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小说《简.爱》服饰文化解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小说《简.爱》服饰文化解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简·爱》是十九世纪英国著名女作家夏洛特·勃朗蒂的代表作。小说中人物的服饰描写着墨不多,但很好地反映了当时不同阶层的社会文化。本文试图通过对小说中不同阶层服饰描写、男女服饰的对比分析来探究维多利亚时期的社会文化,揭示维多利亚时代严格的社会等级差异及女性低下的社会地位。

关键词:维多利亚时代;服饰;文化;阶级;女性

引言:

小说《简·爱》背景设定于维多利亚早中期,该时期有其特定的社会风尚和文化特征,其服饰则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服饰是一个社会的思想和文化的反映,是同时代人类的智慧与观念的映射。美国哲学家皮尔士认为,符号是某种对人来说在某一方面或以某种能力代表某一事物的东西,而服饰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在某种意义上,它就是一种符号。这种符号象征着社会地位、兴趣爱好、经济能力及个人内在。服饰本身是没有思想的,但是服饰作为人的创造物与穿着物,势必带有人的意识、情感。因此, 服饰在这个过程中起着暗示的作用,它是由一定的社会背景、文化因素所约定的。通过对这部小说的服饰研究,我们期望能从一个新的角度更深刻地了解维多利亚早中期的社会文化和女性地位。

一、维多利亚时期的服饰与阶级

维多利亚时代是英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代。在这个年代,英国的工业化、民主化、城市化进程基本完成,而阶级的差异也十分明显。从《英国贵族史》中我们了解到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社会大体上可划分为三个阶级:贵族阶级、中产阶级与无产阶级。阶级划分的主要依据是否占有土地和拥有特权,及所处社会政治经济地位[1]。服饰作为一种无声的语言,服饰的差异体现了经济地位和阶级的差异。

1.贵族阶级的服饰

首先,对于贵族阶级来说,一套精致、漂亮的服饰不仅是取悦他人的工具,也是彰显地位的象征。对于这些贵族阶级的服饰特点,在小说《简·爱》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如描写丹特上校夫人“Mrs. Colonel Dent was less showy; but, I thought, more lady-like. She had a slight figure, a pale, gentle face, and fair hair. Her black satin dress, her scarf of rich foreign lace, and her pearl ornaments, pleased me better than the rainbow radiance of the titled dame”(登特上校太太不像别人那么招摇,不过我认为更具贵妇风度。她身材苗条,面容白皙温和,头发金黄。她的黑色缎子服、华丽的外国花边围巾以及珍珠首饰,远比那位有爵位的贵妇闪光的艳服更赏心悦目)(chapter17)[2]。同样,这位贵夫人也用了华贵的衣料和装饰如satin(缎子),scarf(围巾),pearl(珍珠)。值得一提的lace,即“蕾丝”,有古董感的蕾丝材质是维多利亚风格的头号代表。维多利亚时代的贵族女人们喜欢在领口、袖口、裙摆处露出内衣的蕾丝花边,显得情调十足。丹特夫人在这里运用国外昂贵的蕾丝做装饰足以显示她的雍容华贵,而珍珠在当时也是上流社会人士才消费得起的奢侈物品。

服饰的款式、面料、妆饰都能体现着装者的自身价值、意识形态。长久以来,尤其是贵族女性都选择比较昂贵的面料如天鹅绒、丝绸等,这样更能提升她们自身的价值。此外,她们还用各种饰品如珍珠,宝石,饰带、羽毛、假花、纱网,围巾等来加以装饰自我。贵族阶级的服饰无声地显示了他们的理念,即出身高贵、衣食无忧,他们是中产阶级向往和模仿的楷模。

