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下肢假肢装配中功能性反馈疗法应用的价值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下肢假肢装配中功能性反馈疗法应用的价值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目的:探究下肢假肢装配中采用反馈治疗法的疗效。方法:对照组中患者按照治疗师的指导,进行常规的训练,对观察组患者借助步态评估法以及反馈训练系统提供的声音做反馈式治疗。结果:两组患者训练5d或10d后下肢假肢的承重能力均比训练前有显著提高,观察组患者训练5d、10d后的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功能性反馈疗法作为一种新的训练方法,纠正训练中的异常步态,从而达到训练的效果。

[关键词]下肢假肢;功能性反馈;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1-0334-01

下肢假肢是指从盆骨以下至脚趾关节以上做过截肢的每一个部位安装的假肢。下肢假肢的安装目的是为了代替下肢截肢患者支撑身体,并能像正常人一样行走,其中下肢假肢的基本构造是由假脚、机械关节以及容纳残肢的接受腔所组成的目前为止,做出的下肢假肢的种类比较多,一般情况一个截肢部位都会有一个相应的假肢名称。下肢假肢可以根据截肢部位不同分为:小腿假肢、膝离断假肢、大腿假肢、髋离断假肢等。按照假肢结构可以分为:外骨骼假肢、内骨骼假肢;按照安装时间的不同分为训练临时假肢、永久性假肢、按照驱动假肢的动力来源可分为自身动力假肢、电动假肢。下肢假肢关节最重要的部分是铰链。功能性反馈治疗法在临床实践汇总治疗脑瘫、脑卒中患者,本研究则采用功能性反馈治疗法对下肢假肢装配,分析其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做下肢假肢装置的患者6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男性24例,女性6例,年龄在26~65岁,平均年龄在(38.47±11.23),体重在51~76kg,平均体重为(58.94±12.63)kg,残关节长度9.56~68.43cm,平均残端长度(18.34±5.34)cm,对照组患者,男性25例,女性5例,年龄在25~66岁,平均年龄在(37.49±12.13),体重在53~78kg,平均体重为(59.12±13.21)kg,残关节长度8.86~64.43cm,平均残端长度(19.34±6.34)cm,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残端长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对照组中患者按照治疗师的指导进行训练下肢假肢,治疗师告知患者每天训练时间,锻炼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出现突发状况,及时联系治疗师给予指导帮助,每天训练时间45min,其中平地行走训练时间为22min,坐与站立训练时间为12min,上下楼梯训练11min,连续训练5~10d。对观察组患者借助步态评估法以及反馈训练系统提供的声音做反馈式治疗。具体操作如下:

观察组患者采用步态评估与反馈训练系统,按照系统的提示声音进行训练,系统会根据患者足承重力来进行训练的,没有达到一定的承重力系统则不发出声音,达到或超过系统规定的承重力,系统就会发出“嘀嘀”的警告声,系统的阈值设置下限是以患者实际测的承重力为基础,在加上10的承重力,上限是下限基础上增加10kg,根据系统的反馈情况对患者进行训练,训练时间与对照组相同,治疗师告知患者每天训练时间,锻炼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出现突发状况,及时联系治疗师给予指导帮助,连续训练5~10d。

1.3 疗效评定

效果评定方法:将步态分析鞋垫放入假肢脚的鞋内,同时使下肢假肢关节的控制器链接到仪器上,校对后,让患者在电子道上来回行走4~6趟,采用步态评估与反馈训练系统以及电子步道测量仪分析患者行走时的足尖、足跟承重力和全足的支撑时间等。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 PSS 13.0进行分析,采用t进行检验,数据采用标准差()表示,P

2.结果

观察组训练5d或10d后下肢假肢的承重能力均比训练前有显著提高,其中训练5d后,观察组下肢假肢的承重力提高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3.讨论

假肢步态的康复,需要患者提高下肢假肢的承重力,随时调整对假肢的适应能力,直到下肢假肢可以保持良好的步态,患者能灵活的运用。治步态评估与反馈训练系统是一种能够在患者行走或站立过程中,连续监测患者单行步行情况的装置[3]。系统的的结构部分由鞋垫、控制器、主机组成,对患者步行的评估包括站立、行走、起立、上下楼梯等项目,还有10项专业的对患者快速行走、站立、自行做事等能力的训练,在患者训练过程中,系统会提供一些音频、视频的反馈、提示患者治疗的指标的评分,同时随时让患者了解自己的治疗效果。电子步道测量仪器,可以随时随地的采取患者的行道治疗指标,并对数据进行系统的分析,帮助患者更快的适应下肢假肢。患者在装配下肢假肢后,肢体关节与假肢需要经过训练才能起到帮助患者独立行走的效果,采用功能性反馈疗法,就是通过仪器反应的数据,让患者能克服心理作用,纠正训练中的异常步态,从而达到训练的效果。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采用反馈效法进行训练的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中的训练效果。

综上所述,功能性反馈疗法作为一种新的训练方法,临床上还应用与治疗脑瘫患者,本研究表面对训练下肢假肢行走还具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吴志彬,蒋宛凌,舒彬,周梅,刘夕东.功能性反馈疗法在下肢假肢装配中的应用[期刊论文].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4,07(29):628-632.

[2] 吴志彬,蒋宛凌.舒彬.步态分析在下肢假肢装配中的应用. [期刊论文].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3,28(12):1171-1174.

[3] 周大伟.一种下肢假肢智能对线系统的应用.[会议论文].第七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