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PTN:全业务的“脊梁”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PTN:全业务的“脊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目前,IP化承载的网络转型在不断推进。在转型大趋势下,传送网将在整个网络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传送网需要做哪些改变?

中国移动设计院副院长刘涛:对于旨在构建全IP网络的中国移动来讲,对传送网IP信号传送能力的要求十分迫切,因此,引入ROADM、ptn和ASON到传输网也十分必要。在实施PTN升级时,未来传输网需要满足以下要求:符合网络长期发展的需求,具有长期演进升级的成本优势;可以透明传送各种业务信号;具有高安全性,包括网络本身的安全性和对用户数据的安全保障;满足传送网设备99.999%的可用率,具有快速保护和恢复机制;具有QOS保障能力,具备可预测和可控的网络与业务性能;支持多业务,支持对多业务的承载,从而降低网络整体成本;便于维护和管理,减少人工现场操作的需求,降低对维护和管理人员的要求;便于实现多厂商和多运营商的互联互通;具有很好的继承性,能够与现有SDH传送网进行有机的结合,并能够提供对TDM业务的有效传送。

中国电信集团北京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张成良:在过去几年中,电信运营商都在讨论转型,这种转型特别是指业务的转型,从过去以提供电路交换的话音业务为主向以互联网为核心的多媒体业务转型。目前,人们能够享用的业务种类越来越多,越来越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而且交换网、业务网、数据网络都有了很大的改变。传送网作为网络的公共传输平台,承载了网络中的所有业务。按照物质决定意识的说法,既然上层业务发生了变化,传送网的转型也是必须和紧迫的。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通信标准研究所传输与接入研究部主任张海懿:从技术发展和应用需求的角度来看,新一代的光传送网应当具有从分组到波长的传送能力。随着网络中IP业务的增加,IP和光网络的联合设计与协调发展非常必要,ROADM、OTN、PTN等技术历经多年发展,在合适的场景下逐步开始应用是必然趋势。目前,PTN技术尚在发展中,加快产品研发,在市场占有一席之地才是关键,而控制平面技术还在不断发展和延伸。

在网络的IP化转型趋势下,传送网的地位会否发生变化?

刘涛:IP网和光传输网在网络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都是不可替代的。作为基础网,光传输不仅要完成业务信号的传送,同时,随着带宽出租业务的快速发展,光传输网正逐步成为电信运营商赢得竞争优势的有力武器,尤其在运营商实施全业务转型的关键时期,打造一个具备全业务交换能力的光网络架构对运营商十分重要。

张成良:可运营的网络应该是分层分的网络,光纤直连不可能替代传统的传送网。在IP化大趋势下,随着业务量的迅猛增长,网络必须增加对大颗粒的处理能力。此时更适合于细颗粒处理的IP网络技术就不一定是最优的。未来的传送网络不可能成为光纤直连的网络。而且,传送网在提供快速保护和恢复上面有着比较强的优势。如果没有传送网,网络的可靠性就难以保证。

中国网通集团研究院副院长唐雄燕:随着IP化的不断推进,传输网电层业务可能会由于数据设备的使用而被数据层取代一些,但是仍旧是一种光、数据融合发展的局面。但在传输网的光层业务地位不会削弱,而且还会进一步增加,光层需要逐步集成增加ROADM功能和智能控制平面,实现光层的高效联网和动态调配。

作为下一代光传输构架,PTN需要解决哪些现有光传输问题?目前引入PTN到传输网最合适的策略是什么?

刘涛:PTN主要解决使用现有的成熟传送技术传输IP信号的同时,确保较低的成本,降低复杂度以及便于管理。采用具有通用传送架构的下一代传送平台是比较合适的策略,这种设备可以根据业务增加分组业务板卡,逐步替代SDH功能(对低速TDM业务采用电路仿真方式)和把高速TDM业务引入到通用传送平台上,如果和多维可调ROADM结合,还能够实现灵活的光层交换。随着全IP网络的实现,全分组传送也就取代产品生命周期结束的SDH网络。

唐雄燕:未来传输的一大发展趋势是SDH逐步向PTN过渡,但是PTN的引入和PTN网络管理需要特别重视。重视PTN引入策略是因为新技术的应用必须要考虑如何兼容旧设备和实现网络平滑过渡,目前城域使用的一些设备已经具备了PTN的部分功能,这可以看做是PTN引入的一个开端。PTN逐步引入之后,设备的更换和工作模式的转换让网络管理也得改变,PTN旨在一个网管平台上进行网络管理,实现端到端业务支配、告警收集、性能监测和故障定位,有些企业,比如阿尔卡特朗讯的PTN设备已经可以实现这些功能,但这些网络管理功能的实现需要一个过渡期。

