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有关应付债券摊余成本的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有关应付债券摊余成本的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应付债券对于公司融资经营至关重要,如何对应付债券做正确的财务处理也是每个财务人员应该认真考虑的。文章讨论了在对应付债券进行初始计量之后,如何利用摊余成本对初始债券进行后续计量,提出在学习有关应付债券摊余成本的过程中所遇到的若干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关键词:应付债券;摊余成本;市场利率;票面利率;入账金额;直线法;实际利率法

应付债券是企业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一种有价证券,是企业因发行债券筹措资金而形成的一种非流动负债。企业发行的债券可以按不同方式分类:有一次还本债券、分期还本债券、到期一次付息债券、分期付息债券、可转换债券、不可转换债券、抵押债券、信用债券、记名债券、不记名债券。债券的种类不同,其会计处理也不同。其中,一次还本债券是指全部在一个固定的到期日偿还本金的债券。不可转换债券是指不能转换为发行企业普通股股票的债券。分期付息债券是指每隔一段时间支付一次利息的债券。本文着重谈谈有关一次还本、不可转换、分期付息债券后续计量会计处理的思考

一、为何要按摊余成本进行应付债券后续计量

首先,分期付息债券的发行与发行价格、票面利率和实际利率、市场利率有关。企业发行的债券票面利率低于市场利率时,购买者同等条件下一般不愿购买该企业的债券,而企业为鼓励其购买,往往会降低某确定面值的债券的发行价格,出现发行价格低于债券面值发行的情况,即折价发行。反之,债券票面利率高于市场利率时,发行价格会高于债券面值,即溢价发行。

入账金额是指企业发行债券实际收到的价款扣除交易费用后的金额,即债券账面价值。债券面值代表债券到期时企业需要偿还给债券投资者的本金。二者均为重要的会计信息,所以应付债券初始计量金额应由面值和入账金额来反映。然而,在做会计处理时,面值与入账金额会存在差额,这个差额就计入会计科目“利息调整”。通过做出的分录我们发现,“利息调整”实际上也是筹资成本的一部分,只是在这里我们将它视为广义的利息看待。同时,从债券发行的过程和实际的会计核算处理不难看出“应付债券―利息调整”是因为债券在发行时票面利率和市场利率的不同造成的。

那么,从企业的角度,当我们进行应付债券后续计量时,不能单纯地以债券面值来确认分期利息计入财务费用,而还应该考虑到利息调整这个部分,即从债券发行时企业负担的实际筹资成本考虑。此时,我们就按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

二、如何确认摊余成本

确认摊余成本的两种方法:直线法和实际利率法。

(一)直线法

按直线法确定摊余成本,就是在不考虑时间价值的情况下,将应付债券的初始“利息调整”总额平均分摊到债券存续期内的各个会计期间。在考虑各期按照票面利率计算得出的应付利息的同时还要考虑因支付超额利息而预先收取的债券溢价金额或者是为支付较低利息而在发行时少收取的折价金额。

以五年期债券的每年摊销为例。

【例】甲公司于2008年1月1日以774504元的价格发行总面值为800000元、票面利率为年利率5%、五年期的债券,用于公司经营周转。债券利息在每年12月31日支付。

2008年1月1日发行时:

借:银行存款 774504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25496

贷:应付债券―面值 800000

每年摊销利息调整借差=25496/5=5099.2(元)

每年票面应付利息=800000*5%=40000(元)

2008年12月31日:

1.支付利息。

借:财务费用 4000

贷:银行存款 4000

2.摊销利息调整。

借:财务费用 5099.2

贷: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5099.2

此时,应付债券账面价值=800000-25496+5099.2=779603.2(元)

2009年12月31日~2012年12月31日,财务处理同上,账面价值分别为:

2009年年末应付债券账面价值=779603.2+5099.2=784702.4(元)

2010年年末应付债券账面价值=784702.4+5099.2=789801.6(元)

2011年年末应付债券账面价值=789801.6+5099.2=794900.8(元)

2012年年末应付债券账面价值=794900.8+5099.2=800000(元)

(二)实际利率法

按实际利率法确定摊余成本,就是将每期利息费用按实际利率乘以期初债券账面价值,并将其与当期票面利息做差,差额作为当期应摊销的利息调整金额。

Step1 计算实际利率

?等边三角形法?or?插值法?

