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对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常见教学活动的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对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常见教学活动的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定位问题会影响实践行为。以“成果展示活动”“实验探究课”为例,“学生成果展示的价值定位在哪里?”“综合实践活动与小学科学中的实验探究课有哪些区别和联系?”,这些问题的解决能够更好地指导教师的教学行为,从而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 教学活动 价值定位

十年课改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逐渐走向常态,众多的实践者经过教育教学实践的不断锤炼也逐渐由青涩走向成熟。在这个过程中,课程实施的成果不断涌现,成熟的课型逐渐增多,但细细观察,不难发现走形式、走模式的现象依然存在,对涉及相邻学科内容的教学把握起来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针对这些情况,本人想以学生“成果展示活动”及“实验探究课”为例,谈谈自己对一些常见的教学活动定位的思考

【问题】学生成果展示的价值定位到底在哪里?

观点1:学生成果展示的真正价值应体现“1+x”的效果。

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成果展示至少有两方面价值。第一,价值主要体现为成果分享时,促进了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知识互补、智慧共享等。通过交流,可以让同伴组了解自己做了什么,是怎么做的,有什么发现与收获,通过倾听,也可以让自己组了解同伴组研究的基本情况,从而产生知识互补、智慧共享的效果。要说学生一学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成果到底有多少,我觉得这是一个“1+x”的概念,1表示通过努力,本小组获得的成果,这种成果包含知识、能力方面的进步,x表示通过成果交流活动,分享到的班级中其他小组的成果,包括知识经验方面的,两个方面加起来,才是一个学生一学期真正的收获。第二,价值主要体现在能力锻炼方面,其实学生设计成果展示的过程也是学生自主锻炼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信息呈现能力、动手制作能力、活动策划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小组合作能力等都将有飞跃性的提升,所以,我认为给学生提供适当的自主展示平台,对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是很有益处的。作为教师,除了对学生进行集体性的教学指导外,很多时候需要做的工作是对小组活动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或提一些启发性的建议。

观点2:不同年段的学生需要不同要求的教学指导

不同年段学生的兴趣爱好、所思所想及能力发展存在一定的差异,那么,怎样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征来提供切实有效的指导呢?这里我想介绍一下江苏省教研室研制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的分类与分层设计”,现在我就结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的分类与分层设计”中关于成果展示这部分的内容,对不同年段的课程目标作一简单的介绍。

以成果展示教学为例,目标分类主要从“成果的提炼”“呈现方式”“成果的辐射运用”这三个方面展开。三年级的目标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研究内容分类整理研究成果,能通过手抄报、简单的小品、图片展、作品展等方式,在班级中开展一些研究成果会。四年级的目标是:小组合作,根据研究内容,提炼研究成果,能通过手抄报、简单的研究报告、观察日记、主题展板、小品等方式,在班级、年级、家庭中开展一些研究成果会(五、六年级不再赘述)。教师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可以结合本班学生的基础及研究内容的特征,灵活把握各年段的课程目标,必要时也可适当交叉运用。

观点3:成果展示活动也是优质成果再利用的契机

对学生来说,成果展示活动是向同伴展示活动成果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主要是展示成果、分享成果;作为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善于观察、发现、感悟、挖掘成果的深层价值,以便为学生在其他活动中,通过对成果的运用过程及对成果的再加工过程,为学生的成长搭建更多、更广的发展平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成果展示活动也是甄选优质资源的过程。

学生的能力发展是多方位的,准备成果展示的过程是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平台之一,作为活动的指导者,给学生提供相应的教学指导与提示是教师应尽的义务,“因材施教”就是要根据学生的现状给予适当的方法指导和帮助,这在综合实践活动这门没有材、参的活动类学科中显得尤为重要。

【问题】综合实践活动与小学科学中的“实验探究课”有哪些区别和联系?

观点1:不同学科中“实验探究课”应充分凸显学科的课程特征。

虽然综合实践活动课与小学科学课都会涉及“实验探究类课型”,但因为课程目标及实验探究的出发点不同,其教学的侧重点也会有所不同。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实验探究课是根据研究需要、基于问题特点而采用的课型,主要目的是收集更多、更真实的第一手材料,为延续研究、解决问题奠定基础。通过运用实验数据或现象所反映的结果,引发后续的实践探究活动。以探寻问题结果、培养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的实验探究活动,充分凸显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特征。

而小学科学课中的实验探究课则是针对探究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并通过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获得实验结果,最后通过对实验结果的交流与分析,引导学生学会用科学原理对一些现象与结果进行科学解释,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科学态度的养成。

不管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实验探究活动,还是小学科学课中的实验探究活动,在探究过程中,都将涉及学生问题意识、质疑精神、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数据、信息的表达能力的培养,而这些也正是实验探究课的价值所在。

观点2:当觉察自己的科学素养不够时,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要善于寻求解决方法。

一般来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同时也承担语文等学科的教学任务,实验探究的素养较为薄弱。那么,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教师应如何弥补自身的不足呢?

第一,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自身的学科素养积淀不容忽视,因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身就是一门综合性极高的学科,教师了解多一点、涉猎面广一点,在指导过程中会有很大帮助。就“观察与实验”这方面的基本素养而言,我认为,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要清楚科学实验的基本环节,例如实验的一般步骤有:实验猜想――实验设计――实验验证――实验记录――实验分析――结论呈现;常用的实验种类有:演示实验、分组实验等。

第二,如果自己不了解如何指导学生做实验,那么可以“借力”,借力的对象一般是科学教师,可以请教科学教师实验操作的步骤,也可以直接请科学教师扮演“导师”角色,给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指导。

第三,学生在“观察”时一般会用到多种感官,作为指导教师,必须要明确怎么做才比较安全,要尽量避免实验中可能对学生身心造成危害的因素。

第四,要了解如何获得更充分的信息,如何可以更便捷地解决问题,教师可以将自己的想法与学生分享、交流,以便师生间达成共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深入发展,值得研究探索的问题还很多,以上两例仅为抛砖引玉,希望有更多的探索者能通过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总结梳理更多的经验与同行分享,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深入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