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还原,阅读情感的触发点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还原,阅读情感的触发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叶圣陶先生说:“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通过了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语文不是无情物,它本身就栖居着浪漫和诗意。这样的浪漫和诗意流露在字里行间,字字有温度,句句能传情。语文课上,我们就要重锤敲打这些关键的词句,通过对话还原、画面还原、情景还原等多种方式,还原文章的情境,还原作者的情感,让这些词句像种子一样,在学生的心里扎根,让它所承载的情感在课堂上缓缓地流淌。

对话还原,激起内心柔软的感动

《日月潭的传说》教学片段: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挺身而出”这个词语感悟大尖哥和水社姐的英雄形象。

师:同学们,大尖哥和水社姐是在什么情况下“挺身而出”的?你们自己读读课文的2、3小节,想一想。(生自由阅读,在读中思考)

生:两条恶龙吞吃了太阳和月亮,天地一片漆黑,就在人们遭受这样灾难的时候,大尖哥和水社姐他们挺身而出,要去救日月。

生:为了救日月,人们聚集在一起商量办法,可什么办法也没有。就在人们一筹莫展的时候,大尖哥和水社姐挺身而出。

师:什么是“一筹莫展”?

生:就是什么办法也没有。

师:人们怎么会“一筹莫展”呢?遇到什么问题了?

生:恶龙躲在潭底,可人们找不到水性特别好的人,要打败恶龙得拿到阿里山里的金斧头和金剪刀,可是一路危险重重,没有人愿意去冒险。

师:是啊,在这最危难的时刻,当人们一筹莫展的时候,大尖哥和水社姐——

生:“挺身而出,要去降伏恶龙!”

师:听说他们要去降伏恶龙,一位年轻的小伙子赶紧拉住了大尖哥的胳膊,对他说:“大尖哥,那恶龙躲在潭底,水太深了!”大尖哥坚定地说——

生:我不怕,哪怕它躲得再深,我也要去战胜它!

师: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攥紧了水社姐的手,说:“孩子啊,金斧头和金剪刀藏在阿里山,这一去,还不知道要走多远,不知道要受多少苦呢!”可水社姐却笑着说——

生:奶奶,你放心吧,我不怕!为了救出日月,受再多的苦我也不怕!

师:这时人群中又有人说:“那阿里山山势险峻,灌木丛生,而且还常有猛兽出没,太危险了!”大尖哥和水社姐一齐说——

生:我们不怕!只要能救出日月,哪怕献出生命,我们都不怕!

师:孩子们,你们说得太好了!“挺身而出”虽然只是四个字,但我们透过这四个字,却感受到了英雄的——

生:不怕艰险!

生:不怕牺牲!

生:不畏艰难!

师:是的,这就是英雄,这就是英雄的精神所在!危难时刻能够勇敢地站出来,义无反顾,这就是英雄,这就是英雄的“挺身而出”!我们一齐来读这句话——

生:就在人们一筹莫展的时候,年轻的渔民大尖哥和水社姐挺身而出,要去降伏恶龙。

周国平曾说过:“人之为人就在于人是一种精神的存在,生命的存在唯有灵魂。”语文一旦触及学生的心灵,就会焕发出蓬勃的诗意和动人的情思,也就具有了打动人心的精神力量。这个教学片段展示的就是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品味“挺身而出”从而感悟英雄形象的过程。在这样的语文教学中,学生面对的是丰富的生命世界,是在用自己全部的身心体验语文,是在用浸满生命色彩的语言文字表达着自己的生命体验,而这不也正是语文教育的魅力所在吗?

画面还原,奏响思维体操的乐章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这是叶圣陶先生著名的写景抒情散文《荷花》的片段,字字珠玑,处处透着清新和典雅。在引导学生品味这一片段的文字时,我是这样做的。

师:孩子们,读着这一小节文字,你觉得白荷花美在哪里?

生:我觉得白荷花的姿势很美,它们一朵有一朵的姿势。

师:那它们都有哪些姿势呢?我们一起来看(屏幕出示):“看看这一朵,它躲在荷叶的背后,只露出了小半边脸,像个害羞的小姑娘,很美。”读着这句话,你觉得白荷花的姿势又美在哪里?

