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别跟坏习惯有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别跟坏习惯有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你必须在周末写出报告,否则会付出代价。但你却呆呆地坐在电脑前,脑子里空空如也,一个字也不愿意敲。你一会儿打开旅游网站,一会儿打开爬山网站,一遍一遍地刷新网页。你强烈地谴责自己,发誓再也不做这些无聊事了。但过了一会儿,刚写了几个字,你又开始开小差了。”

“本来,昨天安排好了今天的工作,但你忽然间不想干了,于是放纵自己,一整天在单位什么正经事都不做。不知不觉下班了,也没人发现自己的碌碌无为,但是一天的工作就像一个看不到的黑洞,真是可怕。”

“我总是拖到最后一刻才拼命工作,平时都是挂在网上,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单位,一遍遍地刷屏,哪怕眼睛发疼两腿发麻都不肯停下来。”

以上这些问题都有一个共同点:当事人没有自控力,让坏习惯成了自己的主人。增强自控力并改变坏习惯可以说是一门科学,然而大多数人都觉得自己意志力薄弱――自控只是一时的行为,而力不从心和失控却是常态。美国心理协会称,美国人认为缺乏意志力是完成目标的最大绊脚石。所谓意志力就是控制自己的注意力、情绪和欲望的能力。当我们屈从于诱惑或拖着不做该做的事时,是什么拖了我们的后腿?哪些是致命的错误?我们为何会犯下这些错误?更重要的是,我们将寻找机会,避免将来犯同样的错误,我们怎样才能从失败中汲取经验,为成功铺平道路?

认识坏习惯,是改变它的第一步

改变坏习惯最关键的一点是:不和坏习惯较劲,接受坏习惯。因为,坏习惯代表你的某种内心需要,你只有理解它并且接受它,它才能得到最有效的改造。当我们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能意识到自己在做什么,也知道我们为什么这样做。

这听上去似乎很简单。但心理学家认为,大部分人做决定的时候就像开了自动挡,根本意识不到自己为什么做决定,也没有认真考虑这样

做的后果。如果你都不知道自己在做决定,又怎么能控制自己呢?

某咨询公司的咨询顾问小王有一个坏习惯,每次都是拖到任务期限的最后一刻才会拼命地做工作。譬如公司有一个客户的市场调研报告,上司让小王最迟周四做完。无论周一、周二时间多么充裕,小王都不会先完成这份报告。她一天十次、二十次地在电脑上打开文件,但没写几个字就会停下来,东搜搜西看看,直到周三下午还没有完成。

最终,她拖到晚上十一二点甚至深夜一两点才弄完。周四,她一定会一早就来到公司,红着眼睛、带着一脸的疲惫把调研报告交给上司。

小王下了无数次决心,发誓要改变这一怪习惯,但一年年过去了,没有任何效果。小王知道这是一个坏习惯,但她一直没有想过, 这个坏习惯给她带来过不少“好处”。比如同事们都知道她是“加班达人”,这个称号传到上司耳朵里,上司也从不批评她做事拖沓。这些好处成了奖励,强化了小王办事拖沓的习惯。某一种方式让自己在过去得到了好处,就会无意识地去习惯它,运用它。

行为心理学上的习惯是这样形成的:行为发生――得到奖励――强化。强化包括奖励和惩罚。如果重复某种行为,当事人得到奖励,那么他就会养成做这件事情的习惯;如果重复某种行为,当事人得到惩罚,他就会养成不做某事的习惯。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警惕道德许可效应,即当自己对某事有一个明确的道德标准之后,在做出与这项道德标准相关的行为和判断时,反而更倾向于违背这项道德标准的行为。相信每个曾经下定决心锻炼的人都做过精心准备,做哪些运动项目、早中午餐吃什么。这些减肥或运动不能成功坚持下来的人往往会掉入“道德许可效应”的圈套。

如果你今天去锻炼了,严格控制饮食了,就说自己“好”;如果没去锻炼,也摄入高热量食物了,就说自己“坏”,那么你很可能会因为今天做得好,而明天就不再继续。如果你处理了一项重要工作就认为自己很“好”,拖延着不去处理就认为自己很“坏”,那么就很可能因为早上取得了进步,下午就变得懒散了。

简单来说,只要我们的思想中存在正反两方,好的行为就总是允许我们做一点坏事。心理学家在调查这些纵容自己的人时发现,他们都认为自己做决定时能够自控。他们也没有罪恶感。相反,他们认为自己得到了奖励,并以此为傲。

的确,知易行难,哪怕做出一点小小的改变,我们都会为自己感到骄傲。而这种对补偿的渴望常常使我们堕落,因为我们很容易认为,纵容自己就是对美德最好的奖励,也时常因此忘了自己真正的目标,在诱惑面前有所屈服。

因此,心理学家认为,提高自控力的最有效途径在于弄清自己如何失控,为何失控。和许多人担心的不同,意识到自己有多容易失控,并非意味着你是个失败者。恰恰相反,这将帮你避开意志力失效的陷阱。研究表明,自认为意志力坚定的人反而最容易在诱惑面前失控。

当你意志力挑战成功的时候,你会不会告诉自己你已经很“好”了?当你屈服于拖延症或某种诱惑的时候,你会不会告诉自己你太“坏”了?你会不会以自己的善行为借口,允许自己做些坏事情?这是无害的奖励,还是阻碍了你实现更长远的意志力目标?

