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三孔布与何琳仪教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三孔布与何琳仪教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07年4月初的一天,笔者在去青岛的途中,接到中国钱币博物馆馆长黄锡全先生的电话,他在电话里以痛惜的语气告诉我,3月30日下午,何琳仪教授为学生讲授训诂学时,突然疾病发作,虽经大力抢救,仍告不治,以64岁不幸离世。挂断电话,我久久回不过神来。突如其来的噩耗,让我的心情变得异常沉痛。何琳仪教授是当今中国最著名的古文字学家之一,是一位学术造诣很深的著名学者,他的学术成果代表了当前国内研究战国文字领域中的最高水平。他是我最敬重的一位老师。令人遗憾的是,他的竹简考释著作正在校对中,尚未完成付梓,这是我国古文字学界的重大损失。

何琳仪教授的盛名,在古泉界早已人人皆知。笔者是位先秦货币爱好者,在认识他之前,何教授有关先秦货币的专著,我不止一遍地拜读过。进而,想拜访结识何教授的愿望就越发强烈。说来也是一种缘分。2001年6月,中国先秦货币学术研讨会正好在太原举行,我有幸参加了这次会议,终于有了向何教授当面请教的机会。当时会场设在迎泽宾馆,更巧的是,我正好与何教授住隔壁。会议结束的前一天晚上,我怀着忐忑的心情,敲开了何教授的房门。何教授见我带了一些先秦货币的实物,很是兴奋。我们的话题便从这些先秦古币开始。我将自己多年累积的疑惑和有关先秦货币文字释读的问题,向何教授一一请教。那天晚上,我们谈得很晚,聊得很投机。轻松愉快的交谈之间,我感受着他的睿智和知识渊博,感受着“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畅快。在后来的日子里,我与何教授经常电话和书信往来,随时将自己心中的疑惑向何教授道出,何教授都在信中热心认真地一一作答。从何教授那里,我不仅收获了知识,开阔了眼界,更感受到一种精神的愉悦。后来我从媒体报道中得知,当年在太原见到何教授时,他是刚从北京看病回来,是带病参加的会议。

2003年4月,笔者收到一枚残品“邛与”背“一两”三孔布(图1)。此三孔布虽然残损,首足全无,但却填补了谱录上的空白。为此,何琳教授见拓片后欣然题字:“唐君晋源以所藏邛与三孔布见示,此品首足皆断,幸喜面文完整无阙。而邛字右下著一横笔为饰,知者余亡三孔布著二横笔为饰,两相比勘,可谓无独有偶矣。传世品背文铭十二朱,而此品背文铭两,至于其上数目字划随首澌灭,不无遗憾。虽然此品面文背文皆与传世品有异,誉为希(稀)世珍品,谅亦不为过也”(图2)。对于三孔布来说,正如何教授在《三孔布考》一文中写到,“古泉乃旧史之化石,三孔布之所以珍贵,岂徒以罕遇而见。”我一直想把多年收集的方足布珍品拓片编辑成册,冠名以《方足布珍奇拓》,并请何教授在这本册的首页写点教诲,他欣然应允。原计划从青岛回来就去合肥拜访他,可还没来得及去,何教授却猝然辞世,昔日的相约霎时成为不能,成为我终生的憾事,令人不得不慨叹人生之无常。

在后来的日子里,我会时常翻看何教授来的书信(图3),每到这时,我与他在一起探讨古泉币时的情景就会浮现在脑海里,感谢何教授为我在探索古泉币的道路上点亮了一盏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