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欠发达地区农户资金需求与供给的调查与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在对贵州省平坝县农户进行实地问卷调研的基础上,获取相关资金需求的数据,发现收入水平低的农户资金需求大,民间资金借贷频繁。通过调研数据与当地农村信用社农户贷款数据的对比,笔者发现该地区存在资金供给严重不足。针对农村金融供给方面存在的问题,本文认为构建多层次、多主体的农村金融供给体系,加快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设,完善农村担保体系对扩大农村金融的有效供给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资金需求;资金供给
金融是经济发展的核心,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有效支持,发展农村金融是解决农村经济发展滞后的重要途径之一。贵州省处于我国西南部,是典型的农业大省,由于自然环境等原因,经济发展较为落后,金融业的发展也较为缓慢。贵州存在明显的二元经济结构,城市和农村地区处于严重分割状态,农村经济远远落后于城市经济,经济的落后制约着金融业的发展,金融业不发达又影响经济的发展,从而形成恶性循环。为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2012年年初,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文件),文件指出,建立以贵阳―安顺为核心的黔中经济区,以黔中经济区为中心,带动贵州经济发展。平坝县地处贵阳与安顺之间,是黔中经济区的区域中心城市,处于贵州省“井”字型交通骨干网络的核心区域,具有“黔中大通道”之称。因此,对平坝地区农村金融的调查分析,有利于我们对国发〔2012〕2号文件的贯彻落实,有利于促进该地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黔中经济区的建立。
一、调查样本与问卷设计
为了深入了解贵州农村金融的发展现状及需求特点,我们选择了贵州省平坝县竹林村和高院村的农户进行抽样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50份,收回217户有效问卷,问卷有效率86.8%。本次调查问卷共设计了22道题,涉及农户基本情况、资金需求、资金用途、借款渠道、民间融资等方面。笔者用SPSS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了整理分析。
调查对象的年龄在20岁以下的有17人;20~30岁的有80人;30~50岁的有94人;50岁以上的有26人,年龄分布符合正态分布。调查样本中家庭年收入水平在5000以下的占19.8%;在5000~10000元的占41.9%;在10000~30000元的占26.7%;在30000~50000元的占8.8%;在50000元以上的占2.8%。可见,农户家庭年收入水平较低。从农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看,农业收入占家庭年收入30%~50%的有100户,占46.1%;农业收入占家庭年收入50%~80%的有36户,占16.6%;农业收入占家庭年收入80%以上的有19户,占8.8%。因此,农业收入占农户家庭总收入的比重较大。
二、农户资金需求的调查结果分析
1.收入水平低的农户资金需求占比大,资金需求数量大
调查中发现,有借款愿望的农户中,农户家庭年纯收入在5000元以下的占20.9%;家庭年纯收入在5000~10000元的有占44.3%;家庭年纯收入在10000~30000元的有占24.1%;家庭年纯收入在30000~50000元的占8.9%;家庭年纯收入水平在50000元及以上的占1.9%。因而,收入水平较低的农户借款愿望较大。这部分农户的借款用途主要是满足生活需求;收入水平在三万元以上的农户,借贷资金主要是用于蔬菜、西瓜、烤烟等经济作物的种植和做生意、运输等个体经营。
资金需求在5000以下的农户占13.8%;资金需求在5000~10000元的占24.9%;资金需求在10000~50000元的占24.4%;资金需求在50000元以上的占9.7%。因而,农户当前资金需求单笔额度比较大,资金需求总量大。问卷也发现与近三年相比,当前无资金需求的农户减少,有资金需求的农户增加;农户对小额资金需求减少,对大额资金需求增加。近几年,当地农村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户资金需求主要用于扩大再生产和进行非农产业的投资,农户对资金的需求量大,借贷资金的单笔数额大,资金需求总量也有很大的增加。
2.资金需求主要是生活性需求
农户的借款用途(多选)一般分为生产性用途和生活性用途,从农户的数量上来看,借款用于生活性用途的占55.5%,用于生产性用途的占44.5%。
从表1中可以看出农户资金用途排名第一位的是建房,其次是孩子上学,除了用于其他方面的,用于看病就医的也较多,这些都属于大额的消费。在社会医疗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和缺乏消费信贷的农村地区,大额的和突发的消费已经成为农户借款的主要目的。
