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澜沧县陆稻生产现状与发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澜沧县陆稻生产现状与发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通过对澜沧陆稻生产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存在问题,提出通过改善生产条件,推广良种良法等综合配套栽培技术措施。

[关键词] 陆稻 生产 良种良法 对策

澜沧县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大县,常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20万亩,山地面积占耕地面积的71%。陆稻常年播种面积约26万亩,是澜沧县各族人民不可替代和赖以生存的主要粮食作物。多年来人们对陆稻生产存在不同程度的看法和认识,有重水稻轻陆稻的倾向,致使陆稻生产滞留不前。因此,改良陆稻的生产环境条件,切实提高陆稻单产,是我县各级政府和农业科技部门的工作重点之一。

1 陆稻生产现状

陆稻(俗称旱稻、地谷)生产历史悠久,距今已有400多年,但生产方式落后简单,生产一靠自然降雨、二靠自然肥力、三靠简单生产方式、四靠传统地方品种,加之病虫害严重,品种混杂退化等原因,一直制约着陆稻生产的发展,单产徘徊在70千克左右。

改革开放以来,在各级部门的重视支持下,澜沧县陆稻得到了一定的发展。通过固定耕地,培肥地力,用地与养地相结合,引种、试验、示范、推广高产优质的国内外新品种,使澜沧县的陆稻生产从根本发生了变化。1980年全县陆稻面积为26万亩,平均单产71千克;1994年的种植面积为25万亩,单产82千克;2002年的种植面积为17万亩,单产104千克;2012年的种植面积为15.7万亩,单产116千克。综上所述,陆稻种植面积逐年下降,单产在逐年提高,退下来的耕地一部分改种其它经济作物,一部分还草、还牧、还林,进行科学地综合治理、得到合理布局。通过坡改台地、培肥地力,应用良种良法等科学技术措施,使澜沧县的农业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得到了良性循环发展,为稳定边疆,发展经济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2 制约陆稻生产的主要因素

2.1生产条件差,劳动者素质低、投入不足

陆稻大多种在海拔1300―1700米的山区、半山区陡坡地,肥水流失严重,加之交通不便,运送农家肥十分困难。该区域内各种少数民族杂居,贫困人口较集中,文化素质相对落后,化肥购买能力相对较低,土壤连年种植粮食作物,土地肥力已相当贫乏,又不注重培肥地力等诸多方面的因素,是造成单产低而不稳的主要根源之一。

2.2品种多、杂、乱等现象的制约

在长期的生产过程中,通过人工和自然选择,形成了不同气候生态类型的许多品种,具有很强的区域性、适应性,给育种工作带来很多困难。品种不进行提纯,年复一年,加剧了品种间的混杂,混杂率达50%以上,制约了地方陆稻良种自身的优越性,难于提高单产。

3 发展陆稻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重要性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发育程度低,生产条件差、劳动者素质低,群众的经济基础薄弱,生产投入和科研方面的投入不足。陆稻具有较强的耐瘠、耐旱、耐涝等特性,具有许多不同气候生态类型的品种,适应山区和半山区立体气候突出的不同自然环境。在我县陆稻播种面积占粮豆播种面积的27.9%、产量占18.6%,是边疆少数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主要粮食作物。因此,发展陆稻生产对解决边疆少数民族的温饱问题,实现边疆稳定,民族团结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 对策

4.1搞好农田地基础建设,改善陆稻生产条件

澜沧县陆稻区多采用轮歇种植,靠自然肥力生产,基本停留在刀耕火种的原始状态。这种方式既破坏生态,又制约了陆稻生产的发展,因而进行坡改梯固定耕地,进行合理轮作,既提高单产,又增加总产。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加大资金的投入,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发动群众大力开挖台地,种植绿肥培肥地力,使其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创造陆稻生长发育的良好土壤环境。

近几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重视支持下,争取到国家、省地县各级财政投资近3696万元,群众投工投劳140万个。2012年止累计开挖台地14万亩,使过去的“三跑地”变成了如今保土、保水、保肥的三保台地,陆稻单产由1995年的82千克/亩,提高到目前的116千克/亩,单产提高近70%。坡地改台地后,土层深厚,具有保水、保肥、保土的功能,提高抗灾能力,为稳产高产奠定基础,有利于集约经营,有利于水土保持,有利于生态平衡、保护森林植被。

4.1.2广种绿肥,增施有机肥,培肥地力提高陆稻单产

近几年来在澜沧县各级农技人员的努力下,辅导农户陆稻间种玉米、向日葵、大豆、花生等栽培方式。种植陆稻间种玉米,平均单产366千克,其中稻谷116千克,玉米250 千克,成为当地陆稻种植的典型,并受到政府、科协的表彰,这些栽培模式既提高了陆稻单产,又种植绿肥,提高复种指数,增加总产。

4.2改良地方品种,引进国内外新品种,提高良种覆盖率

4.2.1提高良种良法覆盖率

良种良法的推广运用是获得丰产的关键,而一个优良品种的选用更是丰产的前提保证。因此,改良地方常规品种和引进国内外优良品种是提高陆稻单产和品质的重要手段之一。澜沧县从1982年开始在东回乡搞陆稻综示区,即综合性栽培技术示范及化学除草剂应用相结合,通过化学除草剂的推广应用,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其间,从综示区试验地的品种资源库“镰刀谷”中选育出了一个地方育种,即“思陆选3号”。1997、1998年参加思茅市组织的“陆稻地方良种评选利用”区试,在澜沧、西盟、孟连3个县试验点上,表现较好,现在在澜沧县推广面积达45000余亩,是澜沧县的主要种植品种之一。同时选育了“澜沧大白谷”和“粳三”2个品种,现在也成了澜沧县的支柱陆稻品种。

