洞。拉近和对方的距离,这也很正常,现在的青年人跟我们比交往的欲望和能力要强得多,但为什么一声“嗨”比一声“嘿”要更有亲合力?我就觉得我跟“嗨”我的人没有亲合力。一个女生远远地春风般笑着对我 “嗨”,我虽也“嗨”了过去,但她没听见她过去之后我就说了声“嘿,这疯女子”。也许,青年人跟青年人“嗨”有亲合力吧,毕竟如果以“嗨”与否分类,他们都属于 “嗨”一类,关键是他们怎么就“嗨”到一类的,这可能就要说到3了――他们都想“显摆”。“嗨”着就意味着我也会“嗨”,我也会“洋”,这当然也可以理解,连我六岁的儿子也“妈咪妈咪”着,还有什么不可以理解的呢?这是一个跟国际接轨的时代嘛,什么东西跟国际接了轨就意味着跟上了大潮流,走在了最前沿,就意味着国际化时代化。我们老了,跟不上大潮流走不到最前沿好像也没什么要紧,就像我的一些哥们现在仍然觉得学不学电脑没什么要紧,但是青年人不行呀,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他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他们的,他们朝气蓬勃,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不去接轨能行吗?可难的是接轨不容易啊,国家好多尖端技术想接轨都不容易,何况知识不多甚至没有知识的青年人呢?再说,要接轨也得找一接上去人家就能看出来的,不然我接了半天你都不知道不白接了吗?考虑到这两个难处,再以专业人士接轨的经验为参照,最简单的解决办法就是我们“嗨”一声。

或者,像我儿子那样“妈咪妈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