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联合企业年金计划对我国企业年金的启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联合企业年金计划对我国企业年金的启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通过联合多个企业建立的联合企业年金计划,适合于中小企业规模小、寿命短、员工流动性强的特点。文章通过对我国中小企业企业年金发展现状的描述和建立企业年金的企业因素、联合企业年金计划优点的分析,进而得出对我国中小企业建立年金制度的启示。

关键词:联合企业年金计划;中小企业;企业年金制度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09)05-0070-02

一、联合企业年金计划概况

(一)联合企业年金计划的涵义

联合企业年金计划,是指多个企业联合建立、参与的企业年金计划,该计划覆盖了所有参与企业及其职工。国际上又称多雇主企业年金计划、集合企业年金计划、行业企业年金计划、产业联合企业年金计划、区域联合企业年金计划、联盟企业年金计划等。具体是指由受托人发起设立,事先指定政府监控下的账户管理人、投资管理人和托管人承担相应职责,并共同制定企业年金基金管理制度和流程,同时为多个企业委托人提供一揽子管理和服务的企业年金计划。

(二)联合企业年金计划的优点

1.产生规模经济。对投资机构来说,集合企业年金计划将小规模企业年金基金汇集起来使用,更有利于投资管理人进行合理、科学的资产配置,有利于运营机构实现规模经济,大幅度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运营管理的收益和便利性。由于集合企业年金计划是作为一种成形的标准化产品推出的,更加便利了托管银行向各种规模和类型的企业进行年金营销,从而能够更加有效地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拓宽托管银行的客户资源,提高其服务质量和经营信誉。

2.产生外部正效应。企业年金的外部正效应主要是针对资本市场来说,企业年金制度的建立有利于资本市场的发展。一方面企业年金为资本市场带来庞大的资金供给,这间接地增加了市场资金来源。发达国家资本市场资金来源相对稳定、资金结构层次分明、资金供给模式清晰确定,资金供给链之所以源源不断,一个原因就是其资

本市场中企业年金三分天下有其一。

二、我国中小企业的企业年金发展现状

(一)我国对中小企业的界定

2003年2月,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财政部、国家统计局联合制定了《中小型企业标准暂行规定》,建立了以年末从业人员人数、资产总计及全年产品销售收入为指标的新标准。具体标准为:工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2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为40000万元以下。建筑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3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40000万元以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500人以下,或销售额15000万元以下。批发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2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交通运输和邮政业,交通运输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3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邮政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1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住宿和餐饮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800人以下,或销售额15000万元以下。

(二)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

中国的中小企业,自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一直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成为了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与壮大在促进就业,保持社会稳定,拉动经济增长,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据统计,我国中小企业已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在创造新增的就业机会方面的比例高达80%,在全国工业企业总产值及其利润中占的比例都分别达60%和40%。

(三)我国中小企业的企业年金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企业年金的发展规模迅速,发展潜力巨大。我国企业年金的存量规模近1000亿元。每年新增资金将在800亿元到1000亿元左右,预计到2010年,企业年金的市场规模应超过5000亿元,10年后将达到10000亿元。到2030年,我国养老金资产将突破1.6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三大养老金市场。目前,我国上上下下都在“言必谈企业年金”,出现了一股空前的“企业年金热”。然而,目前企业年金计划的覆盖范围仍相当小,尚难以形成对基本养老保险的有力补充,与企业年金作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第二支柱的地位极不相称。

三、影响我国中小企业建立企业年金的企业因素

(一)我国中小企业的寿命较短

根据中华全国工商联合会2005年6月30日的《中国民营企业发展报告》:全国每年新生15万家民营企业,同时每年又能死亡10万多家,有60%的民企在5年内破产,有85%的在10年内死亡,其平均寿命只有2.9年。

中小企业寿命短(多为5年以下),在中小企业寿命终结的时候,就只能按照预先设计好的企业年金计划中设计的比例,将企业年金一次性发放给企业员工。当此企业的员工再到一个新的企业工作的时候,又会面临同样的问题,即企业倒闭后按照比例领取企业年金,参与企业职工的个人帐户因企业的破产而终止。这就发挥不出企业年金补充养老保险的作用。

(二)单个中小企业的年金基金规模较小

我国中小企业按照现行制度建立企业年金计划面临很多困难。一方面,中小企业建立企业年金计划的程序和大企业是一样的,收益却相差一大截,高投入低收益的结果导致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不太愿意将心思放在中小企业身上。另一方面,由于中小企业委托的企业年金基金规模较小,很难获得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比较优惠的管理费率,而且企业年金基金的年度审计费用、开户费用等固定开支并不是按照企业年金基金的规模而同比例减少。

