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中病句教学的误区和原则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中病句教学的误区和原则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11年颁布的“新课标”规定,学生通过高中必修课程的学习,应具有良好的思想文化修养和较强的语言应用能力。这里所说的应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不仅包括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培养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包括辨识和修改自己文章的能力。落实到高中语文的教学中,“病句教学”是为实现这一目标的一个重要途径。

一、认识病句教学的误区

在现行的教学实践中,病句教学往往只是在各级各类考试前,给学生强化高考中的“六大病句类型”意识,为应试进行高考病句的辨识和修改的训练。课堂上,教师首先告诉学生病句的几大类型,如(1)搭配不当;(2)成分残缺或赘余;(3)语序不当;(4)表意不明;(5)结构混乱;(6)不合逻辑。然后用历年的高考题和模拟题进行全方位和多层次的训练。

病句教学属于语法教学的一部分,现行的教学所依据的理论基础主要来自静态语法教学理论。“所谓静态的语法教学,指以未进入交际活动的语言结构为研究对象,分析语言结构的关系,分析各种语法结构,分析语言结构的显性意义(表层意义和深层意义)。” [1]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尽管老师和学生都苦不堪言,但历次考试中病句题的得分还是很不令人满意,我们不由地怀疑病句教学的实效。

为了解决病句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引进动态语法教学理论。动态语法教学理论是相对静态语法教学理论而言,其核心是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处于具体语境中的语言结构。动态语法教学,是以进入交际活动的语言结构为研究对象,分析语言结构的使用和功能,分析语言环境对语言结构的制约,分析语言结构的隐性意义(语用义和情态义)。

高中语文病句教学中,运用的静态语法教学固然是必要的,然而如果从本质上改变病句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必须将“静态语法教学和动态语法教学结合起来”。

二、改善病句教学的原则

1. 坚持“表达”与“接受”相结合的原则

“表达”是指遵循静态语法教学理论,张志公先生的“暂拟汉语语法”的体系坚持句子成分主要由词来充当的传统观念,倡导采用成分分析法来分析句子等主张。运用这一理论作为指导,针对高中病句教学的现状,教师需要对语法规则进行系统地传授与总结,选择其中适合高中生认知水平的部分讲解;同时,教师自己也要加强语法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语言修养。

“接受”是指遵循动态语法教学理论,浙江师范大学的傅惠钧教授提出动态语法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思路:不仅要考虑到语言环境对语言结构的制约,同时也要考虑到语言结构对语言环境的顺应。以表达的通顺和对语境的适应为基本要求,客观分析和评价病句结构的完整与残缺,成分的常配与异配,语序的本位与异位等语法现象,让学生在具体言语时空中学习和掌握语法及其应用规律。

在辨识病句教学中,教师不能局限于纯粹的语法分析,不能停留于应试的模式化的训练,还要有意识地把病句教学渗透到教学的各环节中。教师在讲解了一些辨识方法后,可以找一篇短文,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确认文中哪些句子有错误,哪些没有;或者充分利用学生自己的作文,让学生互相评改;或者在课前的演讲中,其他同学在倾听过程中注意发言同学的语言错误;或者大量收集课外教学资源,如广告语、宣传语、报刊杂志和传播媒介上的流行语。以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辨识病句的契机,教师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树立一种语言的规范意识,增强语感,促进其表达更准确。

2. 坚持“积极”与“消极”相结合的原则

传统的病句观都片面地强调病句的“病”,过分地关注其消极作用,一味地认为病句不好,说话和写作过程中要坚决排斥。按照新的病句观,病句虽然是不好的现象,但也有积极的作用,在说话和写作中还要积极开发、利用它。也就是要辩证地对待病句,不仅要看到它给读者阅读带来的消极影响,也要看到它因刻意雕琢而达到的陌生化效果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在修辞的物理世界、心理世界、文化世界、语言世界这四个世界中,物理世界、文化世界、心理世界内部都存在丑与美、不好与好等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的转化,语言世界也存在类似的转化。”[2]我们可以从规范表达和艺术表达两个层面来处理病句:在规范交流层面,就是要揭示病句的负面作用,把它看作规范化的对象,使言语成品中不出现或少出现病句;在艺术交流层面,要努力发掘病句的积极作用,实现由病句向艺术佳句的转化。

文学作品中,作家对病句向佳句的转化达到了极致。他们往往故意运用嗦、繁复的语言,创造出众多的歧义句、错位句等,还常常正话反说或反话正说、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等,使可能的病句转化为艺术佳句。这是作家在一定条件下对语言规则的反叛和偏离,是为了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而有意识进行的。所以,在表达中不仅不能隔离病句,相反还要适当地生成病句,充分开发病句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一些辞格运用的知识和方法,甚至可以像倪宝元教授提倡的那样,和学生一起分析名家名著修改稿妙笔生辉的地方,为学生在表达时运用艺术化的语言做好语法上的积淀。

3. 坚持“辨识”与“修改”相结合的原则

传统的病句教学常常是向学生呈现有语病的句子,然后讲解如何修改,而且提供的往往是比较理想的病句,较少甚至不会涉及如何辨识的问题。事实上,病句的辨识与修改是同等重要的,而且只有学会了辨识病句的方法,才能知道文学作品中哪些句子是病句,然后才能去修改。从这个意义上看,辨识病句的教学应重于修改病句的教学。

在病句辨识教学中,应把常用的病句辨识的方法,如审读法、抓主干法等,传授给学生。以抓主干法为例,教学时应先告诉学生什么是“干”,什么是附加成分。具体说就是要把附加成分压缩,看作为主要成分的“干”是否有错误,然后审查附加成分是否有语病。同样重要的是,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广泛涉猎各种文学样式,让学生在畅享阅读乐趣的时候,也能增强自己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形成独特的语感。

病句修改是病句教学的又一个重点,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修改病句的基本技能。这部分的内容几乎成了传统病句教学的全部内容,多种版本的教材中病句教学部分几乎是病句修改的内容。病句修改的过程,主要涉及到语法的静态理论的运用,但也要注意语法的动态理论对语境的考究。在教学时,教师应向学生讲清病句教学的基本思路,可以开展课堂讨论合作交流,发挥集体的智慧,更好地澄清学生个体的思维误区。

综上所述,高中病句教学的理论基础亟需更新,教师们在运用语法静态理论与动态语法理论时,考虑要把语言表达与接受时空相结合,病句的消极作用和积极作用相结合,病句的辨析与修改相结合,将有助于改善高中病句教学中不容乐观的局面。

――――――

参考文献:

[1]庄文中“静态的语法教学和动态的语法教学相结合”《语言文字运用》,1994年第2期。

[2]孟建安“病句教学应树立系统观和辩证观――现代汉语教学改革谈片”《语文知识》2001年第10期。

(作者单位: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