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道家视域下的冯小刚喜剧电影探微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道家视域下的冯小刚喜剧电影探微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冯小刚是中国著名导演,其作品大都脍炙人口,其喜剧电影背后存在着一种思维方式的巧合,这就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道家思维方式。冯小刚的喜剧电影大多充斥着浓厚的道家情怀。本文旨在透过电影本身的内容,分析其与道家哲学的关系,并在联系现实的基础上挖掘这种现象出现的真正原因。

[关键词] 道家哲学;冯小刚;喜剧电影

一、道家思想与冯小刚喜剧电影

道家是中国古代战国时期出现的一个思想流派。其主要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道家最典型的主张是出世哲学,教人懂得如何顺自然而为,如何无为而无不为,如何达到精神上的自由与超脱。这种思想在今天依然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我们在工作或生活中遭遇挫折或不幸的时候,道家思想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老子讲: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即是我们常说的福祸相依。林语堂先生认为,每一个中国人的社会理想都是儒家的,而他们的生活理想则都是道家的。视域是一种问题意识。当下的中国社会,生态、事态、心态等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冲突更成为不可避免的矛盾。冯小刚喜剧电影从对这些问题观照的角度,给我提供了新的思考。

冯小刚是中国著名导演,其作品大都脍炙人口,其喜剧电影背后存在着一种思维方式的巧合,这就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道家思维方式。从《甲方乙方》《不见不散》,到《没完没了》《大腕》,再到《手机》《天下无贼》,每一部给人的感觉都充斥着浓厚的道家情怀。当然每一部影片所反映的事件不同,其所对应的道家具体思想也有所不同。因此,有必要从道家思想的角度入手,去分析一下冯小刚的喜剧电影,分析这种巧合的出现是偶然还是另有某种深层次的原因。

二、道家视域下的冯小刚喜剧电影分析

《甲方乙方》描写了钱康等四人,开办了一项“好梦一日游”的业务,帮助消费者过一把好梦成真的瘾。业务引来了一大批突发奇想的顾客,而在帮助人们实现梦想的过程中,四个人从好玩开心甚至胡闹中,逐渐投入了自己的真诚。《不见不散》则以两个在洛杉矶打拼的青年刘元和李清为主线。两个移民美国的北京人邂逅于异地他乡,一次又一次地相逢又不得不一次一次地分手,最终两人克服了命运的捉弄,结为一对棒打不散的冤家,一起回到了祖国。

如果抛开影片中的感情部分,两部电影都反映了当时国人的一种心态――得陇望蜀,急功近利。《甲方乙方》中的梦想,是现在没有而希望拥有,而当拥有以后才发现这并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如今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某些人的精神世界发生了分裂。矛盾的思维和强烈的好奇心驱使其对现有的生活产生了厌倦。对安逸生活的厌倦促使其去追求刺激,这才催生了“好梦一日游”的业务。纵观这些突发奇想的顾客,都是在追求刺激的过程中碰了钉子,才幡然悔悟。懂得珍惜什么,珍惜现在你所拥有的一切。老子说:“知足者富。”何谓“知足”,笔者认为“知”即知道,明白,懂得;“足”即满足,进而珍惜。了解你的现在,衡量你自身的价值和你已经得到的一切。这是你目前最宝贵的财富。也许你的生活很平淡,也许你的生活很简朴,但恰恰是这种平淡和简朴是你最应该珍惜的。很多东西只有当它失去了,你才会发现它的宝贵。《不见不散》中的刘元和李清都是怀揣急功近利发财梦来到美国的。刘元来得早,经历得也多,早就明白了那所谓的美国梦不过是虚无缥缈的,而李清依然固执地追求自己的美国梦。最终两人还是共同回到了梦开始的地方――北京,开始了新的生活。急功近利是一种心态,根源于欲望的膨胀。老子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意思是:最大的灾祸是不知道满足,最大的危险是贪得无厌。所以知道满足的这种满足,才能永远感到满足。作为一个正常人,有欲望是正常的。如何去满足我们的正当欲望,克制不正当的欲望,是我们能否生活幸福的关键。很多有钱人的幸福指数比不上一个农村最普通的农民。为什么?因为后者的不合理欲望很少,对生活很满足,很容易快乐,前者则相反。我们当然反对不加区分的“存天理,灭人欲”,人的合理欲望应该得到满足,但也应该控制自己。庄子提倡心不随物转,保持心虚静的本真状态。使自己的心做到“虚”“静”“明”,即是解决此问题的最好方法。