4.2.2通过科研院所支持,发展陆稻生产

近几年来,在普洱市农科所的直接支持下,从云南省农科院粮作所、中国科学院等引进新品种、新方式进行陆稻生产的试验、示范工作。如从省农科院引进的“云陆52”、“陆引46”等新良种和市农科所育成“思陆选”系列品种在东回乡东岗、细允等地栽种,弥补了当地陆稻用种单一问题。在此栽植过程中,积累了陆稻规范栽培的一些经验,提高了陆稻生产技术水平及科技含量。

1996年开始实施陆稻科技扶贫项目以来,把陆稻的最新栽培管理技术送到千家万户,实施该项目期间(1996年―2005年),累计增产2789万千克。1999年实施了“云南省南部地区陆稻良种繁育中心”项目,繁育的种子除满足县内用种外,还外调周边市县及缅甸的佤帮、禅帮地区,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显著的社会效益。其间引进的陆稻新品种“云陆29”、“思陆选3号”、 “502”、“604”、“大香谷”等品种在澜沧县安家落户,深受各族群众的喜爱。近几年来,东回乡农业工作站试验地每年都要引进上千个品种供选育。其中:“云陆52”推广面积达1000余亩,已在竹塘乡东主村老缅寨以及全县的部分乡镇推广种植。 “思陆选6号”、“思陆选7号”也在逐年扩大推广种植。2012年,推广种植的外引良种面积达8000余亩,近几年选育的良种“思陆选3号”、“粳三”、“澜沧大白谷”等品种推广面积达7万余亩,单产从1980年的71千克提高到2012年的116千克。

4.3配套丰产栽培技术措施,提高科技含量

4.3.1选用良种,合理密植

海拔1400米左右地区选用澜沧大白谷、思陆选3号、思陆选6号、云陆29等优良品种。海拔较高的地区选用粳三、竹露等。低海拔地区选用小红谷、杂交水稻等。肥力条件较差的可选用烂地谷。播种采用条播和撒播方法,大粒种亩播10千克,小粒种亩播7千克,以保证足够的群体结构。

4.3.2合理施肥

施足底肥,看苗追肥,有条件亩施农家肥1000千克,亩用10―15千克钙镁磷作底肥施用;亩用尿素10―15千克于分蘖期追施。

4.3.3病虫害防治

危害陆稻的病害主要是稻瘟病,苗期至拔节期零星发生叶瘟,危害一般不严重。抽穗至灌浆期常发生穗颈稻瘟,造成白穗,在破口抽穗期每亩喷施80克三环唑效果显著。

虫害主要是粘虫和蛴螬,粘虫主要3―4代危害,九月中旬是危害盛期。粘虫主要做好预测预报,抓住防治时期把粘虫消灭在三龄以前,做到治小治了;蛴螬危害苗期至灌浆期均有发生,对产量影响较大,危害期用辛硫磷防治效果较好。

4.3.4草害防治

草害是制约陆稻生产发展的因素之一,通过几年试验证明,陆稻化除省力省时经济有效。主要采用亩用丁草胺0.3千克+细沙土70千克拌施,选择雨后土壤潮湿时施用,效果达95.6%,安全有效,是目前最佳的陆稻旱地除草方法,以广为农民所采用,推广面积达95%以上。

4.4加强科技培训力度

搞好样榜示范,切实提高栽培管理技术。兼办高产样榜,以点带面,提高整体生产水平,提高良种覆盖率,使陆稻单产提高到150千克以上。

5 对今后澜沧县陆稻生产几点看法

5.1争取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结合退耕还林的有关政策,发动群众开挖台地,固定耕地,种植绿肥,培肥地力。

5.2加强引种及提纯地方良种繁育工作,建立良种繁育体系

目前针对陆稻地方良种存在严重混杂的问题,首先是要建立稳定的陆稻良种繁育基地,把生产上适应性、抗病性及丰产性较好的“大白谷”、“镰刀谷”、“粳三”、“烂地谷”等优良品种通过2―3年的穗选提纯复壮,扩大繁殖示范。争取各级领导部门的支持,加大良繁基础设施建设,增加科技投入,建立专门的产销体系和必需的设备,为全县以及周边市县和友邻的良种需求提供充足的种源。

5.3合理布局,改善耕作制度依靠科技,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试验证明,提高陆稻单产,合理布局,选用良种,进行科学合理的群体结构,提高复种指数,广种绿肥培肥地力,打破当前种植模式单一的现状,积极推行经济有效的传统和现代陆稻种植技术的有机结合,改变粗放经营生产,逐步向集约化经营生产过渡,以增加陆稻科技含量,尽快把陆稻单产进一步得到提高。

根据当前陆稻发展现状,要改变目前陆稻生产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必须采取强有力的行政手段和科学技术措施。应把工作重点转移到高稳产上来,进行品种选育和提纯复壮,加强病虫草害的防治,以培肥地力为中心,积极推广经济有效的传统技术和现代的陆稻种植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坚持综合开发,综合利用,固定耕地,退耕还林、还草、还牧,促进其它行业的良性发展。利用各种途径增加农民收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与农业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①澜沧县统计局历年统计资料

②《发展陆稻、研究陆稻》一文

③《陆稻熟地化学除草配方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