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冠心病患者的心理问题及心理护理干预方式探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冠心病患者的心理问题及心理护理干预方式探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探索冠心病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心理护理干预方式。方法:在笔者所在科2015年8月-2017年3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中随机选出140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以随机方式分入到观察组和对照组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7 d后的SAS、SDS评分比对照组低(P

【关键词】 冠心病; 心理问题; 心理护理干预; SAS; SDS; 生活质量

doi:10.14033/ki.cfmr.2017.17.05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17-0107-02

冠心病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好发于老年人,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重大影响,还会对患者的心理健康造成一定影响,心理问题反过来又影响到病情康复[1],甚至出现心理生理应激反应,导致病情的反复发作[2]。因此,正确评估患者的心理问题,并采取对应的心理护理干预方式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笔者所在科对70例冠心病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干预,有效减轻了患者的不良情绪,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5年8月-2017年3月来笔者所在科就诊被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中随机抽取出140例为研究对象,排除合并精神疾病、意识障碍、认知障碍的患者,全部患者均知情同意参加本次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将140例患者以随机方式进行分组,对照组中患者70例,男38例,女32例,年龄45~72岁,平均(58.4±5.4)岁,病程3~13年,平均(8.4±1.1)年。观察组中患者70例,男41例,女29例,年龄49~70岁,平均(59.5±5.2)岁,病程2~15年,平均(8.7±1.2)年。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健康教育、病情监测、生活指导、饮食干预、用药指导、并发症预防等。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通过对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评估,从而制定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主要为:(1)心理问题分析。患者在入院后,立刻指定经验丰富的护士与患者交流沟通,观察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患者是否存在焦躁、易怒、抑郁、烦闷、绝望等心理问题,并根据患者的心理问题分析产生的原因,结合病情、家庭背景、文化程度、信仰、人生阅历、社会阶层、性格等分析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2)放松训练。护理人员给患者开展放松训练,促进患者不良心理情绪的减轻。如: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训练,保持呼吸节拍的均匀,每次10 min左右,护士巡房时叮嘱患者要经常做呼吸训练,在训练的过程中放松情绪,也促进肺活量的增大,提高血氧浓度。除此之外,护理人员在询问患者的喜好后可通过音乐疗法、休闲活动等方式来开展放松训练,使患者保持放松的情绪。(3)生活起居护理。合理安排患者的日常生活、作息、饮食、营养等,在日常护理服务中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早发现患者的焦躁、抑郁等不良心理问题,并给予心理咨询。例如:针对存在抑郁状态的患者,其对周边的事物失去兴趣,变得漠不关心,也无法从过去开心的事情中感受到开心,对此,护理人员耐心鼓励患者倾诉,给患者提供相关心理发泄方法,将心理指导、情绪发泄、情感支持等方式结合起来,在日常生活起居中通过合理安排患者的作息、饮食、营养等让患者感受到生活的热情,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增强患者的自信心。(4)家庭支持护理。除开展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外,护理人员还要对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心理护理,让家属认识到心理问题对于病情康复、提高生存质量的重要意义,并且系统给家属培训如何给患者开展心理护理,如何通过家庭支持、亲情关怀等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例如:家属多与患者讲解日常生活中的事情,并询问一些意见等,让患者感受到自己在家庭中还有很大作用,使其重燃自信心。又如:患者病情稳定可下床活动、户外活动后,经常带领患者参加一些户外休闲活动,增强其自信心,满足患者的社会交往需求。(5)构建良好的家庭治疗环境。家庭是冠心病患者的重要生活环境,家人的言行态度等都会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产生一定影响,由于冠心病病程长、医疗费用高,不少家庭不堪重负,从而会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不满等情绪,这又会导致家属的焦虑抑郁等情绪。对此,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沟通,要求家属多关心患者,指导家属如何关心患者,构建良好的生活环境,帮助患者以积极乐观的心态生活。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护理7 d后的心理状态(运用SAS、SDS量表进行焦虑、抑郁程度的评估,得分越高的表明焦虑、抑郁状态越严重),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进行评估,于患者出院前评估,设有20个条目,采用1~5分记分制,得分越高表明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越高)、生活质量(在患者出院前利用笔者所在科自制的生活质量问卷进行评估,分成生理生活质量、心理生活质量、社会生活质量三个方面,总分均为100分,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8.0软件进行相关数据资料的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7 d后,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93.4±6.7)分,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7.3±5.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59,P

2.3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比

在生理生活质量、心理生活质量、社会生活质量评分上,观察组患者均比对照组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冠心病是指由冠状动脉病变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性疾病,病程较长,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3]。而冠心病患者多存在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的产生又与冠心病的发生、进展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病情的发生和进展导致患者出现心理问题,心理问题又进一步影响到治疗依从性、治疗效果,导致病情的恶化,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影响到患者的康复[4-5]。因此在冠心病的临床治疗中还需重视对患者心理的护理,按照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要求促使患者得到身心全方位的治疗护理,预防心理问题带来的治疗效果差、反复发作问题。

冠心病患者在入院后立即给其进行心理问题的评估,并结合患者的心理问题制定心理护理干预措施体系,让患者得到最佳的心理护理,保证护理措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有效促进患者不良心理问题的缓解,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6-7]。笔者所在医院对70例冠心病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如:通过放松训练增强患者的免疫力,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通过生活指导、家庭支持等方式感受到来自医院、家庭的关怀,提高患者的对冠心病的认知水平,减轻不良情绪,积极接受治疗。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更高,生活质量评分高(P

综上所述,冠心病患者多数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采取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针对性地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促使患者形成积极、乐观的心态,主动配合治疗,从而促进病情的控制,提高生活质量。而且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构建和谐护患关系,建立相互信任、相互依赖的护患关系。

参考文献

[1]包艳,钟美容,潘晓日,等.循证护理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治疗腹胀及抑郁的效果分析[J].广西医学,2014,36(10):1496-1497.

[2]谭瑛,王永春,肖平,等.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对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患者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34(20):2823-2826.

[3]王玉兰,冬兰,吴海燕,等.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前心理应激的影响[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5,7(5):641-643.

[4]李晓燕.心理护理在中青年冠心病并发抑郁情绪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9):23-24.

[5]彭丽容,彭思萍.心理护理在冠心病合并焦]症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7):26-28.

[6]陈金荣,马倩,姜淑霞,等.综合心理护理干预对维吾尔族冠心病患者焦虑和抑郁状态的临床疗效的影响评价[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6,39(5):619-621,626.

[7]刘梅颜,姜荣环.冠心病患者合并情绪问题的中西医结合干预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33(6):849-851.

[8]张慧萍,何晓艳,须琼英,等.药物联合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伴抑郁/焦虑患者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8):1171-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