从农户借贷资金的生产性用途看,44.9%的农户借款用于购买农药、种子、化肥、饲料等,有29.7%的农户用于购买牲畜、农业机械等生产工具,有25.4%的农户用于做生意、跑运输和其他个体私营经济。可见,农户对农业的投入主要集中在小额的维持性生产投资上,然后是对农业扩大化再生产的投资,最后才是对非农业生产的投资。由于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平坝地区很难发展规模化经营,大多农户都是“小农”经营模式,农业扩大化生产的投入需求不旺,加上平坝农村地区的非农经济发展缓慢,所以农户的生产性资金需求不足。
3.民间资金借贷频繁
在调查中发现,农户在选择借款渠道时,有39%的农户会选择在亲戚朋友和邻里乡亲之间进行资金的借贷。这种发生在亲戚朋友和邻里乡亲之间的借贷是除了农村信用社外,农户融通资金的主要渠道。此外,我们对农户出借资金的对象选择进行了调查,发现有140人会选择借给亲戚,占64.5%;46户会借给朋友,占21.2%;选择借给其他一般村民的有31户,占14.3%。从以上分析可知,农户比较倾向于亲戚朋友之间这种以血缘或地缘为纽带的借贷,农户有大量的资金需求很难转换成正规金融机构的有效需求。
三、农户资金供给现状
1.农村信用社成为农户贷款的主要渠道
关于农户的借款渠道的选择(多选),44.57%的农户选择信用社贷款;26.85%选择向亲戚朋友借款;13.97%选择向银行借款;11.51%选择向邻里和乡亲借款;2.19%选择向小额贷款公司借款;0.55%选择向高利贷借款。由于近几年来农村信用社的小额信用贷款发展良好,贷款无需抵押,方便快捷,大多数农户会考虑向信用社贷款,农村信用社成为农户贷款的主要渠道。
农户在选择贷款对象时考虑的因素中,20.7%的人会考虑能否借到钱;37.8%考虑借钱是否方便;41.5%考虑借钱有无利息和利息的高低。在考虑能否借到钱的农户中,45.5%的农户用于生产性用途,54.5%的农户用于生活性用途;在考虑借钱是否方便的农户中,33.3%的农户用于生产性用途,66.7%的农户用于生活性用途。在考虑利息的人中,42.9%用于生产性用途,57.1%用于生活性用途。而其中借款用于生产性用途的农户中,66.7%的农户收入水平在5000元以下,33.3%收入水平在5000~10000元之间。
以上分析表明,在农户的借贷过程中,生活性借贷更关注借款的方便灵活和有无利息及利息的高低,而对收入较低的农户来说,利息也是他们考虑生产性借贷的重要因素。
2.农信社贷款很难满足农户的资金需求
在此次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天龙镇农村信用社2011年1~12月份共向竹林村和高院村217户农户发放贷款523.6万元。而我们抽样调查中期望从信用社获得贷款的167户的资金需求为316.25万元,户均贷款需求为18937元/年。以高院村999户农户计算,年资金需求就达到1891.8万元,可见农村信用社的资金供给远远不能满足农户对资金的需求,农村地区资金缺血现象严重,存在严重的金融抑制。
3.缺少担保抵押是农户难以从农信社贷款的原因
15.7%的农户认为很难从信用社借到款的原因是没熟人;72.4%的农户认为是没抵押、担保;12%的农户认为是其他原因。由于农村信用社小额信用贷款额度较小,农户需要更多资金必须提供担保抵押,而一般农户都缺少担保抵押品,信用社的供给结构无法满足农户的需求。农村信用社应以农户的需求为导向进行创新,提供一些与农户需求相适应的金融产品,增加对农村地区的供给。正是农村正规金融的供给不足,给民间金融的发展留下了广阔的空间。
4.小额贷款公司和民间融资成为农户资金来源的补充方式
平坝县先后成立了两家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势头良好,支农作用逐渐凸显。据调查了解,在平坝的广大农村地区,农户有一种民间融资方式,即“杂会”。这种“杂会”大多以地缘为纽带,以一个村寨或熟悉的人组成一个集体,约定一个“会头”,负责组织活动。大家共同商定时间间隔和金额,以抽签的方式决定收钱的先后顺序,到约定时间,所有成员自觉把钱交到收钱人的手里。这种民间融资形式是以成员间的相互信任和个人信用为基础的,以社会舆论为约束,一般没有违约的。这种融资方式方便快捷,手续简单,利息是很少的,有着积少成多的功效,很受农户的喜爱,是平坝地区一种传统的民间融资方式。如果能通过各种途径把这种组织发展壮大起来,形成一种农户之间以信用为基础的资金借贷协会组织,将给农户和地方经济发展带来很大的便利。
四、实现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有效供给的建议
1.构建多层次、多主体的农村金融供给体系
积极推动农业发展银行的改革,发挥政策性资金在支持农业发展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作用,支持特色农业、农业产业化发展。农业银行应加强服务“三农”的职能,把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农业生产经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中小企业的发展中。邮政储蓄银行应积极利用其网点优势,为农户提供小额保证贷款、质押贷款等,为广大农户和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利用其计算机网络系统的优势,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加强与其他涉农金融机构合作,引导更多资金回流农村。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市场上的主导,要不断推进改革,按照现代金融企业的要求来完善自身的治理;根据农户金融服务需求的特点进行创新,建立一些便民服务网点;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扩大金融服务的供给。正规金融机构还要不断完善信用评级体系、强化风险管理和进行与农村金融需求相符合的业务创新,更好地为农户提供服务。
