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职文言文教学方法创新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职文言文教学方法创新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文言文是“渗进了民族睿智的中华文明的地质层”,博大精深,理应世代传承。而高职学生文化基础普遍较低,对文言文学习更不感兴趣,创新高职文言文教学方法势在必行。本人认为可以采用故事激趣法、涵咏背诵法、课本剧表演法这三种不同寻常的教学方法来创新高职文言文教学方法。

关键词:高职 文言文 教学方法 创新

文言文是“渗进了民族睿智的中华文明的地质层”,博大精深,具有传承华夏文明、弘扬民族精神、培养人格情操、提高人文素质的积极作用。叶圣陶说:“一个受教育的人,依理说,必须了解固有文化,才能继往开来。否则,像无根之草,长不起来,也就说不上受教育。”[1]因此,文言文理应世代传承。而现有高职文言文教学方法主要采用串讲加翻译法,使得文言文课堂教学枯燥单调,毫无生气与活力。要改变高职文言文教学这种尴尬的现状,激发学生文言文的学习兴趣,真正发扬光大先哲们留给我们的瑰宝,就必须给现有的高职文言文教学注入“活力”,创新文言文教学方法。本人认为可以采用故事激趣法、涵咏背诵法、课本剧表演法这三种不同寻常的教学方法来创新高职文言文教学方法。

1 故事激趣法

“故事激趣法”主要以“情感教学”和“愉快教育”为理论基础,即教师在文言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以富有情趣的教学艺术诱导使学生产生浓厚的文言文学习兴趣和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趣中获知,知中得趣,达到“教与学的和谐、情与知的统一”。因为高职语文教材中所选的文言文课文大多人物形象生动,故事情节跌宕曲折,有很强的艺术魅力。教学中,教师若用心去挖掘文所蕴含的艺术魅力,采用故事激趣的方式导入课文,简介文章时代背景,演绎历史典故,演说文章内容,这些都可收到一种先声夺人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在一个个故事的讲述中精神振奋,兴趣倍增,愉悦地投入到文言文学习中。例如讲解《老子三章》,借助“老子出关”的故事,让高职学生走近作者,走进作品,入境会意,真正理解老子“道”的真谛,明晓“上善若水”的人生境界。这样既生动形象,又激发学生的文言文学习情趣,提高学生的文言文素养,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

2 涵咏背诵法

朱熹说:“详缓看书,仔细分明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熟读而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2]朱老先生告诉我们在文言文教学中应采用涵咏背诵法,在“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3]中涵咏文章的情感意蕴,走近作者,走进作品,品味文章所蕴含的博大而深邃的人文真谛。具体如下:

2.1 听读。国内知名语言大师配乐录制了许多经典的文言诗文,其中倾注了他们的情感和对文言诗文的理解。如果让学生激荡在语言大师们抑扬顿挫而富有情感的优美旋律中,既培养了语感,又有助于理解课文,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2.2 范读。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通过范读,以声传情,“该激昂处还它个激昂,该委婉处还它个委婉,该悲凉处还它个悲凉”[4],有助于学生培养语感,涵咏文章的人文意蕴。

2.3 齐读。齐读犹如大合唱,气势恢宏,能迅速创设情境,振奋精神,形成强大的合力,产生巨大的感染力。如果教师适当采用齐读的教学方式,能收到异乎寻常的教学效果。

2.4 个读。个读能让学生依靠自我的体悟和情感共鸣,更好地涵咏品味文言文的精华,真正领略文言文的美感。

2.5 古诗新唱。文言文一般结构整齐,讲求骈散结合,韵律和谐。古人涵咏背诵文言诗文时,大多摇头晃脑地唱读,在唱读中涵咏文章的内蕴,体会文章的情感。同样,我们也可以借鉴古人的涵咏唱读法,把文言文谱成曲,古诗新唱,让学生在旋律的激荡中,涵咏文章的意蕴,品味文言文的美感。

叶圣陶说:“吟诵的时候,对于讨究所得的并不仅理智的理解,而且亲切的体会,不知不觉间,内容与理法化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一种可贵的境界。”[5]教师应真正领会涵咏背诵的精髓,把听读、范读、齐读、个读、唱读融入文言文教学的各个环节,还文言文课堂一片“琅琅读书声”,让学生在涵咏背诵的优美旋律中,感受文言文学习的愉悦,体会文言文的真正魅力,达到“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的境界,增强学生的文言文语感和语文素养。

3 课本剧表演法

高职语文教材的文言文大多文质兼美,是古典文化艺术长廊中的一朵朵艳丽的奇葩。托尔斯泰说:“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将永远是模仿和抄袭。”教学中,应把文言文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习文言文,增强文言文学习的兴趣,真正提高文言文阅读的能力。而课本剧表演法就是师生把文言文改编成课本剧,以一定的场景而表演的小品或小型话剧来表达文章内蕴,化枯涩为有趣,在现实生活中实现文言文教学。具体如下:

3.1 导。课本剧表演常常会流入一种激情满满――迷茫无措――草草收场――不了了之的形式,这就要求我们应先要有意识的让学生了解一些古代表演方面的知识和方法,让学生观摩一些古代戏剧或电影,激之以趣、导之以法,有意识地去模仿和揣摩,以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

3.2 选。教师可选取一些人物形象生动、矛盾冲突跌宕起伏、情节一波三折的文章采用课本剧表演法,再现古人古事。

3.3 读。要表演成功,就要引导学生反复涵咏诵读,让学生在诵读中理顺故事情节,深入挖掘人物形象,品味课文内蕴,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创新能力。

3.4 编。改编课本剧时应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翻阅查找相关资料,揣摩人物形象,深入理解课文内蕴。当然,根据需要可适当增删故事情节,但必须围绕故事情节发展与表现人物形象展开。

3.5 演。课本剧编好后,教师可将学生分组,协商选出编剧、导演、演员等,然后各司其职。这样,学生就会集思广益,在愉悦的演出中揣摩人物形象,理解课文内蕴,从而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创新能力。

3.6 评。表演的目的,不只为热闹而热闹,还要揣摩人物形象,理解课文内蕴,品味文章的艺术特色。因此,表演完后应进行适当点拨和小结,从而实现对文章内蕴的再认识,实现文言文素质的飞跃。

总之,教学中,教师应打开高职文言文教学方法创新研究的窗口,把文言文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融知识性、娱乐性与学生的求知欲、表现欲为一体,让学生以高涨的激情投入到热烈的文言文学习中,故事激趣、涵咏背诵,课本剧表演,寻觅文言文学习的乐趣,演绎多彩的生活,品味文言文的精华,展现自我的睿智,“有声画谱描人物,无字文章写古今”[6]。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论中学国文课程的修订,引自大家国学[M].天津:天津出版社,2008.

[2]朱熹.朱子蒙童须知,读书写文字[M].

[3]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M].北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10).

[4]冯善亮.语文教学必须以读为本[J].中学语文教学,2005(8).

[5]李渔.笠翁偶集[M].

[6]李迎春(本人).高中文言文教学方法创新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

作者简介:李迎春(1974-),女,湖南邵阳人,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职业教育、语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