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提高央行事后监督执行力的对策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随着会计核算模式的变革,提高央行事后监督执行力势在必行。本课题在必要性分析的基础上,从内外部两大因素对事后监督执行力进行了阐述,最后从加强会计文化建设、提高监督人员素质、建立健全制度以及加强风险评估等四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事后监督;执行力;风险
中图分类号:F83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92(2013)02-0062-04
为加强对内部会计核算风险的监控,人民银行于2004年在分支行设立了事后监督部门,专门负责对会计、国库和货币发行等会计核算业务的日常会计监督。几年来,事后监督在规范会计行为、防范资金风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外部金融风险的加剧,以及央行会计核算模式的变革,事后监督面临的形势越来越复杂,如何提高事后监督执行力,切实发挥好风险防范的作用。是新形势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事后监督执行力的概念界定及分析
(一)执行力的概念来源
“执行力”这一概念最早被运用于行政法学领域,普遍认为行政执行力是指“执行强制力”及“执行效力”,后来被广泛应用于工商企业管理领域,是指企业执行战略计划的技术体系、能力。到2005年前后被引入公共管理领域,是指政府相关组织在执行政策、决策、法令、战略及日常事务方面的执行能力及执行效力。执行力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执行力通常是指贯彻战略意图、完成预定目标的操作能力;广义的执行力是执行意识、执行能力、执行机制的综合表现,执行意识体现了主观能动性强与否。执行能力体现了业务素质高与否。执行机制体现了考核机制健全与否。
(二)事后监督执行力的概念界定及分析
从执行力的概念来源看。事后监督执行力是指事后监督部门或人员通过一套有效的系统、组织、制度和文化等把决策转化为结果的能力和执行效力。事后监督执行力影响因素按来源分析,可分为内外两部分。内部因素包括执行理念、执行主体、执行流程和执行机制,其中执行理念即事后监督要树立科学的监督理念,以防范资金风险。提高会计核算质量为目标;执行主体包含两个层级。即监督人员个人和监督团队;执行流程即事后监督人员监督的过程依据;执行机制就是保障监督执行的制度、措施等。外部因素中,主要指事后监督的外部环境,通常指上级指定的有关政策、法规,领导的重视、以及与被监督部门和会计其他相关部门的关系等。综上分析可见,事后监督执行力的提高就是要在科学的监督理念指导下,提高监督人员素质,完善监督依据,创新监督方式方法,并建立良好的激励约束机制,同时营造和谐的外部监督环境。
二、提高事后监督执行力的必要性分析
(一)整体金融环境要求央行事后监督提高执行力
从当前金融环境整体来看,人民银行风险防控的压力比较大。一是受经济增速回落影响,一些企业资金链断裂,另外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步入还款高峰期,偿债资金来源不足风险上升。这些都可能导致银行信贷资产质量恶化;二是一些担保公司、典当行、小额贷款公司等非金融机构参与非法骗贷、高利贷等违法活动,可能引发较大风险:三是一些地区民间借贷在利率、资金来源和投向等方面暴露出一些问题,有的已经引发区域性金融风险。人民银行肩负着维护金融稳定。防范金融风险的职责,不仅要关注整体金融环境形势的影响,更要做好自身风险的防范,尤其是涉及到资金清算方面的风险,因此,作为人民银行内部资金风险防范的最后一道关口,事后监督应切实提高执行力,充分发挥监督有效性。
(二)央行会计模式的变革要求事后监督提高执行力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央行会计核算从手工核算、计算机单机版核算过渡到网络化时代,逐渐实现业务处理电子化、信息传输网络化,账务核算、资金结算及信息反映的质量和效率极大提高,会计核算主体逐步集中上移,会计层级管理逐步实现扁平化。可及时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有力地促进了会计信息处理模式、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的全新变革。因此,作为防范资金风险的重要关口,事后监督从形式到内容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事后监督人员要紧跟业务改革的步伐,不仅要关注资金核算的正确性,更要关注系统设置的合理性及可能潜在的风险,同时要密切关注由于规章制度不健全、业务操作不规范、制度执行不到位等问题引发的风险。
(三)会计内部控制的加强要求事后监督提高执行力
人民银行的内部控制是自身业务风险控制的基础、会计内部控制作为内部控制的核心,因此做好内部会计控制工作是风险控制的重中之重。《中国人民银行会计核算监督办法》强调,要加强对核算业务的全过程监督,事后监督部门作为对人民银行会计核算各业务的最后一道资金风险屏障,在人民银行会计监督体系中处于重要的位置。事后监督通过对监督数据和结果的分析,不仅可以及时全面了解各核算业务的情况,还可以建议内部控制职能部门就某一类问题进行专项审计和检查,以促进核算部门内控制度的健全,达到防范资金风险的目的,不断提高会计核算质量。
三、影响事后监督执行力的因素分析
