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激活创新思维 闪现智慧的火花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激活创新思维 闪现智慧的火花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0-0149-01

叶圣陶先生说过:“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从这个角度来说,无论教师的问题多么精巧、成熟,都只代表着他本人对课文的研究与理解,都只是他本人对课堂教学的一种预设、一种假设,而不是学生的阅读感受,也决代表不了学生的困惑。因此,我们必须认真研究有助于促进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新方法。对此,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发问意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质疑状态下的学生取之所需,求知欲强,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学习兴趣高,学习效率高。学生质疑的同时,能大胆地对问题提出不同的见解,不但培养了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而且也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教学过程不应该是以教案为剧本,以教师为主角,以少数学生为配角,以多数学生为群众的课堂演出过程,而应该是一个动态的创造过程。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激发学生积极性的思维,尤其是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真正使课堂活起来。

1 主动参与中发展创造性思维

主动参与学习是发展创造性思维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能力。只有主动参与,才能充分发挥主体的能动作用,激发思维,发挥潜能,迸发创造火花。要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课堂教学就得营造一种主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创造一个有利于探索创新的学习情境,形成一种互动发展的学习模式。例如在教学《荷花》一文中,笔者展示了满池荷花盛开的情景,引导学生结合课文,观赏荷花挨挨挤挤,荷花全开、半开和含苞待放的形态,并让学生具体描述。学生争先恐后地从多角度描述荷叶的多,荷花的美,如荷花未开、半开、全开的形态各异,以及绿叶红花的相互映衬,不同的学生都会有不同的语言表达。

2 质疑问难中发展创造性思维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答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一个好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在质疑、讨论中达到“蓦然回首,恍然大悟”的效果。因此,鼓励学生质疑问难,首先要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所以,每学一篇课文,笔者都要引导学生课前自学,在预习时就要求他们提出问题,并在讲读过程中,不断启发和鼓励学生质疑的兴趣。调动学生质疑问难的积极性,并鼓励学生带着疑问去解决问题,这样就培养了学生的积极思维,提高了阅读能力。如教学《王冕学画》一课时,当教师问到“要是能把它画下来,那该多好哇”中的“好”是什么意思?有个学生回答说:“画下来,天天可以看荷花。”“还有别的意思吗?”教师启发学生。学生有了兴趣,各抒己见:“画下来,可以让别人看。”“画下来,可以跟湖里的荷花比一比,看谁美?”……这促使学生相互激励,情绪活跃,在学习的过程中品尝到求异、探索的乐趣。

3 大胆想象中发展创造性思维

爱因斯坦曾说过:“一切创造是从创造性的想像开始的。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转化的源泉。”在语文教学中,可利用课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可对课文情节进行补描,可对故事结尾进行推理,也可对文章细节进行拓展等,让学生据图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想象,让学生在思维的天空中尽情翱翔。如在学习了童话、寓言之后,让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仿写童话、科幻文章。再如在作文教学中,不妨打破传统作文方法,从虚入手,虚实结合,让学生大胆去写,海阔天空,自由思索,悠远幻想,对那些大脑新奇而又合乎情理的幻想,热情鼓励,哪怕是异想天开、想入非非也要剖璞见玉,点燃学生智慧火花。在“创新”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深化学生对事物的理解和认识,训练创新思维的技能技巧,培养学生表达自己独特见解的能力。

4 实践活动中发展创造性思维

创造思维能力需要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并得到发展。语文教学应当充满情趣、乐趣和活力,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创造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教师应重视把行之有效的语文实践活动引进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内容丰富、印象深刻、生动而准确的感性知识,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事物,有意识地教给他们观察的方法,培养他们阅读的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质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画面感强的课文可以读读、画画、议议,诗歌可以读读、背背、唱唱,童话和情节曲折的故事可以让学生读读、说说、编编、演演。学生在画、说、背、唱、演中,不仅加深对课文内容、思想感情的理解和体会,而且也激发了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语文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又一灵活载体。

创新的思维在信任中激活,智慧的火花在爱心中闪现。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执教者还应努力优化自身素质,只有创新型教师才能培育出创新型人才。为此,教师要多总结,常反思,还要放下“师尊”,营造开放课堂,真正把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人,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不再坚守“一言堂”、“唯师论”、“唯教材论”,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敢说敢想敢尝试,让孩子在活动中激发思考,在思考中寻求创新,在创新中获得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