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伊朗被制裁的损失有多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伊朗被制裁的损失有多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美国自2011年起,对伊朗启动了更为严厉的石油制裁,但根据测算,其对伊朗产生的损失足以让其在核问题上止步。

随着伊朗核问题的不断发酵,美欧等不但推动联合国安理会出台针对伊朗的制裁决议,还通过单边方式强化对伊朗的经济制裁。尤其是自2011年末以来,通过贸易禁运和切断伊朗国际金融、保险、交易结算渠道的新一轮制裁,单边经济制裁力度大大提升。

在美国和欧洲的制裁下,伊朗石油业遭遇到多大损失?成为一个必须考量的问题。

四种“合理情景”

我们采取“反事实假设”方法来定量评估因制裁导致的伊朗石油产量缺口及由此损失的石油收益。在此,需要考虑几种不同的伊朗“合理”产量的标准。

首先是伊朗石油产量/探明储量水平。如果这一水平能到达到欧佩克成员国的平均水平,或者更进一步,达到全球石油产量/探明储量的平均水平,则伊朗实现的产量水平是“合理”的。由此,我们分别以伊朗占欧佩克以及占全球探明储量之比重为“合理”水平之情境,分别称为“欧佩克情境”和“全球情境”。

其次,考虑超产率的伊朗所持有之欧佩克份额。作为卡特尔组织,欧佩克通过在其成员国之间分配生产配额来维持对国际油价的影响力。作为欧佩克的重要成员国,伊朗能否达到其所被分配的配额量是一个有价值的“合理”产量水平。但需要注意到,欧佩克的限产行为总体上并未被各成员国严格遵守,绝大多数成员国存在明显的超配额生产行为,特别是在油价高涨时期。在1980-2011年间,我们计算的欧佩克成员国平均超产率达到1.0~1.5之间波动,均值为1.2。

因此考虑超产率的伊朗所持有的欧佩克配额也可很好地反映伊朗石油产量的“合理”水平,此为“超产情境”。

第三,伊朗的历史石油产量可作为伊朗能达到的能力水平的参照。由于全球不同区域的石油开采和运输成本差异明显,我们选取1965-1978年伊朗占中东地区石油产量比重作为其在区域内的“合理”水平,原因主要在于伊朗所在的中东地区是全球最主要的石油产区,同区域国家在地理、政治环境、制度和风险等因素的影响上具有较强的可比性。而且,美国对伊朗的制裁也与中东地区的地缘政治经济环境关联密切,制裁的着力点也在于对中东不同产油国的政策上。我们的计算显示,1965-1978年内,伊朗占中东石油生产的份额维持在22%-28%之间,因此,我们选取较为保守的22%,并称其为“历史情境”。

制裁有效吗?

由于2011年末美欧开始了新一轮的对伊制裁,我们以下的评估分为两个阶段。

首先是1980-2011年。除基于“超产情境”配额加超产的估计之外,如不考虑除去2007-2008的油价大幅上涨时期,其余3种情境下伊朗石油业损失收益的变化呈现明显的倒U型变化特征。基本上,这一倒U型变化中,1980年代初主要是由于受美国暗中支持伊拉克萨达姆政府的“偏向政策”及对伊朗的经济和军事施压,尤其是两伊战争前期对伊朗石油生产的严重破坏,导致了伊朗石油收益的大幅下滑。

基于“欧佩克情境”和“全球情景”估计的显示,1980-1981年间伊朗石油业损失的收益分别达到1281.4和2580.8亿美元;“历史情境”则显示了1708.2亿美元的损失。两伊战争后的年份中,除“超产情境”外,其余情境均显示,虽然程度不同,但伊朗石油收益损失逐步缩小,逐步进入倒U型变化的平台期,并在整个1990年代得以维持。不过,在平台期内,除情境1中伊朗在整个1990年代持有为正的收益(475.1亿美元)外,其余3种情境下伊朗均有很明显的石油收益损失。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伊朗核问题的不断发酵,美欧不断加强的制裁对伊朗石油业造成了不断加深的影响,推动了倒U型的变化,2000-2002年是这一变化的转折点。我们的估计表明,在欧佩克和全球情景下,2002-2011年伊朗的石油收益损失总额分别为1270.3和8877.5亿美元;在超产情景下,损失为591.0亿美元;而在历史情境下,损失总额则分别高至3415.1亿美元。

值得说明的是,基于超产情境的估计结果是所有情境下损失收益最小的,虽然伊朗同样从2008年前的油价高涨中得益,个别年份甚至实现了相对于“合理”水平的正收益,但我们可以观察到这一时期伊朗石油业明显的增产乏力状况,产量缺口的扩大在与长期制裁下伊朗石油产能的下滑和投资不足高度相关。

因此,虽然基于超产情境的估计显示伊朗的石油收益损失并不很大,但很可能,欧佩克给伊朗的配额分配是有偏的,它也许反映了伊朗受制裁影响而下滑的产能和投资不足,但由此计算的伊朗石油收益损失可能是低估的。

由于美国和欧盟在2011年末以来施加了新一轮强化的制裁,因此,接下来我们来估计2012年制裁导致的伊朗石油业损失。在美欧制裁影响下,2012年内的伊朗石油产量明显下滑。从2011年11-12月的接近360万桶/日降至2012年1月的不足350万桶/日,随后逐月下降并在欧盟制裁生效的7月出现最大降幅,至10月产量已低至265万桶/日。但也可以发现伊朗损失收益的降幅更大。2012年1-10月因新一轮制裁引致的总收益损失达到163.9亿美元。如果我们分析同期的伊朗石油的主要替代供应国——沙特阿拉伯、伊拉克的石油产量,可发现在美欧新一轮制裁的早期,沙特阿拉伯和伊拉克等国通过增产完全弥补了伊朗石油产量的下降,准确反映了美欧新一轮制裁所导致的伊朗石油交易成本上升的现实影响。

接下来我们讨论基于反事实法对2012年1-10月制裁影响的评估结果。由于缺乏2012年的探明储量数据,我们以2011年数据来替代。估算显示,在欧佩克情境下,伊朗2012年1-10月的产量缺口为86.8万桶/日,损失收益总额为262.4亿美元。在超产情境下,产量缺口和损失收益总额分别为38.8万桶/日和140.3亿美元。而在历史情境下,产量缺口和损失收益总额明显放大,分别为183万桶/日和553.3亿美元。

以上估计表明,美欧对伊朗的经济制裁确实对伊朗石油业造成了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始于2011年末的新一轮制裁已在2012年内给伊朗造成了逐月递增的损失,如果考虑之前制裁的因素,这一损失会更高。但此类损失也是伊朗为其政权以及包括核开发在内的内外政策之合法性所做的长期“投资”,制裁时期越长,累积制裁损失越大,“投资”就越高。

与之相较,放弃核计划等所可能获得的短期收益要远低于此,且高度不确定。在美国国会新的报告《伊朗: 美国的关切和政策反应》中也承认,美国和欧盟等的制裁到目前为止并未迫使伊朗屈服。美国的确关注到了制裁对伊朗石油业的不利影响,但不从制裁对伊朗石油业等方面影响及其成本-收益来考察,制裁的实际效果是值得怀疑的。

我们在判断伊核问题走向时必须要注意到这一问题。

(作者系浙江科技学院产业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