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口蹄疫的诊断与防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口蹄疫的诊断与防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所致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论述了口蹄疫的流行病学、诊断方法及防控措施,为口蹄疫的科学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口蹄疫;流行病学;诊断;防控

中图分类号:S85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3)04-0027-02

口蹄疫(FMD)在临床上也被称为“辟癀”、“口疮”,该疾病属于一种口蹄疫病毒(FMDV)所导致的偶蹄动物热性、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疾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病畜、蹄部和口腔黏膜发生溃烂和水疱等。口蹄疫具有易感动物类型较多、潜伏期短、发病速度快、传播途径和感染方式较多等特征。

1 口蹄疫的流行病学

病畜是口蹄疫的主要传染源之一。病畜呼出的气体、奶、粪、唾液、水疱液和水疱皮都含有大量的具有致病力的病毒, 一旦吸入或食入,则会导致不同程度地感染。不同病程的阶段及不同种类的患病动物,排出的病毒毒力和数量均不同。研究结果证实, 个体牛可带毒5年,非洲野生水牛群体带毒可长达24年。在10年未发生过口蹄疫的地区,应用食管探杯采集牛食管咽部的分泌物进行检验,结果发现少数样品中存在口蹄疫病毒。

不同地区口蹄疫的流行表现出一定的季节性。例如,牧区在冬季、秋末流行,春秋缓解,夏末基本平息;农区则不存在明显的季节性。跳跃式和扩散式是口蹄疫的主要流行方式。扩散式指的是从一块或一点逐渐蔓延扩散向四周;跳跃式指的是从一点跳到远距离的地方出现新疫点。气温较低时,口蹄疫主要表现为远距离传播。口蹄疫具有周期性流行、传染力强、宿主广泛性、多型性等特点。

2 口蹄疫的诊断方法

根据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等对口蹄疫可进行初步诊断。口蹄疫是一种危害严重的烈性传染病,必须通过实验室诊断,下面主要介绍实验室诊断方法。

2.1 分子生物学诊断

常用的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包括核酸序列分析法、电聚焦法、聚合酶链反应、核酸探针技术等。核酸序列分析是核酸序列与RT-PCR相结合的诊断方法;电聚焦法是以不同的等电点为基础分离两性电解物;聚合酶链反应(PCR)在反转录酶作用和特殊引物介导下实施PCR扩增;核酸探针技术利用FMDV的cDNA克隆片段标记生物素或32P后制备探针,按照不同的标记片段,对某一型或各群口蹄疫病毒进行检测。

2.2 血清学试验

病毒中和试实验(VNT)是利用血清中和抗体与病毒特异性的结合作用,使病毒失去吸附细胞的能力或抑制其侵入和脱衣壳作用,丧失对易感动物和敏感细胞的感染力。VNT不仅能够对抗原进行鉴定,而且能够对抗体实施定量检测。在微量板上通过IB-RS-2或BHK-21细胞培养进行微量病毒中和试验,由于该方法通常会对细胞污染和变异造成较大的影响,且操作时间较长,因而应用价值有限。病毒感染相关抗原(VIAA)琼脂扩散试验仅仅能够对动物是否存在口蹄疫病毒感染进行检测,但无法定型,因而主要应用于疫情普查和活畜进出口检疫。

2.3 病毒分离

主要用于敏感性较高的原代牛甲状腺细胞和羔羊、牛、猪原代肾细胞的病毒分离,也可用于IB-RS-2和BHK-21传代细胞培养。同时,日龄为2~7 d的幼鼠也常被用于FMDV分离。

3 口蹄疫的防治措施

3.1 预防接种疫苗

(1)传统疫苗。传统疫苗主要包括灭活疫苗和活疫苗。活疫苗经过充分致弱,动物接种后会出现无症状的感染,进而提高其自身机体免疫力。但由于FMDV具有较强的变异能力,因而活疫苗存在免疫原、致弱程度和残余毒力难以把握等明显缺陷,因此,很多国家都已禁用活疫苗。灭活疫苗是现阶段较为常用的FMD预防措施。然而,灭活疫苗也存在自身的缺陷,主要包括有:免疫期较短、使用剂量大、成本较高、生产难度大、生物安全隐患明显、操作规程复杂、防范设施严格以及免疫性较差等,因而抗原性强、稳定性好、多价、高效、安全新型疫苗的研制已经成为各国口蹄疫防治的主要方向[1]。