2.中产阶级的服饰

中产阶级是维多利亚时期的新兴阶级,中产阶级指的是那些控制着社会经济命脉的大资本家、企业主;以及大庄园的管家和部分自由职业者等等。

对中产阶级的人来说,身着华丽的时髦服饰自然是他们效仿贵族必不可少的生活方式。既然出众的穿着可以获得社会优势,导致中产阶级的人士抛掷大量的金钱去购买奢华的服饰以期与贵族们的生活方式、审美情趣以及价值理念趋近。如小说中的罗莎蒙德·奥利弗,她是富裕资本家的女儿,但并无爵位封号等,属于中产阶级的上层女性,作者是这样描写她,“Anything more exquisite than her appearance, in her purple habit, with her Amazon's cap of black velvet placed gracefully above the long curls that kissed her cheek and floated to her shoulders, can scarcely be imagined”(她穿了一套紫色的骑装,戴一顶亚马逊式黑丝绒帽,很有风度地戴在从脸颊一直披到肩的卷发上,很难想象世上还有比她的外貌更标致的东西了)(chapter32) [3]。又有“She had then on a dark-blue silk dress”(那时她穿了深蓝色的丝绸衣服)。同样,身为大庄园管家的费尔法克斯太太,身为教师的谭波尔小姐,甚至是校长夫人等,这些同属中产阶级的人们也都在服饰上加以修饰讲究,着装面料使用天鹅绒、丝绸等衣料,实际上已是无形地向上一阶级靠拢了。

小说第七章中的一段情节想必让人印象深刻——当劳沃德学校校长布洛克赫斯特正在对学生们就“着装教育”进行高谈阔论时:“我的天职就是要教导他们衣着朴素庄重,不招摇过市,既不编辫子,也不穿昂贵的衣服。可我们面前的这些年轻人,个个都编着一束辫子,这是虚荣心亲自编的……这些玩意儿……必须统统剪掉……”,其夫人及女儿们突然来到,其华丽夸张的服饰与学生们简陋寒碜的穿着顿时形成强烈对比,更是对劳沃德校长虚假伪善的微妙反讽,“They ought to have come a little sooner to have heard his lecture on dress, for they were splendidly attired in velvet, silk, and furs. The two younger of the trio (fine girls of sixteen and seventeen) had grey beaver hats, then in fashion, shaded with ostrich plumes, and from under the brim of this graceful head-dress fell a profusion of light tresses, elaborately curled; the elder lady was enveloped in a costly velvet shawl, trimmed with ermine, and she wore a false front of French curls”(他们来得再早一点就好了,赶得上聆听他关于服饰的高论。她们穿着华丽,一身丝绒、绸缎和毛皮。二位中的两位年轻的(十六、七岁的漂亮姑娘)戴着当时十分时髦的灰色水獭皮帽,上面插着驼鸟毛,在雅致的头饰边沿下,是一团浓密的卷发,烫得十分精致。那位年长一些的女人,裹着一条装饰着貂皮的贵重丝绒披巾,额前披着法国式的假卷发)[4]。作者运用“splendidly”,“costly”二词,明确指出她们服饰的奢华。母女三人华贵的服饰与劳沃德校长虚假伪善的训导,以及中层阶级对上趋炎附势,对下剥削压迫的丑陋形象跃然纸上。

3.无产阶级的服饰

中上层阶级的这些服饰,实际上在无声地实现它们的交流功能、价值实现功能和印象操作功能,并向我们传递着一种信息,即穿着者是高贵的人,是与众不同的。然而,在那个贫富差距悬殊,社会等级森严的环境下,无产阶级的人们因社会和经济地位的关系,在服饰上与上层阶级的人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处于社会底层的人们,如无产阶级人物的代表,主人公简·爱的服装也颇具特点,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阶层人民日渐觉醒、独立自强的意识。例如,文中写到:“I rose; I dressed myself with care: obliged to be plain —— for I had no article of attire that was not made with extreme simplicity -- I was still by nature solicitous to be neat. It was not my habit to be disregardful of appearance or careless of the impression I made: on the contrary, I ever wished to look as well as I could, and to please as much as my want of beauty would permit” (我起身了,小心穿戴了一番,无奈只能简朴——因为我没有一件服饰不是缝制得极其朴实的——但渴求整洁依然是我的天性。习惯上我并不无视外表,不注意自己留下的印象。相反,我一向希望自己的外观尽可能标致些,并希望在我平庸的外貌所允许的情况下,得到别人的好感)(Chapter11) [5]。简爱的服饰颇为简朴素净,毫无模仿上层阶级奢侈华丽之风的痕迹。这虽然与其受到的清教思想影响不无关系,但更体现出简爱的可贵品格,其勤奋、克制、节俭、独立,知行合一、注重实际的性格特征也得到了充分体现。而简·爱则恰恰成为无产阶级人民思想特征的典型代表。

