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宋朝遗梦 第9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宋朝遗梦 第9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早就听说过,这是一座古老的城堡,从明朝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建造至今历经四百年风雨,仍保存着完好的城墙、城门和大量的明代民居。

早就听说过,这是一座非同寻常的城堡,宋代赵氏皇族后裔在这里聚居四百多年,它牵连着大宋王朝的兴衰和皇族后裔一代代割舍不断的梦!

我们以为可以拍下一组穿越时空的照片,影印出宋室王朝的繁荣与浮华。我们以为,我们走进赵家堡时,就一脚踏进了漫漫数百年前的开封府。

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我们走进了这藏匿于福建漳浦县湖西畲族乡的城堡。从城头的荒草中,从坚硬的三合土墙的缝隙中,从官厅的高高的门槛和龙凤石鼓中,更从生活在城堡里的皇室后裔的面孔和表情中,读到了这个梦所包含的繁华与衰败,骄傲与凄楚,沉重与淡漠,无奈与希望……

福建省漳浦县副县长林仲文的讲述带我们走进金戈铁马的朝代。

公元1278年,元将张弘范攻陷了南宋的最后一个行都广东崖山。丞相陆秀夫抱着小皇帝投海殉国,整个大宋王朝便在呼啸的狂风和滔天骇浪中被彻底埋葬了!然而与赵家堡有关的人物赵若和及其子孙的故事却从这里拉开了序幕。

在宋史的最后一页中,大将张世杰带领十六艘船只夺港而出,这些船只很快又被风浪淹没了。可是几乎没人知道,其实有四艘船侥幸逃了出来。船上载着年仅十三岁的闽冲王赵若和以及侍臣许达甫、黄材等,在逃出元军包围和风浪之后,顺着海流向北漂泊,希望能回到他的封地福州,再图恢复。但在厦门的浯屿一带再遇台风袭击,水尽粮绝,他们只好解散随从,趁夜色弃船上岸潜入太武山下,隐藏下来。直到元军不再搜捕南宋宗室,几经辗转他们才到漳浦县的佛昙隐姓埋名,改姓黄(取“黄”“皇”谐音)居住下来。

岁月匆匆,一转眼元朝统治结束了,世间成了明朝天下。传说赵氏改姓黄后,因与一家黄姓结婚而被人以同姓通婚罪告上“法庭”,赵氏遗裔这才不得不公开了密藏的族谱予以“辩护”。明洪武十八年经朱元璋恩准,这些宋皇室的后裔获准恢复赵姓。明万历二十年,赵若和的第九代孙,官至户部郎中、浙江按察司副使等职的赵范在告老还乡后,觉得佛昙地处沿海地区,虽有大型土堡梅月楼,但常受海盗侵扰,极不安全。加上与当地杨氏家族的矛盾,便决定把家迁往内地。他选中了漳浦县湖西盆地东南侧,依傍着硕高山,在这块宝地上大兴土木。这里青山环抱,远避海盗侵害和城市的纷华,田土肥沃,树木繁茂,可以聚族蓄众。

赵范首先建造了“完璧楼”,再筑城墙及府第。他的儿子赵义继承父志又建造了外城,并在城中建造了大片的园林、庙宇和房舍。明祯十三年(1639年)赵义病逝。此后这座占地173亩,外城全长1082米、内墙长220米的古堡几乎没有再做过重大的修建。

历史上的汴京设有外城、内城、大内三重,赵范父子刻意摹仿汴京城的布局也设置了外城、内城、完璧楼三重建筑。再现汴京风光并把民居建筑与园林艺术相结合,是赵家堡的一大特色。在官厅前与西北面的城墙之间有一个很大的池塘,叫做“莲花池”,中间有一条小堤把水面隔成两块,当地人把这内外池塘叫做潘池和杨池。潘,奸臣潘仁美;杨,忠良杨家将。而在那拱桥与平桥连接处的桥板上用隶书刻着“汴派桥”三字。当年汴京经历了几次黄河泛滥,宋代建筑多被埋在七米深的黄土之下了。明洪武年间曾在原大内的遗址上重新建起高阁,迎龙碑于阁中,称龙亭。龙亭前的大路将一个小湖劈为两半,湖水一清一浊,俗称杨潘湖。这当然不只是巧合,在赵家堡的佛庙边有座聚佛宝塔,塔高9.95米,正好是汴京宋代铁塔的十分之一,而且造型也与铁塔一样又高又瘦。赵家堡从来没有水灾之患却造了一座禹庙,并摹刻了岣嵝碑立于庙侧。而明代汴京也有禹庙,也有岣嵝碑。至于那小小的拱桥,造桥人怕世人不能把它与《清明上河图》中的拱形桥联想到一起,还刻意刻上“汴派桥”三个大字来提醒人们。环绕赵氏府第的还有辑卿小院、读书处、佛寺、武庙等公共园林和礼仪祭祀建筑。

“完璧”使人想到“归赵”,“完璧楼”深藏秘密:“完”上宋下元出一字;璧字本来是上下构,有意把它写成左右结构,又把玉字省去一点,让王字隐藏在启(房屋)字下面表示赵若和当年隐居、讳姓。而把辛字拉长表示度过艰难辛苦的日子。“楼”字则把右上部分草书成宋字,又与女字连成一个“安”字,表示着宋裔子孙能够安居乐业,发扬光大。

如果说赵范父子“克隆”故都汴京城来营造赵家堡是一件有趣的事情,那么更有趣的是,前几年开封市为了恢复宋代龙亭旅游景观,为了更接近历史真实,竟派人到赵家堡来学习交流。一个皇室后裔聚族而居长达400多年,这是罕见的。但毕竟时代不同了,皇族后裔的身份对于今天生活在赵家堡的人来说已经无足轻重了。如今遗梦不再,许多小孩和年轻人,他们大多不知道自己的祖先曾是大宋朝的皇帝。这里还保留着一个风俗,每年过元宵节都要举行“丁棹”仪式,这一年结婚生子的都要到祠堂来请客,全村16岁以上的男人都要来“吃丁棹”,隐隐约约地还在提醒村民不忘自己是赵氏的后代。每年正月的“考龟”活动,赵家堡在场子里树起靶子,让赵氏子孙们参加射击比赛,夺得前三名可获奖。奖品是让人意想不到的“龟”――用糯米粉蒸出来的既好吃又形神毕肖的龟形糕。谁能把这30来斤巨大的糯米龟扛回家就能引来许多羡慕的目光,是件非常荣耀的事情。村里的老人说,这是鼓励赵家后代不仅要学文也要习武,鼓励子孙通过各种途径建功立业。至于为什么要用糯米龟做奖品却谁也说不清楚。我们想,或许是“龟”与“归”谐音吧?是不是当初设奖的人期望子孙好好习武将来有一天能够回归北方,回归汴京?

夕阳西下,落日的余辉映照它的外城墙体,仿佛为古城抹上一层淡黄色的油彩。历史逐渐在尘烟中隐去,而文明的延续一如既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