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吉林省发展畜牧业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思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吉林省发展畜牧业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思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本文针对吉林省发展畜牧业现状,分析了吉林省发展畜牧业的可行性,吉林省发展畜牧业存在的问题,吉林省发展畜牧业的思路。

[关键词] 吉林省畜牧业解决思路

一、吉林省发展畜牧业的可行性

资源优势。有较为完善的技术支撑体系,吉林省的农业大学、农科院、农业研究所等畜牧科研单位较多。吉林省的畜牧业已经初步形成育种、繁殖、饲养、屠宰、加工、销售、贸易等各种环节紧密结合的畜牧业产业化经营形式。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虽然中国的劳动力成本正呈现上升趋势,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廉价劳动力的优势在较长时期内将不会改变。饲料资源丰富,粮食连年丰收,玉米总产量、人均占有量、商品量、出口量、调出量多年居全国第一位。每年仅玉米就可以产秸秆2000万吨,其中有30%用于烧柴,饲料的利用率不到40%,还有很大的利用空间。

畜产品市场潜力大。人口的增长、收入的增加能够促进畜产品的需求。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对畜产品消费需求发生重大调整,不仅在数量上有急剧的增长,而且在质量上有明显的提高。目前,世界人口平均每人每日蛋白质供给水平约为70克左右,其中动物蛋白量为25克左右,发达国家的平均蛋白质供给量和动物蛋白量分别为100克和60克。我国城乡居民的蛋白质供给总量基本接近世界平均水平,但动物蛋白仅为20克左右,与世界平均水平仍有一定差距。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不断增长,畜产品消费需求必将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同时,畜牧业的发展也能够促进收入的增加。吉林省1990年~2000年农村人均家庭经营纯收入占人均总纯收入的80%以上,2000年~2006年农村人均家庭经营纯收入占人均总纯收入的70%以上。并且,吉林省农村人均家庭经营纯收入主要为畜牧业纯收入。

建立数学模型进行统计分析。选用1992年~2006年的《中国农业年鉴》数据计算,择优选取两个模型。m表示吉林省农民每年人均纯收入(单位:元),x表示吉林省每年肉牛出栏量(单位:万头),y表示吉林省每年牛肉产量(单位:万吨)。第一个模型为m=7.122x+530.553说明肉牛出栏量每增加1万头,则农民人均纯收入相应增加7.122元,近几年吉林省肉牛出栏量每年都增加20万头左右,则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相应增加140元左右。第二个模型为m=49.170y+707.567说明牛肉每增加1万吨,则农民人均纯收入相应增加49.170元,近几年吉林省牛肉每年都增加2-3万吨左右,相应得出农民人均纯收入相应增加140元左右。

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能够促进畜产品的需求。城市化水平不但影响食物消费总量,而且也影响食品消费结构。有关调查表明:进入大城市的人口,年人均畜产品消费比在农村增加7.2千克,到中小城市也增加4.2千克。

地域优势,吉林省地处东北亚中心位置,开发周边国家畜产品市场的前景十分广阔。吉林省周边的日本、韩国、俄罗斯,都是世界畜产品主要进口国,肉类年进口量在600万吨以上,占全球年进口总量的35%左右。价格优势,国际市场畜产品价格比吉林省畜产品价格平均高出40%左右,有的高出3倍~4倍。这种价差,使得国外畜产品较难进入中国市场。另外,政府支持力度增强,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二、吉林省发展畜牧业存在的问题

市场化进程缓慢。吉林省的畜牧业发展普遍存在着重生产、重加工、轻市场的现象。在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开拓上,开发市场的能力不足,畜产品品种比较单一,档次比较低,大宗畜产品仍处于卖畜卖肉的低级阶段。从国际市场上看,吉林省的畜产品在肉品卫生、生产标准、品牌包装等方面与国际惯例还有一定差距,国际市场的销售量比较小。