此外,在这篇小说中对劳沃德学校学生的描写:“ranged on benches down the sides of the room, the eighty girls sat motionless and erect; a quaint assemblage they appeared, all with plain locks combed from their faces, not a curl visible; in brown dresses, made high and surrounded by a narrow tucker about the throat, with little pockets of holland (shaped something like a Highlander's purse) tied in front of their frocks, and destined to serve the purpose of a work-bag: all, too, wearing woolen stockings and country-made shoes, fastened with brass buckles ” (八十个姑娘坐在屋子两边的长凳上,身子笔直,一动不动。她们似是一群聚集在一起的怪人,头发都平平淡淡地从脸上梳到后头,看不见一绺卷发。穿的是褐色衣服,领子很高,脖子上围着一个窄窄的拆卸领,罩衣前胸都系着一个亚麻布做的口袋,形状如同苏格兰高地人的钱包,用作工作口袋,所有的人都穿着羊毛长袜和乡下人做的鞋子,鞋上装着铜扣)(chapter 5) [6]。学生们的穿着及其简朴,用的是narrow tucker(窄立领), work-bag(工作带), woolen stocking(羊毛长袜), country-made shoes(乡下人做的鞋子),brass buckles(铜扣)。连与服饰相配套的发型也是毫无修饰,更无美观可言。下文中又描写到学生们去花园时的情景,她们身着coarse straw bonnet(粗糙的草帽),cloak of grey frieze(黑粗绒料子的斗篷),这与前面提到的上层人所穿戴的海狸帽、天鹅绒裙子形成巨大的反差。更为严重的是,学生到了冬季没有靴子、手套,最后导致“雪灌进了鞋子,手冻僵了,长满了冻疮”。这些下层人民的服装如此粗糙简朴,以致原文对其着装所着笔墨并不如中上阶层多。这足以反映处在社会底层,饱受上层阶级剥削压迫的人民贫困的生活状态,也是作者对社会不平等的无情控诉。无产阶级是事实上的被统治阶级,是沉默失语的阶级,因而他们的生存状态是凄惨可悯的,只能艰难地存活着。这一阶级在原文中的原型集中体现在劳沃德的学生中。她们大多为孤儿,毫无经济来源,同时也受上层的压迫剥削。

从对小说中不同阶级人物的服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维多利亚社会是一个等级观念十分浓厚的社会。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服饰则构成了这种等级观念外在反映的载体。贵族阶层利用服饰作为媒介,彰显自身社会和经济地位,同时也向其他阶层输入其生活观念、价值理念,并形成中产阶级的部分阶层向之看齐的价值规范,反映趋炎附势、奢侈的不良风气。而下层人民在服饰上与之形成的强烈反差,则不仅是对他们经济社会地位悬殊的反映,更是对小说背景时代下阶级压迫的控诉,以及对追求节俭克制、自由平等精神的向往,这是当时的社会阶级赋予服饰的时代意义,也是我们通过小说中的服饰来了解小说背景时代下社会文化的目的所在。

二、维多利亚时期的服饰与女性地位

“维多利亚妇女”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完美、最圣洁的女性,社会给了她们“家的天使”的美誉[7]。然而通过文本中男女性服饰的对比描写,我们看到的却是当时女性屈辱的社会地位,在法律上她们是根本不存在的人。

维多利亚时期男性服装一般是深色的,式样简单。为了将男性塑造为一家之主,表现出阳刚英挺的气质,男性的标准服饰被塑造成威严、整肃和刚毅的绅士气派。这些服装并非如女性般的繁杂,一切以舒适为主。而维多利亚时期的女性,对服饰是十分讲究的。其设计十分的复杂,有以鲸骨支撑的、填塞的紧身胸衣,胸衣上有许多的花边刺绣。在外出时有丝绒及细薄棉布做成的短外衣、斗蓬。女性衣服流行追求人工的雅致,而不尚舒适。此外,她们还应用大量的装饰品如上文提到的珍珠、宝石,纱网、假花、蕾丝边等。透过这些,我们可以看出服饰是对女性禁锢的另一种方式。这些在小说原文中都有细致的描写。服饰过分强调女性的美丽、性感及其他取悦男性的特征。种种这些都旨在将女性置于相对于男性来说劣势的地位。