(三)我国中小企业领导层观念落后

尽管企业年金会享受税收优惠,给员工带来长远的福利,但是它要占用企业资金,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人力成本、加重企业的经济负担。因此,企业所有者和管理者在建立企业年金计划时,会慎重考虑年金对本企业的利与弊。现在,我国有些企业不是没有经济实力建立企业年金计划,但他们都在观望,原因就是企业经营者认识不清楚、考虑不全面。

(四)我国中小企业员工的组织程度低

工会是企业员工组织化程度较高的形式。工会在组织工人维护权益和争取福利方面同样可以发挥较大作用。然而我国的工会却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在很大程度上与我国中小企业员工的素质有很大的关系。长期以来,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和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等客观条件的制约,职工素质同企业发展、市场经济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文化素质低,职工的主人翁意识不强,职工技术素质、现代化操作技能不高。这些不利因素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企业员工的组织建设和工会作用的发挥,导致我国企业员工在一个低组织程度的状态,权益不断受损。

四、联合企业年金计划对我国企业年金的启示

(一)联合企业年金是我国中小企业的现实选择

1.联合企业年金有利于扩大中小企业基金规模。集合企业年金计划通过将多个金额较小的企业年金基金汇集在一起进行投资,使得一些因投资而产生的固定费用分摊后的单位成本降低,有利于提高投资收益,且随着年金基金规模的扩大,可投资的产品范围也相应扩大,有利于分散风险。大规模的资金有助于提升集合企业年金计划的市场谈判地位,争取更有优惠的管理费用。

2.联合企业年金有利于企业年金接续转移。在集合企业年金计划下,参与企业职工的个人帐户不会因企业的破产而终止,单个企业破产后,联合企业年金计划的受托机构继续保管破产企业员工的企业年金账户,直到这些员工找到新的工作单位,解决其个人账户基金在不同企业之间的接续问题,从而保障了职工的利益。同时职工如果在计划覆盖的企业内转换工作,账户管理人可以解决他的账户信息在企业之间转换的问题。

3.联合企业年金有利于公平和效率的实现。对职工来说,集合企业年金计划的规模经济,无论是对于集合企业年金计划管理本身,还是对于集合合企业年金计划的运营机构,其规模经济的价值,最终都会为企业年金计划的受益人(企业职工)所享有。中小企业集合企业年金计划的参与者同为中小企业,参与人的同质性,有利于保障集合计划对于参与职工的公平和效率预期的实现。

(二)改变中小企业内部影响企业年金建立的不利因素

1.延长中小企业生命周期。延长中小企业生命周期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社会各界以及国家从宏观层面进行长期的战略规划。本文基于微观层面,从中小企业生命周期全过程分析促使中小企业稳定发展,即应从孕育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分别对战略要素的开发利用采取相应的对策。

2.企业领导层应转变观念。基于薪酬管理的视角,企业年金是一种延期薪酬,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种手段,被形象的称为关键人才的“金手铐”。延期薪酬理论认为企业年金只是企业劳动报酬中延期支付的一种形式。员工在工作期间只拿到了他应发薪酬的一部分,年老后领取的企业年金是他工作期间创造财富和应发工资的一部分。延期薪酬等于给员工提供一项富有挑战性的工作,使他觉得工作更有趣,有更多的责任心。“企业主只有具备企业家那种现代企业管理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才有可能自愿建立企业年金制度”。所以,企业领导层转变观念,应该把企业年金视为职工工资的一部分,薪酬管理的一个工具,不应仅仅把企业年金视为企业的成本和负担。这是我国中小企业建立企业年金的必要前提。

3.加强我国中小企业员工的组织建设。《公司法》第十六条明确规定:“公司职工依法组织工会,开展工会活动,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公司应当为本公司工会提供必要的活动条件。”加强我国中小企业员工的组织建设,提高员工的素质是关键。在员工素质整体提高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工会在维护权益和争取福利方面的作用,为创建我国中小企业年金制度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杨燕绥.企业年金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劳动保障出版社,2003.

[2]刘云龙,傅安平.企业年金――探索模式与国际比较[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3]卢江.美国小企业计划对中国企业年金的启示[D].2006.

作者简介:王玉峰,男,南京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方向:社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