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信函医生”不可靠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信函医生”不可靠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打个电话就能得到免费治病资料

寄去现金即可买到“特效药”

“轻松看病”不可靠

信函诊疗”要严打

世上竟有“免费午餐”

一个电话得到“免费药方”

“我中心是正规的医疗机构,充分发挥各方面优势,在治疗风湿病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现为患者免费邮寄《风湿病必读》一书。”

“主治白癜风、牛皮癣、鱼鳞病等皮肤病,免费赠送防治资料。”

“我所的《糖尿病病人之友》,是一位免费的糖尿病家庭医生,来电来函即赠。”

如今,随便翻看一些报刊,细心的人总会发现,夹在文章间这种以免费赠送资料为名的刊头广告越来越多。这些广告所涉及的病种往往是牛皮癣、不孕症、糖尿病等传统意义上的疑难杂症,而最吸引人的地方则是只需打一个电话或邮一封信就可得到免费的防治资料。

俗话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一封信就能得到治病资料甚至治疗方法,显然比去医院咨询医生划算多了,而且还是免费的。派送免费资料的机构“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日前,循着某报上的广告,记者逐步揭开了这些“免费午餐”的真面目。

一个电话得到“免费药方”

一则刊登在某文摘类报纸上的广告称,“为使患者正确了解和治疗鱼鳞病,我部将免费为来电来信的患者寄送一套《辨证治疗鱼鳞病》系列资料。”于是,记者以皮肤病患者家属的名义,拨通了广告上的电话,对方在简单询问病情后,就说能治,然后让我留下联系地址。几天后,我收到了该门诊部寄来的回信。信里是一份包装精美的《辨证治疗鱼鳞病》的小册子和一页“军医附言”。

小册子包括四项内容:鱼鳞病能治好吗、专家谈鱼鳞病的防与治、患者关心的几个问题、治疗联系方式。鱼鳞病能不能治好?小册子的答案是肯定的,前提是用他们的治疗方法。在关于鱼鳞病防治的文章中,“专家”详细介绍了这种方法,其实就是内服外用“某某膏”、“某某霜”等系列药物。通读完小册子,我最深的印象是,资料中提到的赵主任真不简单,在她那里,病人“不需要住院,治疗鱼鳞病的总有效率达96.4%,临床治愈率达72%”。

“军医附言”中这样写道:我部是一个国家正式注册、军地共建的治疗单位;根据您反映的情况,适合在我部治内部资料不合法治疗;可用邮寄方式治疗,根据您的情况可先购一个月的药量。其后列出一个包括内服药、外用药在内的小药方,药费、邮费等共计399元。

“附言”还写道:我们接款后的当天或第二天,即为您把药寄出,同时寄出用药的详细说明。“附言”还承诺,“如汇款20天后还因故未收到药,可打电话追询我们。”

“附言”的语气非常诚恳,让我这个没病的人也有点动心。很显然,如果能治好病,这种方式要比去医院省事多了,而且不用遭受医生的冷漠。

为了解更多通过信件看病的情况,我又走访了几家刊登“免费赠送资料”的单位。在山西某地,糖尿病研究所内坐堂的“白大褂”送给我一套资料――刊头广告所说的只要你来电来函,他们就免费寄给你的那种。资料包括一份由该研究所主办的内部资料《糖尿病病人之友》,一张空白的糖尿病病情登记表,一份“寄药须知”。我翻看了一下内部资料,发现它是由文摘和典型病例拼凑而成的。“寄药须知”上则列有近10种药品的价格。记者希望看一下药,“白大褂”拿出了其中一种,从外包装上的批准文号判断,这是一种内部制剂。

在北京某区级医院,中医眼科的老“教授”问也不问,我刚落座便递过一张纸:《致眼病患者的一封信》。信中内容与前面那家门诊部的“军医附言”差不多,只不过其中的药物变成了专治老年白内障的“某某散”,药费加邮费共计685元。信上还印有“某某散”的批准文号,证明这也是一种制剂。我笑着问老“教授”,您还没问我什么病呢?她一脸严肃地说,肯定是白内障,要不你到我这儿来干吗?

将“专家”们送的资料放在一起,我发现了它们的共同点:首先让你相信到他们那儿看病最合适;然后告诉你其实看病很简单,汇款去买他们自制的中药就行了。

内部资料不合法

这种通过信件看病的方式可信度有多大?带着搜集到的资料,我首先走访了北京市新闻出版局印刷处。据主管人员介绍,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的《内部资料性出版物管理办法》,内部资料应在明显位置完整印出“内部资料准印证”的编号,而且严格限定在本系统、本行业、本单位内部交流,不得刊登广告,不得在社会上征订发行。《糖尿病病人之友》上虽印有内部资料的字样,但并无编号,而且,其上所刊登的2000年合订本的邮购启事也表明,它已远远超过了内部资料发行范围。所以,依照规定,从形式上看,这是一份非法的内部资料。至于内容,印刷处的负责同志有些犹豫,因为对于内部资料的内容,有关规定禁止刊登的仅限于社会科学领域,治病信息并未涉及。

那份辨证治疗鱼鳞病的小册子更让印刷处的同志犯了难。审查半天,也无法为其定性。说它是内部资料吧,并没有内部资料的批号;说它是广告吧,同样也没有广告批号。“有点像药品说明书”,这位同志无奈地说。

记者随后电话采访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市场司有关官员。该官员明确表示,这些机构是“行医为名,卖药为实”。按目前规定,只有经过国家正式批准的非处方药,才能在市场上自由买卖,内部制剂和处方药都在禁止之列。

“函诊”将成打假重点

记者继而采访了卫生部“打假办”的有关人士。他说,这些资料从内容看,属于广告性质,只不过未经审批,因此属于变相的非法广告。其次,通过信件进行诊疗的行为俗称“函诊”,作为一种诊疗方式,“函诊”既不科学,也不规范。医疗机构向外邮寄内部制剂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及《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属严厉打击之列。

据该人士透露,由于“函诊”极易与非法医疗广告、非法行医和非法出售药品的行为结合在一起,因此,有关部门已将“函诊”列入到打假范畴。他呼吁广大患者能积极向执法部门提供线索,打击非法行医,以维护好诊疗市场的秩序。

采访后记:曾几何时,某些媒体上“医疗明星”、“神药”横行,但深入调查后的结果却表明,它们中的多数是“经纪人”一手炮制的大骗局。后来,随着老百姓识别能力的提高,有关部门打击力度的加大,这些“泡沫”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如今,“骗局”似有重来之势,时下风行的“函诊”便是明证。从内容上看,免费寄送的材料中提到的“医疗明星”、“神药”与先前登在报纸上的并无区别。但这种方式隐蔽性更强,因而更容易骗人。所幸的是,这种骗术已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正在着手打击。当然,作为患者,您千万要擦亮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