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重审汉文帝的节俭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重审汉文帝的节俭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汉文帝以其节俭之风而名标千古,在众多史料和文学作品中千载传颂,成为万世帝王的表率与楷模。然而作为历史事实,关于汉文帝的节俭却是值得商榷的。

关键词:汉文帝 节俭 文献 历史事实

一、关于汉文帝节俭的历史文献记载情况

汉文帝以其节俭之风而名标千古,成为万世帝王的表率与楷模。历代的臣子们也每每以汉文帝为例劝谏他们的君王要爱惜民财,勤俭节约。这一现象,在政治上固然是非常有利于国家和人民的,然而作为历史事实,却是值得商榷的。

据《史记·孝文本纪》记载:

孝文帝从代来,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有不便,辄弛以利民。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直百金。上曰:“百金中民十家之产,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上常衣綈衣,所幸慎夫人,令衣不得曳地,帏帐不得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1](P433)

《遗诏》曰:“当今之时,世咸嘉生而恶死,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霸陵山川因其故,毋有所改。”[1](P434)

按照《史记·孝文本纪》的记载,我们可以了解到,汉文帝的节俭大致表现为三个方面:对于营建皇宫开支的谨慎;日常生活花销的敦朴;在陵墓的修建费用上的节省。汉文帝的这些节俭行为的确得到了后人极大的赞誉:《史记·孝文本纪》篇末的《索隐述赞》赞美说:“綈衣率俗,露台罢营。……霸陵如故,千年颂声。”[1](P438)南宋学者王楙也对汉文帝连仅值百金的露台都舍不得造这样的节俭行为大加赞赏:“考汉金一斤万钱,露台之资,十千缗耳,于恭俭大德未为损也,帝直以中人十家之产而不敢妄费,其爱惜天下之财如此。”[2](P221)明代历仕景泰、天顺、成化、弘治四朝的大学士丘濬在他编著的帝王教科书《大学衍义补》中,对《史记·孝文本纪》的这段记载同样给予了极高的赞誉,甚至奉“文帝为三代以后绝无仅有之令主,书文史册,千载有光!”[3](P744)而关于汉文帝的薄葬,更曾一度演绎出一段佳话,据《汉书·王莽传》记载:“赤眉樊崇等众数十万人入关,……烧长安宫室市里,……宗庙园陵皆发掘,唯霸陵、杜陵完。”[4](P4193)那么为什么汉文帝的霸陵能够幸免于难呢?《后汉书·光武帝纪》中,光武帝曾给出“钦定”的解释:

初作寿陵,将作大匠窦融上言园陵广袤,无虑所用。帝曰:“古者帝王之葬,皆陶人瓦器,木车茅马,使后世之人不知其处。太宗识终始之义,景帝能述遵孝道,遭天下反覆,而霸陵独完受其福,岂不美哉!”[5](P77)

原来,霸陵之所以能够幸免于难,正是因为汉文帝薄葬呀。对此,魏文帝曹丕在他的《终制》一文中也予以肯定:“汉文帝之不发,霸陵无求也;光武之掘,原陵封树也。霸陵之完,功在释之;原陵之掘,罪在明帝。”[6](P81)

然而,历史的事实真的如此吗?

二、汉文帝的节俭并非事实

在考证事实之前,首先需要了解作为纪传体史书的所谓“正史”,在记载历史事实时所使用的一种记述方法,即旁见侧出法。所谓旁见侧出法,又称互见法,即在一个人物的传记中着重表现他的主要特征,而其他方面的性格特征则放到别人的传记中显示。《史记·孝文本纪》对于汉文帝节俭行为的记载,为汉文帝留下了千载美名,至今仍被作为领导干部勤俭廉政的榜样来宣传。然而,《史记·佞幸列传》中的一段记载却为我们描述了一个与此迥然不同的汉文帝:

邓通,蜀郡南安人也,以濯船为黄头郎。孝文帝梦欲上天,不能,有一黄头郎从後推之上天,顾见其衣裻带後穿。觉而之渐台,以梦中阴目求推者郎,即见邓通,其衣後穿,梦中所见也。召问其名姓,姓邓氏,名通,文帝说焉,尊幸之日异。通亦愿谨,不好外交,虽赐洗沐,不欲出。於是文帝赏赐通钜万以十数,官至上大夫。文帝时时如邓通家游戏。然邓通无他能,不能有所荐士,独自谨其身以媚上而已。上使善相者相通,曰:“当贫饿死。”文帝曰:“能富通者在我也。何谓贫乎?”於是赐邓通蜀严道铜山,得自铸钱,“邓氏钱”布天下。其富如此。[1](P3192)

这真是令人感到惊诧!连仅值百金的露台都舍不得造的汉文帝,对邓通的赏赐竟然是“钜万以十数”;连日常起居所用的布料都要精打细算,自己所临幸过的慎夫人穿一身裙子都要省掉裙边儿的汉文帝,竟然仅仅因为一句预言,就将蜀严道铜山赐给邓通,让他自己铸钱花!

不过,大概是人们对于汉文帝的印象实在是太好了,因此对于《史记·佞幸列传》中的这段记载,后世不是没有人怀疑过。据《史记评林》引述,“董份曰:文帝作一露台,惜百金,而赏赐通不惜十钜,方亦异也”,“张之象曰:文帝尝衣绨衣,所幸慎夫人,令衣不得曳地,帏帐不得衣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虽宠幸邓通,必不若是之甚,史氏之言,未可尽信也。”[2](P781)

然而历史的事实不会因为人们的喜好而改变,《史记·佞幸列传》中的这段记载正是前面提到的纪传体史书所常用的旁见侧出法的体现。我们不妨再来考证一下《史记·孝文本纪》对于汉文帝的所谓“薄葬”的记载。正如前面所引述的,自从光武帝和魏文帝先后称颂汉文帝“薄葬”之后,“霸陵如故,千年颂声”。然而事实上,光武帝所宣称的所谓汉文帝的霸陵在赤眉之乱中因“薄葬”而幸免于难的神话,早在西晋时就已经被戳穿。据《晋书·索綝传》记载:

时三秦人尹桓、解武等数千家,盗发汉霸、杜二陵,多获珍宝。帝问綝曰:“汉陵中物何乃多邪?”綝对曰:“汉天子即位一年而为陵,天下贡赋三分之,一供宗庙,一供宾客,一充山陵。汉武帝飨年久长,比崩而茂陵不复容物,其树皆已可拱。赤眉取陵中物不能减半,于今犹有朽帛委积,珠玉未尽。此二陵是俭者耳,亦百世之诫也。”[7](P1651)

瞧!这就是被誉为“三代以后绝无仅有之令主”的汉文帝和他那所谓的“霸陵如故,千年颂声”。

注释:

[1]司马迁撰:《史记》,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版。

[2]凌稚隆辑校,李光缙增补:《史记评林》,天津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3]丘浚:《大学衍义补》,北京:京华出版社,1999年版。

[4]班固撰:《汉书》,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版。

[5]范晔撰:《后汉书》,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版。

[6]陈寿撰:《三国志》,北京:中华书局,1964年版。

[7]房玄龄等撰:《晋书》,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版。

(陆玉,刘兆轩 广西南宁 广西师范学院文学院53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