民间借贷已经成为了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量剩余的流动资金通过非正规金融渠道被借贷给急需资金的农户。加强对非正规金融的规范,遏制高利贷等非法借贷行为的发生,维护非正规金融市场的有序发展。在确保能够实施有效监管的前提下,适度放宽农村金融机构市场准入条件,积极引导各种资金进入农村金融市场,为农村地区提供范围更大、效率更高、质量更好的金融服务。积极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服务机构,增设更多的基层便民网点机构,为农村提供成本低廉、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满足农村的基本金融服务需求。
为促进欠发达地区农业保险更好地发展,政府应对参加农业保险的农户进行保费补贴,鼓励农户参保,同时可以给开展农业保险的保险公司给予税收优惠和其他补贴。为促进保险公司在农村地区长远发展,可以把农业保险分为一般保险和巨灾保险,保险公司可以通过再保险、证券化、基金到等方式对巨灾保险的风险进行转移和分散,达到降低自身经营风险的目的。
2.加快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设
与农村金融发展状况相比,我国有关农村金融的立法相当滞后,这不仅不利于监管部门进行有效的监督控制,而且还阻碍了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主要体现在:首先,由于没有专门的农业政策性金融立法,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承担了大量的政策性业务,从而影响资产质量和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其次,由于缺乏合作金融立法,农村信用合作社商业金融性质增强,在合作金融和商业金融之间摇摆不定;最后,由于缺乏对小额信贷组织和民间金融的系统性立法,这些机构的发展缺少法律的保护,无法对其发展进行有效的监督控制,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
要构建良好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必须在立法方面对农村金融机构有完善的法律支持和约束,使其发展有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因此,要尽快制定《农业政策性金融法》、《农村信用合作法》等法律,促进农村信用合作社和农业银行的发展。此外,要制定系统的法律对民间金融和小额信贷进行统一规范,对民间金融进行引导并逐步走向规模运作,为正规金融的供给提供有效的补充,弥补正规金融供给的真空地带。
3.完善农村担保体系
欠发达地区农村担保体系发展缓慢,农户难以找到适合的担保抵押品。因此,农户的资金需求很难转换成正规金融机构的有效需求,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金融机构的供给。因此,完善农村担保体系有很大的必要性。政府给予农业担保机构一定的资金支持,以增强资金实力和进行风险补偿;第二,鼓励担保公司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合作,使担保公司通过再担保、联合担保和担保与保险相结合等方式进行风险转移,从而加强对农村的金融服务;第三,建立适应农村发展需要的专业评估机构,完善农村担保抵押登记制度,对农村担保抵押市场进行规范管理;第四,减少农村土地所有权对农地使用权的不当干涉,允许农地使用权在不改变原用途的情况下自由转让、出租和抵押,使土地使用权能够得到充分释放;第五,积极尝试把大中型农用机器、大宗农副产品、农产品预期收益纳入抵押担保品的范围。
参考文献:
[1]王国华,.论我国农村金融抑制与金融制度创新[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6(05).
[2]王彬.农村金融抑制及制度创新――基于供需视角下的分析[J].河南社会科学,2008(07).
[3]刘祚祥.农户的逆向淘汰、需求型金融抑制与我国农村金融发展[J].经济问题探索,2007(04).
[4]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文件)[Z].2012-01-12.
*本文系贵州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项目(项目编号:10JD13)、毕节地区行政公署--贵州大学毕节循环经济研究院专项资金项目(项目编号:毕循专合字(2010)sk004号)的部分研究成果。
(作者:熊晓炼,贵州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谭应梅,贵州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