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对广州大剧院中方建筑师张桂玲的访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对广州大剧院中方建筑师张桂玲的访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建筑创作》:国外公司在做国内项目的初步设计时,由于不了解国内的国情,往往在功能、符合规范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ZHA公司提供的初步设计图纸,是不是也有类似的情况?

张桂玲:基本不存在这类问题,因为我们在ZHA公司做方案深化的时候就加入了,建筑和结构专业在那时已经开始就大剧院的使用功能进行调整,水电风等专业进入稍晚一些。

原则性的问题ZHA公司那边基本听取我们的意见,比如剧院的使用,比如后区、舞台、整体流线等,我们会给他们清楚地画出来,他们一般都会接纳我们的意见。而我们则尽量满足他们的造型不发生改变。

《建筑创作》:在初步设计过程中是不是出现了很多次反复?

张桂玲:消防报批确实出现了很多次反复。在广州除了星海音乐厅外很少有这么大的厅堂广州大剧院这样的空问异形建筑以及这么大的舞台和观众厅,在广州基本上是第一个。

我们先去报市消防局,遇到一些困难,很多问题在规范上没有明确的界定消防局的审批人员也没有足够的经验。由于我们在做武汉琴台大剧院的时候做了消防性能化设计,因此也建议采用性能化设计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但在做性能化的过程中,业主同时邀请了很多消防专家以及各大设计院的总工来开论证会。

初步设计有过几次反复,施工图阶段也有几次反复,才最后通过了报批,广州大剧院钢外壳整体钢结构的表面防火涂料做多少,做到多高等等都是通过消防性能化和多次专家论证后得出的结论:

设计过程中业主和设计师都有坚持己见的时候,有业主比较执着的地方,也有设计师比较执着的地方。这样的情况下,每次的反复都是改到大家都满意为止。经历这样的过程感觉时间非常紧。头两年是土建的施工,主要压力在结构专业,我们建筑专业相对轻松一些,后面的几年几乎每天都很紧张。

向业主及相关各方的汇报工作,主要由ZHA团队来完成,我们只做配合。我们感到阻力比较大的地方是与专业设计单位的配合。舞台机械、灯光。声学等等我们要统筹十几个专业,要把他们的东西反映到我们的图纸上或者对他们的图纸进行审查监督。在工地上面对很多施工单位,每个施工单位每天都会反馈很多问题,我们就要去解决这些问题。大团队的组织工作耗费大量的精力。

《建筑创作》:为了协调组织这样的大团队,你们是否和ZHA公司一起建立了某些共同的制图规则、标准?

张桂玲:广州大剧院因为设计的复杂,我们与ZHA团队共同的出图口径,就是CAD和Rhino模型。幕墙部分,必须要用模型来表达,这是ZHA方面的主要工作,幕墙、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的明确的范围、以及它们之间连接的做法等等则需要我们来提供。每一个面都不一样,每个面的分格也不同,不同的面及不同的材料,都要用不同的图纸来表达,同时要出很多剖面。我们和ZHA公司一起,按照日期打包文件,发往其他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或通过写文签收的形式。

《建筑创作》:把ZHA团队的三维图纸,落实到二维的施工图上,你们是通过什么方式做的?

张桂玲:首先是结构的定位。因为广州大剧院的壳是扭曲的,我们在做施工图之前,要定位结构面,并提供给结构专业。我们会切很多面出来,每层楼板的板顶、板底、梁底,楼面完成面以及完成面2.2m处,我们都会剖切,通过大量的剖切来确定准确的结构轮廓定位。根据这些图纸,ZHA团队将结构定位尺寸再返回到Rhino里建模,看有没有;中突,这个工作量也相当巨大。外面的钢结构和幕墙都是另外建的模型,将一个个面再拿出来订正我们的二维图纸,两个面交接的弧面,就要有专门的放样图,通过许多关键点的定位来控制。

建筑图纸有几百张,平面图其实不多,地上7层,地下1层,局部4层。但每一个部分都要出大样图和节点图,除了幕墙和钢结构外,景观部分的清水混凝土也是扭曲的,这部分图纸用了很长时间,画了很多轴测图,按照顶标高、底标高和灯槽标高分三层画平面图,每一个点都对应在轴测图上进行编号。每个面还要补充剖面来表达。即使最简单的景观,铺草,也要定位出来,因为其实那部分是外面辅助建筑的屋盖。这一部分的图纸就有几百张。

《建筑创作》:说说几个有难度的技术吧。

张桂玲:在土建阶段,清水混凝土花了大半年的时间在做试验。斜墙,斜柱,栏板,吊顶都是清水混凝土浇注的,每一块都会拿一个大单元出来做样本,这些样本起码要让ZHA公司那边点头通过,从浇注到护理,做了很多样板,这期间还请了很多全国做清水混凝土的专家来开会,提意见。那个时候国家的清水混凝土规范还没有出来,设计单位和业主等结合各位专家的意见和其他饰面材料规范编制了一套验收标准出来。施工单位也不断修改施工方案,直至各方通过。打磨,清理表面,再刷一层保护漆,我们选用的不是油性的而是可以渗透进去的水性的保护漆。虽然建成的建筑还是有一些瑕疵,但是Zaha的合伙人Patrlk来看过以后比较满意的就是清水混凝土部分。

模板采用的是Wisa板、钢模和玻璃钢模,Wisa板做斜墙,钢模可以循环使用,主要用在架空层的斜柱上。玻璃钢模因为可以做造型,所以用来做吊顶这三种模板做出来的效果是差不多的,肌理质感没有明显的差别。Wisa板的吸水率和表面光滑程度都比较好,性价比较高。我们曾经讨论过投资预算的问题感觉其实清水混凝土的做法,比一般浇注混凝土再挂饰面板的方式,造价要便宜,工期也短,只是施工工艺很有挑战。当施工单位收到第一批图纸的时候,觉得困难很大,后面就好些了。

幕墙部分,因为是复杂形体,因此尽量标准化,使平面的部分更多,在设计上尽量降低未来幕墙施工的难度。我们所说每个面都不一样是指每个大面不一样 而大面里的三角形分割尽量做到一样。在画图的时候也会把缝、缝宽都画出来,施工单位再按照这个去放样,根据现场的情况出加工图。

《建筑创作》:能不能介绍一下这个项目的业主、管理公司以及项目投资这方面的情况?

