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高职专业课程重组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根据高职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课程现状,提出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重组课程体系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并按照综合职业能力四层次结构框架重组课程体系,突出“双证课程”。
【关键词】综合职业能力 主线课程重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9C-0056-03
食品营养与检测是南宁地区教育学院2005年开设的专业,专业开设之初,课程模式基本还是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段式模式。此后几年,尽管南宁地区教育学院对这种课程模式作了一些改进,对其内涵作了适当调整,如在设置课程时有意识地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突出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和综合职业素质教育等,但仍未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课程模式。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传统的课程模式已不能满足高职食品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为了实现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培养目标,提高该专业教育教学质量,南宁地区教育学院对该专业课程进行了改革和重组。本文试图以南宁地区教育学院为例,对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高职专业课程重组问题进行探讨。
一、课程重组的基本思路
课程重组主要围绕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来进行。这里的“综合职业能力”结构,主要借鉴周大农等《分层化国家职业标准理念引导下的高职课程体系重组》中的综合职业能力四层次结构,即综合职业能力分为职业特定能力、行业通用能力、跨行业能力和核心能力四个层次,以此能力框架为基础重组课程。重组的基本思路如下:确定职业方向(领域)和每个职业方向(领域)适应的职业岗位,了解每个职业领域相关的职业资格或职业技术等级证书;进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确定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提取完成典型工作任务需要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分析研究专业面向的职业领域需要的职业竞争力及相关职业证书的要求;了解教育行政部门对专业的基本要求,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和方向,按所选定的四层次综合职业能力结构定位课程,有针对性地设置专业课程,形成新的专业课程体系。
二、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重组
按照上述重构思路,以南宁地区教育学院理工系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为例,介绍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重组课程体系的方法和过程。
(一)职业分析
1 确定职业领域。关于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就业面向”,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主编的《中国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概览》(2005年版)作了明确的说明,即培养目标是培养能从事食品营养、食品卫生检验、食品卫生质量管理等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主要的就业面向是在食品工业企业从事食品检验监测、食品营养与开发等工作。根据教育部对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基本要求,再结合行业需求情况的调研及近年来该专业学生就业情况统计分析及业内专家意见,确定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面向的职业领域主要有两个:食品检验和公共营养。
2 确定各职业领域的高职职业岗位。根据相关职业标准要求、政策要求及就业市场实际情况,确定这两个职业领域高职职业岗位对应如下:食品检验方向——在食品分析与检验机构、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食品企业、食品安监部门、食品研究所、酒店等从事食品品质管理、质量检验、食品生产研发、卫生监督、食品安全、餐饮管理、食品营销等工作;公共营养方向—在学校、医院、酒店、健身中心、社区、企事业单位等从事公众营养调查、营养配餐、营养教育、营养咨询、营养治疗和健康保健指导等工作。与这两个职业领域相对应的职业资格是食品检验工与公共营养师,学生完成本专业课程体系规定课程学习后通过考核应获得食品检验工职业资格证(必考)或公共营养师职业资格证(选考)。
3 分析高职职业岗位(群)。对职业岗位(群)的分析包括两部分工作,首先是分析描述典型工作任务,其次是分析提取完成典型工作任务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食品检验工和公共营养师是与职业方向相对应的两个职业工种,食品检验工和公共营养师国家职业标准明确了其各自的职业基本要求和工作要求,同时也明确了不同等级工的知识要求和技能要求(具体见表1)。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对食品检验工和公共营养师职业资格等级的规定,适于高职职业岗位的职业资格证书等级分别是食品检验工(高级)、公共营养师(三级),表1中所列的仅限于这个等级的职业要求。
(二)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重构课程体系
在职业分析的基础上,围绕综合职业能力培养这一主线,依照所选定的综合职业能力四层次结构框架重构课程体系。图1为课程体系基本定位,表2为按此定位框架重构的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课程体系。
在此课程结构框架中,课程体系由通识课程、行业通用技能课程、职业拓展课程(职业纵向拓展课程和职业横向拓展课程)以及职业方向课程(亦即“双证课程”或认证课程)等类型的课程系统安排而成。通识课程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主要指数字应用、信息处理、交流表达、外语应用、自我提高、与人合作、解决问题、创新技能8个职业综合素质。通识课程包括文化课程、国定课程、价值观教育课程、核心能力训练课程以及技能大赛、科技创新活动、社团活动等各类第二课堂活动。行业通用技能课程以培养行业通用能力为基本定位,将面向各岗位群并通向职业标准的前导知识与技能要求融入其中,将职业活动中有共性意义的具体应用与工作实践内容相融合。职业方向课程主要针对专业职业方向所对应的工作岗位,围绕岗位工作过程,培养学生所需要的职业特定能力,以模块化形式组织课程教学内容,并形成专业重点“双证课程”。职业拓展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跨行职业能力和延伸专业专长,课程形式多样化,可以是专业选修、跨专业选修、技能竞赛、研究型社团活动、科技创新活动、权威机构的资格培训等,也可以参与教师的研究项目或社会服务项目等。
(三)重组课程突出“双证课程”
“双证课程”是某专业课程与职业标准中规定的一个或者几个相关职业(岗位)特定职业能力直接对应、紧密联系的一系列课程。“双证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具有关键性的地位与作用。在重组课程时,笔者对“双证课程”进行了设计,如图2所示。图2所示是用VOCSCUM方法设计的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双证课程”链式结构。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食品检验方向“双证课程”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食品卫生学、食品理化检验技术等根据食品检验工职业标准授课。公共营养师方向“双证课程”公共营养、食品卫生学、食品营养等则采用技能鉴定教材,根据公共营养师职业标准授课,教学内容多以模块化形式组织。这样,面向职业特定能力的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内容与课程体系中的职业方向课程得到了较好的衔接,职业技能的传授纳入了正常的教学体系中。
以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线重组的课程体系,既考虑了职业的针对性又考虑了学生的整个职业生涯,适应职业变化和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按照四层次综合职业能力结构组织课程体系,有利于课程的基本定位,把能力培养渗透到各门课程中,把职业素质的培养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使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真正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