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护理信息化建设:我们在路上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护理信息化建设:我们在路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11年12月,由原卫生部颁布的《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中明确提出要加强护理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护理服务效率。同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被原卫生部确定为“护理记录电子化和护理移动信息化建设”全国唯一的试点医院。自此,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一直致力于探索和研究护理信息化建设,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以需求和应用为导向,以标准和安全为保障,加强顶层设计,研究探索护理信息化发展。经过近五年的临床实践,目前已初见成效。

临床实践 理念先行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在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以及王杉院长的大力倡导和支持下,借鉴国内外先进理念,结合临床实际工作,于2010年建立起以“患者为中心”的移动护理信息系统。该系统以质量和安全为核心,利用物联网及条形码技术,将掌上电脑(PDA)或移动查房车用于临床,实现了护士在患者床旁即可以进行身份识别、医嘱执行、文书录入、信息查看等操作,逐步向“全员追踪、全程追溯、切实操作、个体纠正、科学统计、全面分析”的全面质量管理的目标迈进。

一是建立闭环管理流程。

随着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逐步完善,医院对患者入院、标本采集、护理文件书写、手术患者管理、无菌包管理等流程进行优化和规范(图1)。

口服药闭环管理。为了保证患者用药安全,医院使用自动包药机进行口服药摆药和条码管理。护士接收口服药品时使用PDA扫描口服药交接单进行确认,发放口服药时使用PDA扫描药袋条码和患者腕带进行身份识别,从而保证药品正确和患者正确。

注射药闭环管理。注射药闭环管理流程为医生开医嘱、药剂师审核医嘱、专业人员摆药、药剂师再次审核,并由工人配送至病区。配送时工人推药车或携带专门上锁的药箱,药品到病房后,护士持PDA扫描条码接收并核对药品。

化疗药物、肠外营养闭环管理。改变了过去由科室打印化疗药物标签并将药品送至化疗配置室的做法,实现化疗药物由化疗配置室的药师进行审核并摆药,护士随后使用PDA扫描药品标签进行配药和复核,工人将配制好的化疗药物送至病房后,病房护士持PDA扫描标签接收并核对药品的流程。

同样,肠外营养的闭环管理也是由肠外营养制剂室的药师使用PDA扫描药品标签进行配药和复核,工人将配制好的肠外营养液送至病房后,病房护士持PDA扫描标签接收并核对药品。

静脉采血闭环管理。为了规范静脉采血流程,我院借助信息化系统实现了静脉采血的闭环管理。医生下达医嘱、护士确认医嘱、打印检验标签、护士核对并执行采血、运送人员接收标本、检验科人员接收标本并确认,到检验报告结果的查询,在整个静脉采血闭环流程中,可以实时查询,标本采集成功后有相关信息回传。

临床用血闭环管理。为了规范医院科学、合理用血,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借助信息化系统,对临床用血流程进行了严格控制和科学管理,避免各个环节中出现人为因素带来的错误,严格杜绝输血事故的发生。整个用血流程由多个信息系统支持,从医师开配血医嘱、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到患者签订知情同意书,护士确认医嘱、采血,输血科做输血前复查、交叉配血,再到血液入库、病房护士取血、复核,最后到患者床旁进行输血及输血执行时双人复核,输血后巡视等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全流程链,实现了各个环节点的质控,为临床安全用血“保驾护航”。

母乳喂养闭环管理。为减轻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护士手工书写母乳喂养标签和核对的工作量,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利用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完成了母乳喂养的闭环管理流程。护士接收母乳后,在移动护理信息系统中打印母乳标识卡贴在母乳液袋上。喂养前,护士打印“母乳喂养”的执行标签贴到无菌瓶上,用PDA扫描无菌瓶上的条码,然后扫描新生儿腕带或床头卡,系统自动确认医嘱执行,确认无误后再给予喂养。通过信息系统实现了NICU“母乳喂养”的闭环管理,提高了核对的准确性,使得在NICU母婴分离的情况下,母乳喂养更加安全。

二是完善质量控制工作。

在护理信息化的推进过程中,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加强对护理工作中高风险环节的梳理与分析,制定了10项质量控制指标,包括输液输血扫码率、肌肉注射扫码率、皮内注射扫码率、皮下注射扫码率、静脉注射扫描率、静脉小壶扫码率、口服药(包药机)扫码率、疼痛评估合格率、入院8小时跌倒评估率、入院24小时健康宣教完成率。护理管理者可随时查询各项指标,实现了对关键环节的实时监测,将传统的终末质量评价反馈后的质量控制转化为过程质量控制的实时跟踪质量控制,使护理质量从经验管理走向科学化管理,从被动监测转变为主动监测,为持续质量改进提供依据。

三是形成科学分析的管理理念。

随着医院信息化的深入开展,医疗行业遭遇海量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的挑战,使得大数据的分析和应用能够发挥作用。护理管理者可在系统中实时了解各科室人员动态,各种医嘱的执行情况,根据科室工作量调整人力,实现了全员、全面、全程监控护理工作过程,从而为人员配置和绩效考核提供依据。同时,管理者还可随时查看每个科室护理质量存在的问题及每个项目存在问题的科室,实现了对各项数据进行多条件、多角度分析,为管理者的决策提供服务,充分体现了全面质量管理和持续质量改进的管理理念,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效果。