《没完没了》讲述了一个很平凡的故事。韩冬给旅行社老板阮大伟开了很长时间包车,但阮拖欠包车费98万元一直不肯给。韩冬遂将阮的女友小芸骗回家中,以此要挟阮。阮根本不信韩冬敢“绑架”小芸,仍赖着不给钱。小芸看到阮对自己如此不重视非常生气,答应配合韩冬向阮讨债,两人想出一系列鬼点子折腾阮。后来小芸得知韩冬急于要钱是为了躺在医院的植物人姐姐,被他的真诚和亲情所打动,爱上了韩冬。《大腕》描写了一位国际电影大导演泰勒在对艺术细腻的追求中在中国一倒不起,死亡只是时间问题。尤优带着侠义和对泰勒朋友式的责任感而接办了他的喜剧丧礼,并找来王小柱帮忙。王小柱及社会上的功利主义者却利用喜剧丧礼玩起了炒作和商业广告的把戏。最后泰勒病情好转,一切真正成了“喜剧丧礼”,所有人、所有事最后在疯人院结束。

这两部电影都透露出了对拜金主义的强烈讽刺。《没完没了》中的阮大伟,为了钱最终失去了女友;而《大腕》中的王小柱开始时为了挣钱不择手段,最后却因为钱进了疯人院。电影中反映的类似情形,在现实生活中更是层出不穷。当下国人的价值评价体系无非两种,即官本位和钱本位。很多人不择手段地当官,真的当上官之后又不择手段地捞钱。目前的公务员考试已经成为中国最难的考试。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热衷于考公务员?稳定的收入和福利只是一个方面。底层的公务员薪水并不高甚至于微薄,而他们手中的权力则是大多数国人看重的。利用官的权力去谋求灰色收入才是公务员职位吃香的真正原因,当然这也是很多考生不可告人的私心。所以这官本位和钱本位原本就是一样的,当前的国人用来衡量他人的尺度即如此,所谓车、房、稳定的工作都可归结于一个“钱”字。《没完没了》的故事在现实中完全可能发生,《大腕》也无非是把一些企业无孔不入唯利是图的心理和行为夸大了一点而已。在如何对待钱的问题上,道家的著作中并没有正面阐述过,但是从道家的理想社会模式可以看出他们的朴素均和财富观。老子提倡财富以“小国寡民”的状态均和分布,透出老子的财富观:注重群体型财富,讲究财富的社会均和;在财富构成中,不回避财物殷实的需求,但更重视心灵的自由与安逸。庄子的寓言“曹商使秦”则反映了庄子对财物的追求仅限于满足生存需要,超出生存需要的范畴皆视为奢侈的观点。由此道家的财富观可认为是轻财物重心灵,以满足生存需要为财物尺度,主张寡欲知足而寻求内心的丰富。这种主张对抑制当下盛行的拜金主义有非常良好的效果。如果我们都明白对财富的追求要适度而行适可而止的话,社会的很多矛盾,如贫富差距、环境静污染、资源浪费等都可以得到大幅度的缓解。此亦不以人道逆天道,而以人道顺天道,继以人道合天道。和谐社会,当有和谐的财富观。

《手机》反映了一个现代社会的男人的婚外恋的生活过程,期间存着隐私的手机给他带来了非常多的麻烦,并导致他失去了原有的一切。《天下无贼》的故事情节比较简单。两个贼王薄和王丽被一个叫傻根儿的民工的单纯和善良所感动,暗中保护傻根儿随身携带的6万元钱,并与其他几伙贼展开了激烈的暗战。最终,傻根儿的钱保住了,王薄却为此失去了性命。

