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小学英语教材的呈现策略例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小学英语教材的呈现策略例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会思考如何打造一堂好课,让学生乐于学习,实现高效的教学。那么好课的标准是什么呢?笔者认为不应是照搬照抄他人的成功经验,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才是打造好课的前提。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材是我们开展教学活动的依据,不应成为限制我们教学活动的框架,站在一定的高度,重新整合教材,用教材教是打造一堂真正的好课的关键。下面就谈几点笔者处理教材的思考。

一、以学生为基础,因生呈现

在新课程之下,教师一定要明白课堂的主体问题,要始终把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进行教学设计,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要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要研究学情,要力求因“生”施教,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在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Buying fruit》的第一课时,有位老师是这样上的。一开始就直接使用英语:Hello, 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 I like fruit, and you? I like apples, peaches, bananas etc. Please talk about the fruit what you like best?学生半生不熟地听懂了一些,他们开始与同桌谈自己最喜欢吃的水果,聊得不亦乐乎。接着,老师又大声地说:Stop! Stop! Then, let’s look at the pictures and discuss. What are these?这样学生开始学习fruit和what are these/those? They are…句型。

本节课面对的学生基本上听不懂教师在说什么,学生之所以聊了很长时间,也是因为个别同学谈起喜欢的水果。因此,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教学,才是合适的,对小学生,教师使用英语表达时,要使用最简单、最易懂的方式,让学生能听懂。

二、以学情为重点,因“材”呈现

牛津小学英语教材从系统地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角度,经过专家反反复复的修订,并在教学实践中得到检验。这套教材本身就是一套系统化的语言学习载体,各学年、各单元、各板块知识是前后联系的。

小学英语教材各单元的知识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我们帮助学生挖掘整本教材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在讲授新知时,从新旧知之间的关系上展开,能帮助学生系统地理解知识,记牢这些知识。

例如,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It’s late》中有很多数字和时间,在第八单元《In class》的Part G部分,就可以联系起来。

单元内部各个部分之间的知识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往往围绕一个主题编排内容,形成几个场景,掌握相关的单词、句型和对话等。又如,在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An English friend》中,教材以Tom的相关信息为中心,通过介绍他的居住地点、家庭情况、个人兴趣等,设计成几个场景,然后将有关的知识整合在里面。介绍Tom的情况放在第一部分,一直到第五部分落实如何使用英语介绍一个人的方法,前后联系,环环相扣。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把握几个部分之间的关系,如在第一部分,就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Where does Tom live? What does he like?等问题进行思考。

三、以板块为核心,因“序”呈现

在英语教材单元内部的各板块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以一定的逻辑关系展开。但教材是死的,我们面对的学生是一帮有鲜活生命、各具特点的个体,要实现教学的针对性,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灵活处理教材,重新进行整合,使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特点。

1.充分利用板块中的资源创建场景。在教材各板块内部有很多资源,却容易被我们忽略,其实这些资源往往更生动、更有效。

例如,在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Hobbies》中,在单元的最后部分就有一首英文歌曲,在教学中,如果我们把它应用到单元导入环节,随着明快的节奏和优美的旋律,能使学生们在音乐中获得快乐的感受,然后产生要学习歌曲中相关句子的兴趣,为后续学习做好情感和知识的准备。这样的资源,其实在很多单元中都有,一个游戏、一首诗都可以被我们利用起来,使教学活动紧紧围绕本单元进行。

2.有意识地应用单元中的图片创设场景。例如,在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Buying fruit》中,第一部分是Miss Li 购买的水果,设计成一个场景,而在第五部分,又是Miss Li购买苹果的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将两部分内容整合在一起,从购买活动先开始,再到购买的水果,这样既符合逻辑顺序,又能让学生们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活动过程,提高知识掌握的效率。

以上的板块处理办法,仅仅是笔者在教学活动中的一点思考,并且进行了尝试,获得了一定的效果。总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材是依据,不应成为限制我们教学活动的框架,我们要站在一定的高度,重新整合教材,从而让课堂教学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