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信“鲸吞”里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信“鲸吞”里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历经周折,中信证券跨境收购之旅终于落定。7月20日,中信证券发出公告,宣布敲定对里昂证券(CLSA)100%股权收购的方案。根据公告,这个最终斥资12.52亿美元、延宕三年的交易将会先完成19.9%股权收购的交割,最迟于2013年6月30日前完成剩余股权的交割。

理论上来说,通过此次收购,中信证券赢得了庞大的海外客户网络—里昂是亚洲地区最大的证券经纪商之一,并且拥有堪称亚洲第一的分析师团队。中信证券期待的,是里昂证券超强的研究实力和经纪网络,能够与中信证券相对较强的投资银行团队形成互补,成为中信证券国际化的“桥头堡”。

不过,这个梦想能否实现高度依赖后期的整合是否顺利。对于中信证券来说,前车之鉴可能并不那么乐观。在跨文化的投行并购中,少有不发生人事动荡、影响机构声誉的案例。

日本证券公司野村控股、大和证券都曾经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大幅抄底,购入深陷困境的金融机构股权。一个最相似的案例是,野村控股在2008年购入雷曼兄弟亚洲和欧洲区业务,但当金融危机过去,大部分原雷曼兄弟员工选择离开,野村控股迄今为止远远没有达到雷曼兄弟当年的声势。

如何留住里昂证券的核心骨干?怎样在里昂和中信证券团队之间构建起有效的合作?怎样让中信证券的品牌深入里昂原有客户的心中?这些都是中信证券以及从始至终主导此事的中信国际行政总裁殷可接下来需要面对的。

三年蹉跎路

中信证券谋求国际化并不是新鲜事。2007年,它几乎已经达成了这个目标,与美国著名投行贝尔斯登签订合作协议成立合资公司。但就在交易仍在审批的中途,资金还未入账金融危机就已来袭,贝尔斯登很快倒下,中信证券逃过一劫。

但中信证券的国际化雄心并未终结。其赴港上市就是在2011年市况不佳时利用多家基石投资者及投行包销等方式“硬上”成功。而对于拥有成熟的海外业务平台,中信证券也不遗余力。鲸吞里昂的过程,亦是一波三折。

早在2010年,针对与里昂证券的合作,中信证券就推出了第一套方案,当时的中信证券计划成为里昂证券大股东东方汇理银行的合作方,设立50%对50%的合资公司。中信证券将中信证券国际注入合资公司,东方汇理银行注入里昂证券、盛富证券等一些业务。

但这套方案遭到里昂证券管理层的反对。业内人士称,这个交易是由中信证券与里昂证券大股东东方汇理银行一手谈判,这种合作方式毫无疑问将大大削弱管理层在整合后的证券公司的影响力。到了2011年6月,中信证券再发公告称,全资子公司中信证券国际将出资3.74亿美元收购里昂和盛富证券各19.9%股权。中信证券显然在股权比例上做出了一定的让步。

今年3月29日,这一收购方案又变更为,仅收购里昂证券19.9%的股份,放弃对盛富证券的股权要求。就在不久前的7月20日,这个四易其稿的方案最终定格为收购100%的里昂证券股权。

一位总部位于香港的基金人士表示,“这次收购的条件和方案变化时间之长都极强考验人们的耐心。在去年至今年的欧元区债务危机中,法国农业银行一直被破产和降级的传言包围,资金状况可以说大不如以往,出让里昂证券的股权比例由20%左右上升到100%,可能有回笼资金的考虑。”

里昂价值

于1986年成立于香港的里昂证券,其首创者为两名南华早报的财经记者。1980年代,外资金融机构纷纷开始进驻香港,苦于缺乏本土人才因此经常聘请优秀财经记者担任分析团队主管。因此,从成立伊始,里昂就确立了专注研究的特色。

作为财经记者创立的证券公司,里昂深谙本土特色,善用利用专题及特殊的研究领域吸引眼球。里昂证券每年的投资论坛以邀请明星乔治·克鲁尼、美国总统候选人莎拉·佩林等与经济毫不相关的人为特色,每次都能大赚眼球。

其在坊间最知名的,是每年一度的“风水报告”,即请风水大师通过风水预测下一年恒生指数走势。这种方式尽管不科学,但却起到了非常大的传播效果。

不过,抛开善于“吸引眼球”之外,里昂在亚洲地区的研究上确实独树一帜。在2011年由华尔街日报评选的亚洲最佳分析师评选中,里昂证券宏观分析师乐天虎占据榜首,而里昂一家即占据前十名中的四席,显示里昂在吸引明星分析师方面的超强实力。

里昂首席执行长施立宏在2010年5月份接受采访时说,里昂证券的DNA是一直为那些无法在业内成为主流的人充当“收容所””,因此也形成了里昂不同于其它证券公司的独特文化。其分析师背景五花八门,包括记者、程序员以及各行各业对投资感兴趣的人,机构对明星分析师个人“古怪”观点亦十分宽容。

凭借研究带来的影响力,里昂也在证券经纪市场颇有斩获,其2010年度在亚洲证券经纪市场(除日本外)的市场份额为9.5%,排名亚洲第一。

由于市况较弱,近几年来里昂证券的财务表现并不出众。2010年里昂证券净利润为6000万美元,2011年全年,亏损1000万美元。

“与贝尔斯登不同,里昂证券较少涉及高风险的衍生品和投资银行业务,其资产质量更容易考察,不至于蕴藏过多风险。”前述香港的基金经理表示。

但里昂的核心价值—明星分析师与高层管理团队的稳定性是最大的不确定因素。“就看中信证券能在多大程度上容忍里昂的文化。”前述基金经理表示。

整合难度

此次执行并购的是中信证券国际,其定位为中信证券的海外业务拓展平台。中信证券国际位于香港的团队与里昂证券存在诸多重合,尤其是在里昂占有优势的研究团队上,“合并和重组职位是下一步的主题。”前述基金人士表示。

一个更为重要的协同作用在于,中信证券要接收里昂证券庞大的客户资源,并将其与中信证券投行部门未来可能承接的赴港上市内地企业做有效的嫁接。这一切都有赖于里昂管理层以及中层的配合。

根据安排,殷可将进入被收购后的里昂证券董事会,但施立宏将继续留任CEO一职,其余人员基本没有发生变化。此前,里昂证券高层管理人员和明星分析师构成的核心团队拥有里昂证券35%的股权,这是里昂团队一直较为稳定的因素之一。不过,中信证券此次收购的为里昂证券100%的股权。

“如果这部分股权也确定被转让给中信证券国际,那么施的留任或许只是一个平稳过渡的临时措施,未来里昂证券人才的流失几乎是确定的。”前述香港基金人士表示。

“在国外的金融牌照毫无意义。”他说,“要留住人无非是加薪和利益捆绑。”中信证券国际是否会重新授予管理层股权,以及将对基层员工进行怎样的“安抚”,是市场对中信证券下一步动作的最大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