张桂玲:广州市建筑集团有限公司是代业主,代表业主管理这个项目,我们真正的业主是广州市文化局。他们还是比较尊重设计师的意见,ZHA公司是比较有名的建筑事务所,在具体技术工艺上的决策还是比较有发言权。

最早在20世纪90年代的时候预算在8亿多,那时候的总面积是4万多m2。项目正式启动时,已经到了2004年,后来又经过珠江新城新的规划,地下部分全部挖空,地下1层是交通空问,地下2层是轻轨和社会停车场,项目在这2层都要与城市规划相连接。因此整体面积变为7万多m2。市政府也将预算最终调整确定为13.8亿,并且在初步设计时向全社会公布了这个预算。去年竣工时是没有超出预算的。业主在预算管理上也比较严格经常为建筑师固定一个材料选择的价格范围 这个范围主要是国产化建材基本不允许采用进口材料。对于这样一个体型复杂的建筑来说,13.8亿的预算还是相对合理的。

《建筑创作》:2004年,当你们珠江院的建筑师们接到ZHA公司提供的方案和初步设计时,你们对这个方案的感受是什么?很喜欢、能接受,还是不太认同和接受?

张桂玲:刚看到时,其实还是挺喜欢的。只是当时很忐忑,从来没有做过这么异形的建筑,觉得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最初接触这个方案的是建筑和结构专业大面积的异型和结构的大跨度,使我们一方面很兴奋,觉得是一个很“好玩”的东西,另一方面又很担心做不出来或做不好。从技术上来说Rhino这个软件在当时国内建筑专业用得很少,其实这个软件是扎哈的团队带过来的,现在我们院大部分人都会用,但当时这方面的技术力量是比较少的。另外,这个项目对结构的挑战也比较大。

《建筑创作》:你们对广州大剧院项目的扎哈团队有什么样的评价?张桂玲:广州大剧院作为扎哈在中国的第一个项目,对空间和形体的设计还是非常用心的。在最初方案阶段,Patrik经常到广州推进工作,将大的形体定下来。扎哈这个团队是非常难得的,素养高、做事负责。很多人会猜想我们中方设计院和扎哈团队的关系,其实我们整体的团队关系是很融洽的,大家都很用心,互相也很尊重和认可,他们做什么事情都会和我们商量,而不是命令的、傲慢的态度,因此一起做事很开心。

可能其它项目中外设计团队的责任界限都划分得很分明,但是这个项目中我们和他们的合作非常紧密。在项目开始的最初半年里,也有过摩擦,但经过摩擦,我们建立了友谊。我们说好,屋子里吵架没关系,对外的时候我们是一个团队。在这点上甲方都很钦佩我们,当别人对设计提出异议时,我们和他们会相互维护。我们所受的委屈,比如说挨骂这种事,扎哈团队的建筑师也和我们一起去工地上班,来自各方如业主、监理、施工方的炮轰,我们都是一起领受的。

我们跟扎哈团队合作,对我们来说进步很大,院里各个专业都很受影响。这个项目结束了,扎哈的工作团队也要回去了,但无论什么时候再聚到一起,我们都会是很好的朋友。

《建筑创作》:你们和扎哈团队有没有什么好玩的事情,印象比较深的,比如在繁忙工作中能够活跃神经的事情?

张桂玲:这4-5年每天都工作12~13/卜小时以上,基本上我们的工作和生活都混在了一起了。特别郁闷的时候,我们会下了班一起去喝酒,哈哈。有那种压力在里面,即使疯一下,也只能疯一小会儿,把一瓶酒喝完了,大家就赶紧回家睡觉了。

《建筑创作》:现在大家对这个成果是否满意,设计者们现在是否有一种成就感?张桂玲:很难说有成就感,因为这么多年一天天看着它建成,成就感在这个过程中可能淡化了。最大的兴奋是看到钢结构成型的时候,尤其在夕阳的光影下,特好看!我们那时甚至觉得钢结构本身比挂上幕墙后更好看。后来做外装饰的时候,就没那么大的兴奋感了,到了后期,就已经有点让我们遗憾了,满足感成就感消失了,有点受打击。

我觉得广州有Zaha这样一个房子,对这个城市来说,影响很大。市民也许不会对建筑有什么评价,当他们走进这里的时候只会说,啊,这里很好看。我觉得最大的高兴之处在于,广州大剧院地下有一个清水混凝土的架空层,很聚人气,夏天站在那里很阴凉很舒服。景观的坡道很有趣,周围的人很喜欢到这里来,摄影爱好者也会到这里玩,街拍和拍婚纱照的人也很多,附近写字楼的职员也爱在午休的时候聚在这里散步闲聊。广州多了一个很有趣的休闲的场所。能够聚人气是很成功的一点,能够很好地被使用就是市民最好的评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