在这两部电影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感觉到冯小刚在对人性进行考量。何谓人性?人性即人心。人心善,则人性善。《手机》中的严守一,做的工作非常冠冕堂皇,但私下做的事情确是大多见不得人的勾当。此时,他的心在对他的行为进行了考量。考量的结果是他经常受到内心的谴责郁郁不可终日,总怕手机里的秘密被发现,这就是人性不善的后果。汉初的《淮南子》说:“率性而行谓之道,得其天性谓之得。”人类的善就是按照本性生活,个人本性的气质就是他的德性或完善 ,人们应当由本身的缘故而寻求它,而不应一意向外,因为完善正是存在于每个人德性之中。严守一的心已经告诉了他其行为的正确与否,但他却为一时之快而悖心行事,终日生活在煎熬里也不足为怪了。再看看《天下无贼》中的王薄,他的死是这部影片的升华,更是其人性的升华。其人性中原始的纯真与善良被傻根儿所打动,最终主动选择了为善去恶的道路。道家对人性都抱有坚定的信心,认为善行是人本性的流露,没有特定的目的。王薄曾经是贼,甚至当时也是贼。但贼也是有心的,也是有人性的。人性中那永不会泯灭的良知决定了他的行动。我们为王薄的死而感动,正是感动于其人性的回归。

三、冯小刚喜剧电影中道家思想的根源与启示

冯小刚的喜剧电影都透露出了一种道家的思想视域。也许这不是冯小刚的本意,但我们会有这种感觉,原因何在?冯小刚对世态人心的艺术展现,引导我们反思现状,使我们自觉产生了对道家朴素自然的思想和境界的追思。细想,当今的中国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生活方式多样化。人们追求的目标与以前没有什么变化,即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得到双重满足。然而事实上大多数人只能追求到物质生活的满足,而精神生活则是空虚甚至错乱的。从根本上讲,这与我们长期重视工具理性而忽视价值理性的思路有直接的关系。工具理性只能使人生存,而只有价值理性才能使人生活。人之所以为人正是因为人有心性。依心而行,为人类的行动;逆心而行,为动物的本能,如食欲、。

我们通常只看到了“知识就是力量”,但却忘记了知识不等于智慧,更不等于幸福。追求人的幸福才是人类永恒不变的目标。知识是有限的工具理性,是人类生存的手段,它绝不等同于价值理性。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矛盾从人类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存在并延续至今。在古代,我们过分看重价值理性,忽略工具理性的作用。只讲“道”而不讲“器”。到了近代,尤其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对工具理性的追求充斥着整个人类世界。在知识的诱惑下,极度自负的人类把工具理性等同于价值理性,甚至认为科技可以解决世界上的一切问题。对工具理性的崇拜导致人性的扭曲,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便是对工具理性崇拜过度膨胀的结果。诚然,工具理性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可最终却没有带来幸福。物质的富足并没有必然地导致精神的满足,现代人的精神生活压力要远远大于古人。面对这种情况人类应该如何面对?冯小刚的喜剧电影给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而从中国传统的道家哲学中寻找答案,或许不失为以一种有益的探索。

道,是道家哲学的核心,是人道与天道的融合,其关键在于人心。这正是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完美结合点,通过这个结合点可将二者融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既然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都不可偏废,那么就必然要在二者之间找出一个平衡点,使二者都以此平衡点为界限,不可越过这个平衡点。这个平衡点也是人心。当下,我们必须首先从对工具理性的盲目崇拜中走出来,重新肯定价值理性的重要功用。人,毕竟是有思想的,需要依靠思想来生存,而不能像动物一样依靠本能来生存。价值理性是人类所独有的,重视价值理性就等于重视人类自己。

[作者简介] 陈鹏(1980― ),男,河北沧州人,河北大学政法学院中国哲学专业2009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哲学;刘振东(1980― ),男,河北沧州人,艺术学硕士,河北大学党委办公室,讲师,研究方向:影视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