四是建立资源共享平台。

为实现医院各个系统间的互联互通,解决“信息孤岛”问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于2012年建立了信息集成平台,实现了电子病历、医嘱、检验、移动护理、手术麻醉、物资申领等系统的数据交互与共享,规避了系统与系统之间的“点对点”式的信息交换,有利于医院基于信息平台整体上进行业务流程的优化与管理,实现数据在信息集成平台范围内自由、可靠的交换,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如电子病历中可以通过临床数据中心调取患者的体温单、监测记录单、疼痛曲线等,从而保证了医院各系统的资源共享,提高了医院整体工作效率。

大数据时代应对挑战

2015年3月6日,国务院了《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其中提到“积极应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可穿戴设备等新技术,推动惠及全民的健康信息服务和智慧医疗服务,推动健康大数据的应用,逐步转变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下,大数据的应用已经渗透到高度专业化的医疗领域。而将大数据分析结果运用到临床护理工作中,不仅可以指导临床工作,且可以将结论反馈至护理信息系统,在优化信息系统的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为护理人员临床决策、护理科研提供信息支持。

大数据的热潮未过,“互联网+”的概念也被提及。7月6日,国务院再次了《关于推动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到重点行动之一是“推广在线医疗卫生新模式,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医疗卫生服务,支持第三方机构构建医学影像、健康档案、检验报告、电子病历等医疗信息共享服务平台,逐步建立跨医院的医疗数据共享交换标准体系”。

从国家政府层面,已经开始积极推动“互联网+”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在这个行动浪潮中,医院将以创新推动实现更多的便捷服务,成为医院追赶乃至跨越的重要契机。对于护理而言,利用互联网进行医疗护理咨询服务和健康教育,实现患者院前评估、院后随访将成为未来延续性护理发展的趋势。这避免了传统的延续性护理方式的弊端,如电话随访缺少图像资料的传递、距离又限制了家庭访视的广泛开展等。

护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将临床护理带入全新的信息时代,也为护理专业的发展带来机遇。2013年5月我国加入“国际护士会”,护理事业迈向国际舞台,护理专业发展的同时也对护理信息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护理信息学人才短缺。缺乏护理信息学骨干人才及学科带头人。以美国为代表的国外护理信息学自20世纪90年代得到承认,到21世纪初已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拥有专业的教学与研究师资队伍,并将护理信息学作为特定的资格认证领域。而我国尚存在较大差距,护理信息学的基础教育还很缺乏,尤其是大多数护理院校没有信息方向的研究生教育,且多数医院也未有专职的护理信息岗位,这样势必阻碍护理信息的发展。因此,从国家政策领域,应设置护理信息师职业资格及考试、培养信息专业人才,才能满足信息发展的需求。

护理术语不统一。护理术语及分类标准化是护理信息数据共享与交流的基本条件。2015年,美国芝加哥医疗卫生信息与管理系统大数据原则工作组推荐,医疗服务提供者应该制订计划逐步过渡到使用美国护士协会推荐的全国性的标准护理术语。标准化是护理信息化建设的基础,目前国内尚未形成统一的、与国际接轨的临床术语标准化体系。因此,标准的护理信息表达方式既是当前护理信息系统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护理信息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从国家层面设置全国性的医院护理信息管理机构,以协调地区间护理信息资源,从而建设适合我国特色的标准化的护理信息系统。

评价指标尚未明确。虽然护理信息系统目前已在国内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发展,各家医院都开始相互学习、借鉴经验,但对于应用护理信息系统后的评价指标并没有明确,可以说各家医院都在摸着石头过河。未来需要进一步探索基于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护理质量指标体系,并在临床实践中进行检验和应用,从而为实现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基础上护理质量评价标准的建设提供依据。因此,制定一套完善的护理信息系统评价指标迫在眉睫。

护理信息能力不足。信息系统只有与护理管理理念和文化相融合才会具有重要的价值潜能。护理人员信息使用能力的高低,对能否适应信息化时代下护理工作的要求非常重要,而且直接影响到护理的质量和护理的发展。如何发挥信息系统的智能优势,关键在于医院护理管理者对于业务的理解和对需求的把握。而从一些国内研究看,护理管理者的信息能力较低,护理管理者们不能有效利用信息进行辅助决策和科学管理,对新信息的敏感度和分析复杂信息的能力不足。因此,如何改变护理管理者的信息管理理念、增强护理信息能力将成为未来的重要工作。

未充分利用数据。智能化的信息系统能为临床护理提供决策支持,解决临床实践问题也是护理信息系统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王杉提出,“管理者的主要工作不是每天审视数据,而是要通过最简单、最直观的方法,从数据中获取最有用的信息”。医院目前实现了根据BI系统将每个病区每天的出入院人数、不同护理级别人数等作为病区绩效考核的指标。作为一个决策支持系统,未来护理管理人员应最大限度地发挥BI系统的智能优势,使其更好地为护理管理提供指导。因此,如何从海量数据库中提取获得有用的数据,同时使护理信息资源达到共享,也是目前我国护理信息化发展面临的一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