设A为n1%,则NPV(A)=面值*(P/F,n1%,年限)+票面利息* (A/F,n1%,年限)-发行价

设a为n2%,则NPV(a)=面值*(P/F,n2%,年限)+票面利息*(A/F,n2%,年限)-发行价

那么,IRR=a+{NPV(a)/(NPV(a)-NPV(A))}*(A-a)

Step2 计算各期利息支出

【例】乙公司于2008年1月1日发行面值为10000元、利率为10%、五年期的债券,用于企业生产经营周转,规定每年12月31日付息。该债券发行价为9400元。

计算实际利率:设A为10%,则NPV(A)= 590

设a为12%,则NPV(a)= -130

则IRR=a+{NPV(a)/(NPV(a)-NPV(A))}*(A-a)=11.64%

2008年1月1日债券发行时:

借:银行存款 9400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600

贷:应付债券―面值 10000

2008年12月31日:账面价值= 9400元

利息调整摊销=9400*11.64%-1000=94.16

借:财务费用 1000

贷:银行存款 1000

借:财务费用 94.16

贷: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94.16

2009年年末至2012年年末,账面价值分别为

2009年,账面价值=9494.16元

利息摊销=105.12元

2010年,账面价值= 9599.28元

利息摊销=117.36元

2011年,账面价值= 9716.64元

利息摊销=131.02元

2012年,账面价值= 10000 元

利息摊销=152.34元

三、直线法与实际利率法的区别

第一,从计算方法的角度,采用直线法均摊,其每年摊销额固定不变。而实际利率法则保持每年收益率不变,以期初账面价值为基础进行计算。

第二,各期账面价值反映内容不同。采用直线法摊销,随着债券发行时溢价和折价的不同情况,各期账面价值会呈现逐渐减少或逐渐增加的现象,其数值随利息调整金额的变化而变化。实际利率法各期账面价值则体现了未来估计现金流量按实际利率折现后的现值。

第三,计算依据不同。采用直线法计算摊余成本时,以债券发行时的历史成本作为原始依据。而用实际利率法时,我们还将要考虑未来估计的现金流量以及实际利率的大小,从而得以计算每期摊销的利息调整额。

第四,采用的方法不同,那么计算的结果也一定不同。直线法下的结果相较于实际利率法而言,其差异在于实际利率与票面利率的不同,而实际利率法在计算过程中考虑了货币的时间价值。

四、为何现行会计准则不采用直线法确定应付债券摊余成本

由上述分析,直线法和实际利率法之间的差异不仅有计算方式的不同,更有会计计量摊销方式的不同。直线法各期摊销额固定不变,投资收益也固定不变,然而随着利息调整借差或贷差的摊销,债券投资成本不断变化,各期投资收益率也在变化,用直线法摊销可大大简化计算,但对企业决策管理者而言,投资业务各期的投资收益率不同,不能正确反映各期经营业绩,不利于管理者做投资决策分析。而用实际利率法在处理各期摊销时,各期的投资收益率保持不变。债券利息调整借差或贷差摊销额是票面利息与实际利息的差额,由于债券投资额的变化,各期的投资收益也不断变化,在票面利息不变但投资收益变化的情况下,摊销额也随之变化。采用实际利率法虽计算较复杂,但能正确反映各期经营业绩。

参考文献:

[1]戴德明.财务会计学[M].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2]徐倩.实际利率法与直线法比较[J].财会通讯,2009(11).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锦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