请您对比一下几个主要PTN标准

刘涛:目前分组传送标准主要有TMPLS、PBT和RPR三个标准。TMPLS经由阿尔卡特朗讯、爱立信、富士通、华为和泰乐等众多支持者提议,于2006年2月由ITU-T实现了技术的标准化,是分组交换传输网络技术的首次尝试。TMPLS基于ITU-TG.805传输网络结构,由ITU完成标准化(G.8110.1,G.8112,G.8121),主要改进包括了通过消除IP控制层简化MPLS,以及增加传输网络需要的OAM和管理功能。

PBT则由北电予以支持,它源自IEEE802.1ah定义的“PBB-TE”(运营商骨干网桥接传输技术),并希望2007年能够开始技术的标准化。PBT着眼于解决以太网的缺点,TMPLS着眼于解决IP/MPLS的复杂性。它们都为从现有的SONET/SDH向完全分组交换网络的转变提供了平滑过渡的方法。

从标准化的程度上看,TMPLS更成熟,ITU-T已经完成了大部分标准化工作,正在修订部分标准并与IETF合作;PBT则处于标准发展的早期,2007年3月在IEEE批准立项,标准化过程需持续2-3年。RPR是一种采用双环结构的环形网技术,它把物理层点到点连接的节点链转换为真正的共享链路,有效地统计复用突发型数据业务,由IEEE802.17进行标准化,标准化程度更高一些。

相比其PTB和RPR标准,TMPLS技术更有发展前景,因为TMPLS采用G.805和G.809定义的分层网络体系结构。基于电信网络的体系架构和设计思想,让TMPLS更易于被运营商所接纳。此外,TMPLS还采用了与SDH类似的运营方式,可以让电信运营商继续使用现有的网络运营和管理系统,减少对员工的培训成本。因此,电信运营商不用改变现有的网络建设、运营和管理方式,降低向分组传送网演进的成本。

张成良:TMPLS和PBT能够满足分组化PTN的目标网络要求,标准化方面经过了长时间的摸索,但TMPLS标准比PBT发展要快,组织比较好,体系架构也比较完整,IETF正在编写TMPLSRFC,为TMPLS业务定义新的标签,其标准化工作已经达到了设备商用的要求。PBT设备在使用时,较TMPLS要快一些,但是缺少规范性,产业化推广还要进一步努力。

唐雄燕:TMPLS是ITU在MPLS基础上发展起来的PTN标准,它是利用网络管理系统或者动态控制平面来实现承载传送的。TMPLS链接和SDH链接一样具有较长的时间稳定性,且TMPLS能够解决SDH对数据业务深度扩展能力的限制,所以TMPLS更利于实现光传输网的平滑过渡。PTN的另一个标准PBT相对虽然简洁,但是标准化还未成型,而且对于智能控制平面,PBT尚无法在以太网控制协议基础上改造,智能控制平面需要全新定义,PBT在实用化进程上需要进一步提速。

张海懿:PTN作为传送网满足下一代网络分组传送需求的解决方案,目前主要关注的是TMPLS和PBT技术,T-MPLS选择了MPLS体系中有利于数据业务传送的一些特征,抛弃了IETF为MPLS定义的繁复的控制协议族,简化了数据平面,去掉了不必要的转发处理。PBT技术则是关闭传统以太网的地址学习、地址广播以及STP功能,以太网的转发表完全由管理平面(将来控制平面)进行控制。具有面向连接的特性,使得以太网业务具有连接性,以便实现保护倒换、OAM、QoS、流量工程等传送网络的功能。PBT技术的缺点是标准化工作刚刚开始,标准化的程度较低。未来分组传送网的技术拟在城域的汇聚和接入层开始应用,同时还取决于产品化、实用化的程度和如何适应网络的应用。

智能化作为传送网发展的发现,从初期的基于SDH和OTN的自动交换光网络概念逐步延伸,进一步将PTN等都作为传送平面纳入进来,对GMPLS协议进行不同的扩展和延伸,以便能够对多种传送颗粒进行控制,达到传送网智能化的目标,同时还需进一步提高网络保护恢复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