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手里的钱该怎么花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手里的钱该怎么花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本期主题

暮年更要厚待自己

■于一鸣

有个流行说法:老年人消费比年轻人节俭,且以迫切需要为主,消费方式比较单一;老年人消费重子孙、轻自身;资金去向一是购房、二是储蓄,用于自己文化娱乐、生活消费的较少,以致有的旅行社向出游老人多收钱,理由是老人外出不购物,影响其效益。

平心而论,这种消费观念要说也属正常现象,可是处于新时代老年人的消费也应该有新变化。其实变化是有的,比如衣着,有个老年服装表演队,他们只要看到有人穿出新款式,许多人就打听设法买到,并不在意价钱。老人不是不爱时髦,而是和年轻人比,外出不便、信息不灵,许多好的东西他们不知道。

有一位老友生病住了医院,我去看他。他感慨地对我说:“这次住院对我最大的教训就是不能太苛待自己,让身体吃大亏啊!”他每月有2000多元的退休金,可他却舍不得吃穿。有一次,他和老伴去郊区看亲戚,路上遇到降温,舍不得打车也舍不得买衣御寒,硬是在风雨中冻了一个多小时,结果生了重病。而另一位老友却想得开,他调查各种老年保健品后,选择了一种价钱适中又适合自己体质的按医嘱服用,他认为保健品不能非要等到生重病时才吃。当子女问他想要什么寿礼时他选择了一把按摩椅。为什么老年人在生活上总是“将就”自己呢?一则是固有的消费观念作祟,二则是因为市场上没有自己满意的商品。但是对于如今处于五六十岁的“新老年人”来说,已经不同于传统老年人,旅游、健身、老年公寓等高档次消费都是他们乐于尝试的。相信随着他们的推动,银发族的消费观念会发生越来越大的改变,更多的老年人愿意厚待自己。

“逼”老潇洒也是一种孝敬

■小曼

父母一生都与勤俭相伴,他俩退休金3000多元,但有钱舍不得花,不是存银行就是“回笼”给孙辈。他们添了新衣服也舍不得穿,统统压在箱底,只有逢年过节走亲访友才穿一穿。对于他们的“想不开”,儿女们也不知讲了多少次,二老就是听不进。

去年年底,老爸突患脑梗塞,住进医院花去医疗费两万多元,幸亏抢救及时捡回老命。老爸病愈出院后,我和弟妹们郑重商量一致决定:说不服他们,我们做儿女的便设法帮助他们花钱,要帮老人树立新的消费观念,过一个健康幸福的晚年。

我们把爸妈的住房装修了一下,换上了新家具,空调和其他家电统统到位;二弟为爸妈购置了多功能健身器、足浴按摩盆,让老人足不出户就可以锻炼身体;大妹帮老人联系了旅行社,让他们参加港澳游,大大开了眼界。如今,老爸西装笔挺,健康又精神;老妈潇洒时尚更显女性风采,年轻了十多岁。

“逼”老消费,也是孝敬的一种方法。可能是“逼”的作用,过去省吃俭用,舍不得花钱的二老现在花钱大方,还讲究吃得好点,穿得新点,玩得潇洒点。他俩空闲下来,上网冲浪写文章,逗逗孙辈享天伦之乐,还常常拿上相机去旅游。

尽孝不妨“逼”老消费。做儿女的应主动关心老人,为老人当好消费参谋。

理解老人固有的生活态度

■王华明

虽说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节俭的内涵也发生了变化,但我认为子女们也要理解老年人一些固有的消费观。

我和老伴年近古稀,因为有6个子女,年轻时候家庭负担重,勤俭的老伴从来没享受过衣食无忧的日子。现在子女们都自立了,虽然不能说十分富裕,但也达到小康水平,有时候他们想给我们买点衣服,让我们也时尚一下,谁知道这个举动却让老伴如坐针毡。

孩子们几次三番献孝心,老伴总是推推托托,甚至孩子们把衣服从北京寄到家里,他只穿了一下就说不合适,转送给大儿子了。老伴没有退休金,孩子们逢年过节总要给他千八百,可是他总不肯要。反而听说孙子辈里谁要出门旅游,谁要上学,他总是硬要给些钱,数虽不大,但是一次不落。

长此以往,子女们不理解,我也常为此和老伴发生争论。老伴总是说:“现在把钱给了孙子们,还能得到一点回报,最起码现在让他们干点活,他们跑得快一点。给我漂亮衣服穿,又有何用?”有这样想法的老人不在少数,一位姓袁的老邻居每月的退休金虽有千余元,但他每月花在自己身上的钱不足200元(包括抽烟),而他自愿花在孙子身上的开支却超过400元,为的是让后代“出人头地”。

人老了,多有返老还童的心态,也有点自尊好强的心思。虽不当家理财,但总喜欢表现并希望手头有点钱,防备用钱时向子女伸手的尴尬。当子女的就应理解、呵护老人这既年老又“稚嫩”的心,及时供给些钱,让老人心情愉快。这,不仅可以缓冲老人不当家的失落感,而且体现了子女们真诚的孝心。

北京电影制片厂居民生活小区,集人力资源之优势,这些年来每到九九重阳节,小区物业等有关部门便在院内载歌载舞地举办庆祝活动,今年已是第九届高龄老人联谊会了。那些离退休的老艺术家们此时纷纷登台表演,节目中既有朗诵和小品,也有舞蹈、合唱和器乐演奏等等。有滋有味、极其正规的表演不仅让登台者展示了夕阳的灿烂,让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一饱眼福,还为静谧而美丽的小区平添了快乐的节日气氛。

(上图为著名电影演员谢芳与丈夫张目在演唱。)

米依摄影报道

晚年积蓄千万别藏着掖着

■锦秋

人到了老年,多多少少都有点积蓄。但这钱放哪好还真令人费心思。放银行,存取不方便,许多老年人把现金藏到只有自己知道的地方,对所有的人都保密。

有一位老太太突然去世后,老伴和子女都不知道老人把钱藏到哪里,只好借钱安葬老人。因为家里贫困,老人用过的被子没舍得烧,想拆洗了再用,一拆开被子令全家人大吃一惊,原来被子里面藏着5000块钱。还有一位退休女工把钱藏在长久不用的煤球炉子里,谁想到一日其丈夫把炉子当成废品处理了。事后,两口子风风火火赶到垃圾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找到藏在炉子里的4000元钱,妻子又急又气,生了一场大病。一家食品公司的离休经理突然去世,家属知道他有存折,可是找遍了能找的地方,愣是一无所获。他的儿子生气地坐在父亲常坐的皮椅子上,摸到椅子背上有一个口子,把口子扯开一看,里面有好几个存折。这是死者全部存款还是部分就不得而知了。

有人曾向我老伴借了一万多元,可是我和家人谁不知道这笔钱还了没有,家里也找不到借条凭据,只能不了了之了。可见,人到老年,处理钱财千万别藏着掖着,要相信老伴相信子女,账目公开,对个人对全家都有益处。

我们合唱队81岁的陈大姐的方法也许值得借鉴,她把6000元支援大儿子做买卖,8000元给了二儿子作为培养孩子的教育经费,剩下几万元交给一起住的小儿子,和三个儿子约法三章:“这笔钱是我养老送终的费用,借给你们周转,用钱的时候,不够了你们补,有剩余你们拿去花。”这样处理,陈大姐没有思想压力,儿孙们也高兴。

愿所有的老年人都能处理好自己的晚年积蓄,避免令人遗憾的事情发生。

(责编:孙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