(2)感染性克隆疫苗。该类疫苗能够将毒力较弱的病毒或丧失毒力的病毒转化为核酸疫苗,进而提高动物自身免疫力,且其免疫效果与自然毒相近,因而又被称为感染性克隆疫苗。机体接种毒力减弱的活毒后,具有较弱的致病性,且生活周期能够恢复正常,因而其在家畜体内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基因疫苗[2]。

(3)基因工程疫苗。该类疫苗的基本作用原理是将口蹄疫的免疫原性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植入微生物的活载体内部,并形成同时具备传统灭活疫苗和活疫苗的优点,其主要价值在于载体疫苗,病毒载体还能够激发灭活苗所不存在的CD8+T细胞应答作用,因而应用价值较高[3]。

(4)核酸疫苗。核酸疫苗(基因疫苗)其原理是将携带有免疫原编码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直接导入动物体内,通过宿主细胞的表达合成免疫原蛋白,诱导免疫应答。

3.2 消毒

使用酚制剂、碘制剂、氯制剂等消毒剂,或是甲醛和环氧乙烷等消毒家畜毛皮;使用1%强力消毒灵、0.2%~0.5%过氧乙酸、10%石灰乳、2%~4%烧碱液对家畜用具、场地、畜舍等进行消毒;对疫点进行全面消毒,使用5%氨水消毒疫点,或是发酵处理堆积家畜的粪便。

3.3 综合防控措施

做好预防工作是口蹄疫防控的首要原则。目前,发生口蹄疫疫情的国家主要采取消毒、进口检验、肉及肉制品检验、疫情观察和检疫等预防措施。而未见口蹄疫疫情的国家,通常拒绝进口存在疫情国家的进口家畜产品和动物,如确有需要,则需在政府部门的严格控制下进行消毒和检疫,以降低口蹄疫的发生率。一旦周边地区或国家发生口蹄疫疫情,则应及时采取紧急预防性注射,保持畜群相对平衡的抗体水平,同时要加强饲养管理,搞好栏舍环境卫生,定期给畜舍消毒,做好灭鼠清源工作,并做好其他疾病的预防保健工作,避免继发感染呼吸道疾病和其他疾病。

病畜疑似口蹄疫时,应立即报告畜牧兽医局,病畜要就地封锁。确认后,立即进行严格封锁、隔离、消毒及防治等一系列工作。由当地政府依据小、严、快、早的基本原则,准确划定受威胁区、疫区、疫点等,对这些地区进行严密封锁,将发病畜群全部扑杀深埋做无害化处理,对被污染的区域以及病畜舍等采用2%甲醛溶液和2%氢氧化钠溶液等进行集中消毒处理。被污染的垫料以及饲料等进行深埋或集中焚毁,将家畜的粪便等集中进行处理。周边家畜进行疫苗接种,在可能被感染的区域形成免疫带。设立临时检查消毒哨卡,严格控制疫区物品和人员的流动。政府各有关部门之间相互协作,共同防御疫情。

4 讨论

在口蹄疫的诊断过程中,应对自然感染动物和口蹄疫免疫动物进行准确区分。FMDV非结构蛋白抗体检测时口蹄疫临床诊断和鉴别的主要标志。因此,接种口蹄疫疫苗是一种较为有效且可靠的口蹄疫特异性预防方法,选择有效、安全的口蹄疫疫苗可作为消灭、控制和预防口蹄疫的主要先决条件[4]。现阶段,对于包括抗独特型抗体疫苗、活载体病毒疫苗、合成肽疫苗等在内新型疫苗的研究技术已经较为成熟,且随着我国现代化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新型口蹄疫疫苗也有望实现进一步的突破。

参考文献:

[1] 李 伟.口蹄疫流行病学、病理变及防控措施[J].甘肃科技,2009,5(8):412-413.

[2] 马睿麟,蔡金山,沈艳丽.猪瘟、口蹄疫、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等多种疫苗免疫试验[J].畜牧与兽医,2010,15(10):489-490.

[3] 王 维,李树岩,白芙蓉.种牛口蹄疫防疫反应的观察[J].畜牧与兽医,2012,65(9):425-426.

[4] 李平花,白兴文,孙 普.猪O型口蹄疫基因工程疫苗候选株的构建及其免疫原性分析[J].畜牧兽医学报,2011,87(11):481-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