(一)监督理念因素分析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科学的监督理念是事后监督充分发挥有效性的前提和保障。但事后监督部门由于体制不顺和定位不科学等因素,从制度层面至今仍没有科学的监督理念提出,各分支行事后监督部门从实践的角度虽提出相应的监督目标。但标准不一。制度上无论是刚成立时总行出台的《中国人民银行事后监督工作规程》。还是2010年新出台的《中国人民银行会计核算监督办法》,都定位事后监督是对核算结果实施的复核和审验,是核算环节的最后一道关口,另外由于总行没有相应的司局进行日常管理和考核,这就造成了工作中,事后监督部门不具备内审、纪检等职能部门所拥有的有效手段,对核算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建议时,往往陷入尴尬境地,也容易导致好人主义思想的产生,最终导致执行力度越来越小,甚至执行无力。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事后监督有效性的开展。
(二)监督主体因素分析
监督主体对监督目标的实现起着决定性作用,是监督目标实现的内在动因。从实践角度看。监督目标的实现要靠监督主体的实践活动来完成,即通过监督主体的执行把监督目标变成现实,换句话说,事后监督执行力是由监督人员的精神状态、知识水平、专业技能、实践经验以及协调能力等诸要素共同作用的。这里的监督主体也就是执行力主体,可以分为两个层次,即事后监督人员个人执行力和团队执行力。因此。要提高事后监督执行力水平,除了要提高团队每一成员的素质之外,还需要加强团队本身的建设,包括组织建设、文化建设、激励机制等等,以加强团队间的信息传递和协调分工。总行制定的制度当中涉及到事后监督人员的培训问题,但目前的现状是,事后监督人员基本上都是靠自身学习来提高素质,很少有机会参加上级组织的业务培训和指导。
(三)监督机制因素分析
执行机制的完善是事后监督提高执行力,开展有效性监督的关键。其监督机制包括制度依据、监督手段方法等。
1.制度建设方面。制度完善是提高监督执行力的根本和必要条件,其核心是将监督主体与被监督对象的行为都以制度的方式明确化和规范化,避免监督的随意性。自事后监督部门2004年成立以来,总行相继出台了《中国人民银行事后监督工作规程》、《中国人民银行会计核算监督办法》等制度,各地事后监督部门结合当地实践,都制定了相应的内部管理、操作规程以及工作制度等等,这都为事后监督执行力的有效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但从总行出台的制度来看,制度只是从原则上进行规定,比较笼统,操作性不强,如风险评估方面,制度中只指出事后监督应加强对日常监督结果的分析应用,开展风险评估和预警,但缺乏科学有效的风险分级管理办法,也未建立一套较为细致、操作性很强的事后监督评估预警方法。由于不实行垂直管理,各地事后监督部门自身制定的制度标准不一,而且缺乏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
2.监督手段方面。监督手段的科学选择是提升执行力的措施和途径。监督目标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监督方式的选择是否与会计核算业务所涉及的风险形式相匹配。目前事后监督手段常用的监督方式有人工和计算机监督、现场和非现场监督、全面性和重点性监督等手段。但存在以下不足:一是监督手段滞后于业务的发展。目前事后监督工作除中央银行会计采用监督系统开展监督外。对国库、货币发行等业务仍以人工审票为主,这种人工监督计算机信息化处理的结果。也容易导致监督内容不到位,难以起到对风险的有效控制:二是风险评估侧重风险环节的确定。且定性分析多,定量研究少。各地事后监督部门虽都基本确定了风险环节和风险点。但如何利用监督信息实行对风险的评估预警开展的较少,而且风险评估多是描述性地进行定性评价,缺少定量分析;三是尚未建立相应的监督信息系统。事后监督结果信息目前只是人为地进行整理存档,尚未有建立相应的统一信息标准系统对其进行强制性地存储。不利于从深层次上分析潜在的风险和评估预警的建立。
(四)监督环境因素分析
1.与相关部门的关系方面。事后监督部门与相关部门的关系,可以归结为事后监督与核算部门的关系,以及事后监督与其他职能部门的关系。事后监督部门与核算部门的关系应主要强调职责如何划分。监督的结果如何利用以及如何建立相应的沟通协调机制。关于职责如何划分的问题,《中国人民银行会计核算监督办法》将会计核算过程定义为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三者的结合,同时明确了核算部门和监督部门在会计监督中的定位,但现实工作中。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职责难以合理划分,甚至存在与文件相冲突和矛盾的地方。监督结果的利用问题,事后监督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事后监督成果具有全面性、及时性和可信赖性的特点,但现实工作中,各种检查如联行检查、审计检查、会计检查等仍相互交叉,各自为政,都没能够利用事后监督成果。这就涉及到协调机制的建立问题,协调机制不但应解决监督部门和被监督部门之间的问题,还应构建与审计、纪检等部门间的信息共享机制。
