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游戏与儿童创造力的培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游戏与儿童创造力的培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城市化进程、功利化教育理念、科技的发展,让传统的游戏方式逐渐简化成室内智能游戏的特殊模式,违背了儿童的成长和创新性培养的要求。基于这一现象,为了提高儿童创造力,笔者提出了要让儿童回归真实、自然、实践的“田野游戏”。在游戏中,促进儿童生存技能和智力的双重训练,从而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Abstract: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the utilitarian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gradually simplify the traditional way of the game into a special model: smart indoor game, which is contrary to the children's growth and innovative training requirements. Based on this phenomenon, in order to improve children's creativity, the author proposes to make children return to the real, natural, practical "Field Game". The game promotes double training of children survival skills and intellect in order to cultivate children's 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

关键词: 心理;游戏;儿童创造力;田野游戏

Key words: psychology;games;children's creativity;field games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8-0227-01

1前言

1.1 创造性的定义“创造性是一种创造产品的能力,这种产品是既新颖(独创的、预想不到的)又适宜(不超出现有条件的限制,且产品是有用的)”[1]。

1.2 心理学对创造性的研究1869 年,英国心理学家高尔顿的《遗传的天才》一书的问世,标志着心理学领域开始采用科学方法研究创造力。此后,虽然许多心理学家开始重视这一领域的研究,并丰富和完善了该领域的体系和内容建设,但是,与其他专题相比,总体还是处于较低水平。“1975-1994年间的Psychological Abstract中与创造性有关的文章仅占0.5%”[1]。

而中国,无论在研究数量、关注度和研究成果及其推广应用上都亟待提高。许立达、许立言1980年在《论创造性》一文中谈到,“在美国,专门研究创造性的机构,据统计已有53 所大学的附设机构,10个研究所……我国目前没有1所大学和专门机构,从事创造性问题的研究”[2]。时隔三十年,情况已然所改观,各种研究和改革也在推进。但实际的情形并不乐观。林崇德教授在名家论坛上提出了两个困惑:“为什么中国公民没有得过诺贝尔奖?”、“为什么我们的学生考试成绩很高,却缺乏创造力?”应该就是佐证。

1.3 游戏对儿童创造力的影响Pepler.D.J认为“游戏包含了特定的探究;包含了多样的探究;促进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变”[3]。这些探究和转变将直接促进儿童创造力的提升。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也提出“六大解放”,即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眼睛、嘴、空间和时间……游戏是儿童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儿童在游戏中都能表现其创造力”[4]。

2“田野游戏”的由来

“田野游戏”,这一叫法的启示来源于笔者从小的农村生活经历和对童年游戏的回忆。80年代的农村,物质资料相对匮乏,与外界的沟通交流还处于较封闭状态,生活条件也与今天不可同语。游戏绝大部分是在野外或田野间进行的,故暂称为“田野游戏”,是指在一个开放的自然环境状态下,真实的、生活化的、不可复制的,具有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群体性互动游戏模式。

之所以特别提出和限定这一概念,是基于目前有一些人对于“游戏”的不准确认识和定位而产生的想法。其实游戏不是人类独有的活动,在动物界中也普遍存在,并伴随着人类的产生而发展。起初的游戏,本质是为了学习生存技能,重视身体动作活动和技能的学习。后来,根据人类生存发展需要,游戏有了另一个目的,就是发展智力。所以,直到今天的游戏也具有这两个功能,并分为智力游戏和活动性游戏两大类。可目前看来,由于独生子女、城市化、单元楼的居住模式,还有社会某些不合理的引导,游戏更多的成为了单纯的智力游戏,而活动游戏则演变成了体育竞技类的运动。更令人焦虑的是,即便单纯的智力游戏目前也因为科技的进步,有一种被电子或智能模拟平台取代的趋势,使儿童的活动空间大大缩减。所以,为了防止某一天,游戏限于某一人坐在某一机器前面的人机对话和操作,笔者不得不考虑在“游戏”前面加一个限定词,以引起人们的注意和重视。

3“田野游戏”对于培养儿童创造力的独特心理学意义

3.1 游戏处于开放真实的自然环境中,满足儿童的探究欲,开发其创新的原动力环境对于儿童创造力的培养作用无疑是巨大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一幢幢单元楼“扼杀了儿童自我发现的灵性……阻止了儿童与社会的沟通,也大大减少了儿童之间自发地游戏活动的机会”[5]。神奇美丽的大自然,能给儿童无限的启发,特别是能激起儿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所以,“田野游戏”作为一种开放式的,自然环境下的游戏模式,将弥补城市化带来的缺憾,满足儿童的探究欲,开发其创新的原动力。

3.2 游戏各因素的不确定性,培养儿童多种能力和良好心理品质,为创造性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不确定性,即游戏者人员结构和人数不确定、游戏项目不确定、游戏对象和道具不确定、游戏规则不确定……保证了儿童间的最大程度交流和每一个人的主动参与。孩子们被迫多动手,多商议,多思考来解决问题。在实际的活动中,训练了儿童的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能力、动手能力以及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意志品质。

3.3 游戏的不可复制性,保证儿童的参与兴趣和积极性,培养良好创新习惯和创新潜能所谓不可复制,指的并不是游戏本身不可复制,而是指游戏的整个过程和各个环节是不可复制的。每个人,在每一次同或不同的游戏中,其收获是不可复制的,经验也是不可复制的。能让每位游戏者保持长久的兴趣,从中得到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刺激和感悟,最大限度地开发儿童的创新习惯和创新潜能。

参考文献:

[1]徐展,张庆林.关于创造性的研究述评.心理学动态,2001,(01).

[2]许立达,许立言.论创造性.未来与发展,1980,(03).

[3]pepler.D.J著,马荣根译.the play of children current theory and research――play and divergent thinking,1982.

[4]廖义军.陶行知儿童创造教育思想浅析.学前教育研究,2006,(11).

[5]康玉美.环境对儿童创造力的影响.中国教育报――家庭教育,2000年07月22日第0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