生:把荷花只露出小半边脸,说成是一个害羞的小姑娘,我仿佛看到了荷花那调皮的样子!

生:这句中的一个“躲”字让我感受到了荷花的淘气可爱。

师:孩子们说得真好!那你们能像老师那样,把这一段话通过你的想象补充完整吗?(屏幕出示:看看这一朵, ,很美;看看那一朵, ,也很美;看看这几朵, ,很美;看看那几朵, ,也很美。)

生:看看这一朵,它在风中摇晃着脑袋,乐呵呵的,很美。

生:看看那一朵,它穿着雪白的裙子,在风中翩翩起舞,也很美。

生:看看这几朵,它们的小脑袋聚在一起,仿佛是一群亲密无间的兄弟姐妹,很美。

生:看看那几朵,它们围着一片大荷叶正在聚餐呢,多美呀!

……

师:好美的白荷花呀,简直就是一幅无以伦比的画!你能通过你的朗读,把这千姿百态的白荷花带到我们面前吗?试一试。(在轻柔的背景音乐中,学生入情入境地读着。)

现代接受美学认为,文学作品使用的语言是一种具有审美功能的表现性语言,包含着许多“不确定”,即文本语言的空白点。这些空白不是作者行文的疏忽、完结或无奈,恰恰是不忍点破的韵外之致、只可意会的弦外之音、布局谋篇的匠心独运。这一片段中,白荷花那各种各样的姿态,作者没有用具体生动的文字来表现,这正是本课的“空白”之处,虽不著一字,却尽得风流,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驰骋想象的空间。教师积极利用这一意味隽永的空白,先给学生提供一个范例,让学生在具体形象的语言文字描述中充分感受白荷花“躲在荷叶后”的可爱姿态。而学生在感受美、欣赏美的情绪带动下,内心总有一种表现美的意愿,也正是因为有了这种迫切想要表达的愿望,此时此刻,他们的情感变得飞扬灵动了,思维也变得鲜活而丰富。

情境还原,点燃言语智慧的火花

《海底世界》是一篇关于海洋的常识性课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介绍了海底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紧紧围绕“你从文章的哪些地方感受到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你是怎么感受到的?”走进文字,圈画关键词句,感受海底世界声音的奇妙、动物活动的奇特、植物种类的繁多、海底矿藏的丰富。

师:难怪作者这样说——

生: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师:这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你们想看吗?

生:想!

师:那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播放《海底世界》的视频)

(学生在看的时候兴奋不已。他们把小脑袋凑在一起,叽叽喳喳,或是指认视频中自己认识的动植物,或是和小伙伴交流自己了解的一些海底知识。整个视频播放过程中,学生眼睛没闲着,小手没闲着,小嘴也没闲着,兴奋之情都写在脸上。)

师:哈,真不忍心打断你们。是呀,看着这些画面,我们的确有许多话要说,那就说给我们大家听吧。老师给你一个开头:大海呀——

生:大海呀,你可真是个大宝库呀!

生:大海呀,你真是一个蓝色的聚宝盆!

生:大海呀,我长大了,一定要去探索你的奥秘!

生:大海呀,你要是不发生海啸该有多好啊!

(学生有的大笑,有的点头)

“大海呀,你要是不发生海啸该多好啊!”短短的一句话,却是孩子内心情感最真实的流露。与作者的文字对话,学生充分感受到了大海景色的奇异和物产的丰富;与教师对话,这种感受更加强烈;当学生看到那一段海底世界的视频的时候,内心的情感被推到了高潮。而教师给的一个开头“大海呀——”则像一束火苗,将学生的情智在瞬间点燃。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从心理学角度来描述语文教学过程的心理动词很多,如“感受”“想象”“体会”“感悟”“体验”“思考”等。这一系列的心理活动,都离不开学生积极丰富的情感参与。当学生的情感与作者、人物、编者的情感产生共鸣的时候,他们的感受才更丰富,想象才更生动,体会才更深切,感悟才更深入,体验才更真实,思考才更有效。而对话、画面和情境的还原则成了催开学生情感之花的一股春风,它将吹起学生情感的涟漪,让整个阅读教学充盈着浓浓的真情!

作者简介:江苏省苏州高新区狮山实验小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