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歌舞剧《清明上河图》回归历史寻找厚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周报评点
《清明上河图》是宋徽宗宣和画院画家张择端的一幅名画,由河南省开封市歌舞剧院改编为歌舞剧,3月8日晋京在天桥演出。这台歌舞剧分三幕,莫凡作曲,徐瑛、李林编剧,黄蕾导演。
编导没让张择端进画院,将其写成一位风流倜傥、淡泊名利的在野派画家。只听埙响笛吹,管弦齐鸣,说书人出来,交待东京汴梁当年繁华之景象,载歌载舞中,各色人物粉墨登场。宋徽宗与李师师微服春游,遇上张择端画扇画在兴头上,两人讨论各自作品,起了争执。宋徽宗让他构思一幅相国寺墙上的画。第二幕是张择端深入民间采风作画,与李师师心心相映。最后一幕是《清明上河图》完成之后,遭受御用画师们诽谤,画终未能上相国寺墙头。作为补偿,宋徽宗招张择端进画院,他却乘舟而去,离开了汴梁。这台戏的故事与人物很完整。
《清明上河图》对话不多,宋徽宗、张择端、李师师、说书人与四画师全唱歌,舞蹈是从头到尾少有歇息,正是一台“歌舞演故事”的音乐剧。莫凡的音乐有主题,有形象,有重唱、合唱,写得欢快活泼,河南民间音乐色彩浓郁。乐队是管弦电声加民族特色乐器的混合,与以往作品相比,音响更为立体厚重。现场表演采用录音伴奏。
主要角色启用都是大牌演员,京剧老生演员关栋天演张择端,小生名角江其虎演宋徽宗,美声女高音陈淑敏演李师师,加上成晓瑞演说书人,两生两旦,可谓中西结合,戏曲、说唱、美声风格兼而有之。听起来没有什么不协调的感觉。这些演员能唱会演,把握角色与相互间配合都不错。可惜音响将人声调得太响太亮,音质糟糕,从头到尾听来,如同二流卡拉OK歌厅唱歌一样。
舞蹈有许多亮点,编导试图还原当年开封勾栏瓦肆、大街小巷的娱乐与生活场景。将歌舞百戏,武功杂技一起搬上了舞台,令人应接不暇,各类表演召之即来,挥之即去,舞台节奏很快。感觉舞蹈该差不多了,又来一大段西域舞蹈,从西亚、中亚一直跳到欧洲。演员算是跳尽了兴,观众也过了一把看舞蹈杂技的瘾。当然,这些舞蹈杂技参差不齐。
舞美丰富多彩,五光十色,不要说各类人物的服装道具,舞台把乐池也算了进去。乐池上盖的房顶,演员可从乐池下走上台区。一个天幕在后面变来变去,象征各种场景,舞台表演区十分开阔,演员几方入场都很方便,很适合舞蹈表演。
歌舞剧《清明上河图》的巧妙在于创意,在于回归传统历史,寻找传统文化的厚重。这张画从人物、场面到故事,为创作者提供了太多的素材,舞台展演有很大的取舍空间。然而,这部戏的问题也出在创意。主创人员试图拔高张择端的形象,使之成为舞台主要“英雄人物”。第二幕张择端深入生活,看起来有点像如今文联组织作家艺术家下乡采风;到了第三幕结尾,张择端重返民间被大肆渲染,有点先进模范画家的感觉。主要人物的模式化与简单化,是这部歌舞剧的一大败笔。
翻遍宋史,张择端资料难觅。只知他仕途不顺,才提笔作画。其实,在宋徽宗画院里未必就画不出好作品,未必当官就不能深入生活、体察民情。张择端史料不多,正好编故事,塑造多种形象、制造多种版本。加上李师师、宋徽宗都是有故事的人物,围绕《清明上河图》编出几个连台本也顺理成章。这台《清明上河图》开了个头,恐怕好看的戏还在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