作者细致地描写了林恩夫人、丹特太太、艾米小姐以及校长家人,她们大量运用贵重华美的珍珠、羽毛、宝石等打扮自己,以彰显地位,同时还达到取悦于人的目的。不仅如此,作者还着重勾画了英格拉姆、阿黛拉等人。“Recall the august yet harmonious lineaments, the Grecian neck and bust; let the round and dazzling arm be visible, and the delicate hand; omit neither diamond ring nor gold bracelet; portray faithfully the attire, aerial lace and glistening satin, graceful scarf and golden rose; call it 'Blanche, an accomplished lady of rank.”(回忆一下那庄重而和谐的面部特征,希腊式的脖子和胸部,露出圆圆的光彩照人的胳膊和纤细的手。不要省掉钻石耳环和金手镯。一丝不差地画下衣服、悬垂的花边、闪光的缎子、雅致的围巾和金色的玫瑰,把这幅肖像画题作“多才多艺的名门闺秀布兰奇”。)(chapter16)[8]从这段描写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英格拉姆小姐的用心良苦,她几乎往自己身上堆满了足以吸人眼球的各种华丽饰物如砖石耳环、金手镯、蕾丝花边、围巾和金色玫瑰。解读原文后,我们很自然地就可发现英格拉姆不止在显摆身份之高贵,更在于想取悦罗切斯特,以期达到做桑菲尔德女主人的目的。这样就不难理解这位贵族小姐的心理。可从另一角度看,这也是社会造成了女性的悲剧,哪怕是贵族女性也得依靠外在的、肤浅的装饰来赢得自己将来的生存来源和地位,而不是通过自身智慧与见识在社会上赢得成功。

这些中上层阶级女性的服饰向我们传达着一种信息,即女性要通过华装丽服,过分的修饰来迎合社会,这显示了维多利亚时期女性地位的低下。不仅如此,服装的保守性也能从另一方面显示女性地位的卑微。为了纯洁风气的需要,女人必须把自己裹的严严实实。德国学者傅克斯对这个时期服装的评述的则更为精辟,他说:“庸俗的道德要求用裙子构成一道围墙,把妇女的身体像一座碉堡似的围起来。妇女不仅因此而受到保护,免遭各种侵犯,而且自上而下形成密封状态。因为即使是最强劲的风也不能使身体的任何部分透过层层衣裙而闪露出来。” 回归原文,我们仍能找到相关信息。例如,撇开主人公简·爱层层厚重的黑灰色裙子,每逢出门,她无不带着帽子,外加手套、斗篷,将整个人似乎密封起来一样。再如,劳沃德学校的学生无一不是处处带着立领,使自己完全地被包扎起来。这一时期保守的服装也将女性禁锢,毫无自由可言。

维多利亚时期的服饰就是这样禁锢着女性。有谁意识到这是对女性的一种束缚与控制?对于“变成幻想中的天使”一说,是否与教堂的彩色玻璃异曲同工,大多数女性都有着奢华的情怀,喜欢繁复而华丽的东西,尤其是置身于那样一个大趋势之下。当时的风气——保守,遵从秩序,以及对于妇女道德的禁锢使得服装本身变得严密,层叠,把女性包裹的不透风。这些都在向我们展示社会的不公,以及社会对女性造成的悲剧。

结语:

本文着重对小说《简·爱》的服饰描写进行了分析,来探究小说背景下即维多利亚早中期的社会阶级差异和女性地位。通过纵向分析,我们得知,维多利亚社会是一个等级观念十分浓厚的社会。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服饰则构成了这种等级观念外在反映的载体。贵族阶级如英格拉姆、林恩夫人等通过华丽服饰展示着自身高贵的地位,同时向下层人们传达着该阶级的价值理念;富裕的中产阶级则为了提升社会地位而极力模仿贵族阶级,尽可能地向他们靠近;无产阶级如劳沃德学校的学生只能身着粗布烂衫,在中上层阶级的剥削压迫中艰难地挣扎。通过横向分析,我们了解到,维多利亚社会男女社会地位极不平等。在服饰上,上层女性极力地修饰,运用复杂的设计,夸张地表现身材曲线,以精美刺绣、蕾丝及丝绒表现其高贵的气质,从而达到取悦男性的目的。思想如从前般的保守的社会,并未同工业革命前进而有所改变。女性将自己包裹在严严实实的服饰中,被人冠冕堂皇地夸赞为纯洁风气的需要。由此可见,维多利亚时期女性毫无地位可言,无论经济上还是政治上,甚至是话语权都被限制。女性只是男性的附属,是埋葬在华丽服饰下的可悲的花瓶。

(作者单位:华中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阎照祥.《英国贵族史》.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0. 273。

[2][3][4][5][6][8]Bronte,Charlotte. Jane Eyre. 牛津大学出版社.1991.

夏洛特·勃朗蒂.《简·爱》. 伊利人民出版社. 2003。

[7]K.D. Reynolds. Aristocratic Women and Political Society in Victorian Britai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8.28。

本文为华中农业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从小说《简爱》看维多利亚时代的服饰文化”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