2.会计文化建设方面。会计文化是现代会计管理的一种软约束工具,它侧重于精神层面,以价值判断与行为选择的形式对会计主体产生影响,具有弥补法制监管硬约束不足的作用。会计文化应具有导向功能、凝聚功能、约束功能和激励功能。会计监督作为人民银行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会计监督文化也应受会计文化的影响和制约,从总体上看。目前会计监督文化主要存在以下不足:一是监督的价值文化欠清晰。事后监督的地位和作用不明确,导致监督核心理念和价值取向不是很清晰:二是监督的环境文化欠和谐。事后监督的地位决定了其权力不如内审、纪检具有权威性。平级监督导致监督者和被监督者难以找到契合点,有时对于出现的问题会发生扯皮现象,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监督环境的不和谐:三是监督的制度文化欠优越。总行在制度设计上虽然将会计监督定位为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的结合,但对于出现的问题却没有明确的职责划分,更没有相应的纠错长效机制和激励机制。
四、提高事后监督执行力的对策
事后监督作为人民银行会计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孤立的,而是与整体的会计监督环境息息相关,因此,要提高事后监督执行力,必须在充分发挥内部因素积极作用的同时。营造良好的监督环境,实现会计监督体系的整体联动。
(一)树立科学的监督理念,强化风险管理和监督
一是树立以风险为本的监督理念,强化风险管理。对作为会计控制重要环节的事后监督来说,树立科学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至关重要,也就是如何有效地防范、控制和化解人民银行资金风险,将风险造成的损失控制在最小的可预见、可接受的范围内:二是加强会计核算业务的风险评估和研究。突出风险环节监督。协调相关业务部门认真研究每一项业务的流程,并对所涉及的风险进行有效识别和科学界定。针对不同类型的风险结合实际情况和特点,建立风险评估框架,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正确评估相关风险,并根据风险分析结果确定具体的应对措施,同时对风险状况进行持续监控和有效管理:三是运用高科技手段,按照实用性、系统性、全面性,便于操作和评价分析的原则,开发、建立与前台会计核算系统相连的风险预警监控系统。对前台核算系统资金汇划的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动态分析,实现事后监督向事前防范和事中控制的转变,增强事后监督的有效性。
(二)建立健全制度,增强监督执行的动力和约束力。
高效的执行力来源于执行动力,其动力就是利益导向机制,具体指激励约束机制信号的强弱。首先,激励机制的信号从正反馈的角度表明,当执行达到某一目标后,如何鼓励,如何奖赏,其力度有多大,需要明确。在总行没有对事后监督部门考核的情况下,为充分调动监督人员的积极性,可制定相应的激励约束制度,做到奖惩分明,如可考虑借鉴被监督部门的业绩来对监督人员考核,作为全面提升监督人员恪守监督职责的重要手段;其次,约束机制从负反馈角度表示,当执行达不到目标,会带来什么消极后果,以及带来哪些直接或间接的损失,也需要明确,这就需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有章不循的要加大查处和责任追究力度,确保执行制度的严肃性;第三就是要建章建制,规范事后监督流程。在梳理业务流程的基础上,优化监督流程,做到标准化运作。标准化运作是高效执行力的基础,包含了岗位职责、权限配置、信息传递通道、监督流程、决策机制等,从而构建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机制,切实做到监督有据可依。
(三)加强培训,提高监督人员的执行力和有效力
现代管理理论认为,人是管理活动中的第一位因素,是最重要的因素和最活跃的因素,同样事后监督目标的实现不能依赖事后监督制度本身,关键是对事后监督的贯彻和执行。因此,高素质的监督人员是保证事后监督执行力的重要内因。这就需要提升监督人员的整体执行技能,全面培养和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履职能力。央行会计核算模式的变革,不仅要求监督人员熟练掌握有关规章制度,具备丰富的内控工作经验,业务敏感性和宽阔的业务视野,熟悉前台业务风险点,而且还要具有职业判断力,在实际业务监督中能够捕捉风险事件,预警风险类型,以满足新形势下内控监管的需要。这就需要通过各类后续教育及培训,进一步更新事后监督人员业务知识,提升专业胜任能力,逐步建立起具有现代知识素养和职业水平的事后监督干部队伍,以适应事后监督发展和转型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实现事后监督工作的智能化。
(四)加强会计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监督环境
首先在会计相关部门内部要加强文化建设,形成执行氛围。通过思想教育、宣传道德典型等方式培养会计人员的敬业精神、责任意识和服务理念,营造人人遵守制度、人人执行制度的文化氛围,以促进会计人员将制度要求转化为自律行为,将外在的制度约束转化为内在的自觉行动,同时要强化会计人员牢固树立风险防范意识,树立事前、事中和事后全过程监督的理念,切实提高会计人员的思想素质;二是畅通交流机制,营造和谐的监督环境。这就要求一方面要加强同核算部门的协调沟通,即事后监督部门对监督中发现的问题和提出的建议要及时与核算部门沟通,同时核算部门对业务和制度的变化要及时告知事后部门,以共同相互促进,另一方面事后监督部门要加强与会计、支付结算、审计和纪检部门的联系,提高监督合力,实现信息共享;三是提供一个真正做事的平台。以形成你追我赶的良性竞争局面。在这个平台上,会计及监督人员有机会、有责任、有奖惩,这样的一个平台是每个会计人员所留恋的,最终会形成一种激励会计及监督人员的文化氛围。
课题组组长:兰埃用
课题组成员:邢福 陈莉
王志耆 尹月丽
孙桂红 曹雯
执笔人:尹月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