把坏习惯当朋友来接纳

坏习惯的对立面是自控。“自控”的表面意思就

是“自己控制自己”,发誓改变坏习惯的人也很容易有这样的观念:我必须控制住自己。其实这是对自控力最大的误解。当我们说“控制”时,就是将坏习惯当作了自己的对立面或敌人来看待,发誓要击败它。但实际上,所谓的击败不过是压抑,但日后它还会发起攻击。这就好比弹簧,你压抑它越厉害,它反击的力量就越大。

我们每个人都在以某种方式抵制诱惑、癖好、干扰和拖延。这不是个体的弱点或个人的不足,而是普遍的经验,是人们共有的状态。但多数人没有这样的意识,他们对自己的坏习惯一般都采取抵制的态度。

比如说,早晨醒来,你不想上班,有人可能教过你,要忘掉这种不好的感觉,对自己大喊几声“我很好”、“我很棒”、“我一定能行”等口号。这种方法看似有用,其实是压抑了自己的天性。这时候,我们应该倾听内心的声音,理解自己为什么有如此的想法,并从这个根源上解决问题。

对我们来说,每一个坏习惯都有其好处。不仅如此,实际上每一个坏习惯都是我们人格的一部分,都反映着内心深层次的需要。如果认真倾听内心的声音,你会发现生命中每一部分都是你的朋友,都是为了帮助你更好地生活。

真正自控的人是内心和谐的人,他们将自己内心的每一部分需要都当做朋友来看待。这样的人不是试图控制或压制一些缺点,而是总能从它们当中找到正面的信息。

培养好习惯的五种方法

斯坦福大学的神经生物学家罗伯特・萨博斯基认为,现代人大脑里前额皮质的主要作用是让人选择“更难的事”。如果把事情拖延到明天比较容易,它就会督促你打开文件,开始工作。前额皮质并非始终可靠,醉酒、困倦、分心等都会影响到它,使我们无法控制自己的冲动。

我们每一个旧的坏习惯对应着的神经回路是无法消失的,只能靠新习惯打造更强大的神经回路,用新神经回路去战胜旧的神经回路。新习惯的神经回路一开始必然是脆弱的,要用它战胜旧的神经回路,最好采取一些有效的策略。

第一,请你至少选一天,把你做的决定都记录下来。在一天结束的时候,回想你做的决定,分析哪些有利于你实现目标,哪些会消耗你的意志力?你最想集中精力完成哪一项重要的长远目标?哪种当下的“渴望”最有可能分散你的注意力,诱惑你远离自己的目标?你生活中最顽固的习惯是什么?有什么是你想放弃的,或者想少做一点的,因为它妨碍了你的健康、幸福甚至成功?坚持记录你的决定,梳理清楚你的想法,这有助于减少在注意力分散时做决定。

第二,从最容易的事情开始,迈出脚下的第一步。我们总是很担心这个耗时一年的项目需要很多的努力,都不知道从哪里入手。因此不要在一开始就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只规定一些小的任务。譬如,查出明天要拨打的电话号码,记下来,今天的事情就完成了;拿出所需要的资料,放到桌子上,不用急着开始工作。一开始不要急着做大的决定,要慢慢开始,在一些小的方面向自己做出承诺并且遵守这些承诺。承诺一旦做出了,无论是怎样微不足道,都要遵守下去。

第三,每天必须做一件事情。每个人在工作生活中都有太多的想法,但很多想法相互矛盾,所以许多人最后什么也做不成。那么,不妨随机选择其中一个想法,只要它是你内心的愿望,不是你要做给别人看的。从它开始去做,去为它努力,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实现它。做,总比坐着想更能提高你的自信。

我们可能曾经给自己做过很多承诺,但是都没有坚持下来。那么,不要想着在短时间内把它们全部实现。试着每天只规定自己必须完成一件事。这很容易实现,而实现的喜悦就是一种强化,会使你的新习惯更强大。

第四,每天必须不做一件事情。你可能有很多坏习惯,你成了它们的奴隶。不要企图一天把它们全消灭,试着规定自己每天必须不做其中一个习惯。

第五,不要积累太多的未完成事件。每个未完成事件都会吞噬你部分的心理能量,无论这些事情多么不起眼。

简单地逃避坏习惯,必然会陷入自我欺骗的境地。直面问题本身,会将你引向成长之路。不要从外界去寻找迫使你改变习惯的东西,因为它们很容易被你放弃。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了解一下,你真正想做什么,那才是你的动力源泉。当你真正喜欢做一件事情时,自律就会成为你的本能。 责编/齐向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