产业化程度低,产业链条短。表现为组织化程度低,关联度不强。存在着组织化程度低、过度分散、标准生产差、信息反馈迟钝和应对能力弱的特点。虽然吉林省规划内的龙头加工企业设备比较先进,生产技术水平也较高,但除德大、皓月公司以外,大部分加工企业仍停留在加工初级产品的水平上,只生产鲜肉及部分分割肉或火腿肠,尚缺少多层次的产品开发。深度加工层次低,附加值低,更缺乏名牌产品。与山东、河南等发达省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质量安全保障体系不健全。近年来,动物疫病频繁发生,动物疫病防治已成为世界性难题,不仅造成了无法估量的经济损失,更严重的是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影响。

科技含量不高,技术创新水平低。发达国家科技进步对畜牧业增产的贡献率普遍在60%以上,美、英等畜牧业发达国家的技术应用效率已高达90%以上。我省科技进步对畜牧业增产的贡献率为50%多,技术应用效率为70%多,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信息传输渠道不畅,信息反馈严重滞后。产品需求信息不能及时反馈到生产者手中,致使供需结构不平衡,地区结构不平衡,供给过剩与需求短缺同时存在。吉林省构建了以省农村经济信息中心为“龙头”的省、市、县三级农业信息平台,覆盖全省的农村经济信息网络初步形成,但是,信息体系建设存在交叉重复,信息资源尚不能得到充分共享。还存在着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严重不足,信息的采集面相对较窄,实用性、统一性和固定性较差等问题。

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西部草场由于超载过牧,已大面积沙化、碱化、退化,载畜能力下降,东部山区发展牧业与林业资源保护的矛盾也逐渐凸现出来,畜禽饲养和加工过程中带来的粪便、废料、污水等,由于未进行有效处理,给群众生活环境带来了不利影响。

三、吉林省发展畜牧业的思路

以开拓市场为重点,大力推进市场化进程。畜牧业建设要从产前抓良种,产后抓加工,培育龙头和开拓市场出发。畜牧业建设要从适应市场入手,只有大规模、大集团的畜牧业,才能以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数量优势。努力开拓外埠市场,要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抓好市场信息工作,进一步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大力培育农村各类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和经纪人队伍。加快建设畜产品大型专业批发市场。深化畜牧业管理体制改革,大力推进产业化进程。加快推进畜牧业产业化进程是发展畜牧业的必由之路。

大力推进畜牧业产业化进程,加快现有龙头企业的改造升级,抓好德大、皓月、华正等大中型龙头企业的建设与发展,更好地发挥其组织生产、开拓市场、牵动基地的功能。加快畜牧业产业化进程。畜产品加工方面,提高加工深度,增加加工品在畜产品消费中的比重。提高产品加工质量,增加种类,拉开档次,促使肉类上市产品多样化。加快乳品加工业的结构调整,增加液态奶的生产,增加产品中的科技含量,争创名牌。加强对畜禽内脏、血、皮、骨、筋的综合利用和深度加工,提高畜产品加工的综合效益。

推动畜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迈进。国外经验表明,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是畜牧业向更高发展层次迈进的必由之路。美国20世纪80年代从是养猪专业化生产的公司有70万个,1998年下降到10万个。吉林省可以通过示范引导,推进饲养方式改革,加快实现饲养的集约化。规模化、集约化方向的重点是高标准推进牧业小区建设;加快企业化养殖场建设;实行严格的管理制度;提高牧业标准化水平。

以生态环保型畜牧业为重点,实现畜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加强科研教育、培训、普及推广体系建设;以科技创新为重点,加快畜牧产业科技进步。 大力增加畜牧业投入。全面提高畜产品安全水平,在疫病防治工作中我们必须始终坚持防重于治的方针,这是世界发达国家疫病防治的一条主要经验。

参考文献

[1]郭庆海:吉林省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研究.吉林大学出版社,2000

[2]王桂霞等:关于吉林省发展畜牧业的若干思路.吉林农大学报,1997(19):181-183

[3]李宁:吉林省开发畜牧业的条件分析与区域战略选择.农业经济导刊,2002(1):96-102

[4]秦贵信:畜牧业生产组织形式和生产管理方式的创新.吉林畜牧兽医,2004(2)

[5]姜会明苗齐:畜牧业大省建设的预测和对策.吉林畜牧兽医.1997(4):12

[6]杨庆才:稼穑要略.科学出版社,2004

[7]张存根:加快畜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WTO与中国畜牧业,2000

[8]中国农业年鉴,1993-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