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学部制”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工作的创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学部制”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工作的创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针对高校实行“学部制”改革后,图书馆工作如何创新的问题,介绍学部制下学科的发展、科研集群的形成、院系的整合对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的要求。图书馆可以通过服务体制的优化、服务方式的转化、系统平台的升级以及鼓励馆员研究学术等措施来创新服务。学术信息资源、馆员学科背景、用户需求以及学术氛围是学部制下图书馆工作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学部制

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创新

[分类号]G252

“学部制”是近年来高校为整合优质资源,促进学科交叉融合的有益尝试,同时也是进一步彰显高校学术权力,落实教授治学的重要举措。“学部制”实施可以消除过度的学术行政化,把学术权力分离出来;可以从组织机构和制度上切实保证专家学者参与学术管理;可以提高学术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从而彻底改变高校学术权力被行政权力所取代的局面。因此,“学部制”改革能创造一个自由活跃的学术氛围,促进学科健康发展。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吉林大学等10余所高校已陆续启动这一制度。

实践证明,“学部制”改革可以增强学校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激发基层学术竞争力,推动学术力量的整合。学部制的建立,对图书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图书馆如何应对“学部制”的体制来开展工作?如何让信息服务跟上学部制发展的要求?这是摆在图书馆管理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1“学部制”构建后对图书馆服务的要求

学部制要求“研究型大学以学术为中心,把学部作为学术分类管理的平台、整合办学资源的载体”。而图书馆是学术研究的信息中心,是学校信息资源的服务平台,每一个时代的图书馆都应呈现出与时代同步的模式,图书馆的生存与发展必须建立在与大环境的要求相适应这一基点上。因此,在“学部制”改革带来的学术科研过程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图书馆面临新的挑战:一方面用户提出了围绕学部科研尤其是交叉学科研究的知识服务需求;另一方面科研产生的大量多类型的成果需要管理。图书馆需要从调整服务资源、创新服务模式、深化学部信息服务、提供信息共享空间、拓展图书馆员的知识结构等方面进行全面升级。

1.1“学部制”学科的发展要求图书馆的资源整合和分类导航更全面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学科发展呈现出了既高度分离又高度融合、以高度综合为主的重要发展趋势。而“学部制”建设更强化了这一趋势,要求学校优化学科布局结构,促进学科融合和全面交叉,形成以学术管理为核心职能的学部。通过学科的分化和集成,促进学科整合,使原有学科在保持传统优势基础上,进一步增强竞争力。这就要求图书馆打破传统的文献信息整合模式、分类导航模式,按照学部学科特点来对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的整合、分类导航。通过新的整合和导航,为学部用户检索和存储知识提供全面的信息,最大限度地提升不同学部知识信息的获取和利用能力。

1.2“学部制”科研集群的形成要求图书馆进一步实现信息和成果的共享

学部制的建立,打破了传统单一学科研究的局限性,鼓励跨学科研究,形成新的科研集群并且要求学校资源具有集群优势,即学校所有的硬件、软件资源配置逐步实现整合、共享和优化。图书馆则是科研集群的信息核心,是集群发展的重要资源。新的科研集群所带来的成果共享不仅是科研公正原则的本质要求,也是学术进步的必然要求,共享程度越高,研究工作受益越大。因此,在科研集群的发展下,图书馆只有建立强大的资源共享网络,才能进一步实现信息和成果的共享。具体而言,要求图书馆有配套的网络信息来满足教育科研的需求,展示教育科研成果;要求服务空间的多样化和服务设施的现代化;要求服务内容的多载体和服务形式的多元化;要求服务态度主动和服务水平的专业化。

1.3“学部制”院系的整合要求图书馆搭建以学部服务为基础的网络平台

“学部制”以学科建设和学术发展为核心搭建创新平台,按学科群来组建学院、组织教学,按课题组、研究中心等组织科研,从根本上打破了原有学科之间的壁垒,构筑院系间整合的平台。在整合的平台中,学校通过学部加强不同学科的分类指导,建立更加合理的学术标准和评价体系。这就要求图书馆不仅提供这些标准和评价体系所需要的信息资源,而且提供这些信息资源的网络服务平台。在新的网络服务平台下,图书馆要打破原有的学科服务观念,以学部服务为基础,通过资源调配等方式,加强院系和学科之间的合作,提升学校的整体实力。

2重庆大学图书馆在“学部制”背景下的创新

作为教育部直属的“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重庆大学于2011年初提出了进行学部制改革的目标,一方面完善优化学科布局,另一方面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在学部制建设中,重庆大学图书馆从多方面着手,进行一系列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1服务体制的优化

高校图书馆服务结构可分为外部服务结构和内部治理结构两个方面。外部服务结构指图书馆与外界环境因素之间形成的服务协调机制,其核心是“学校一图书馆一读者”三者之间的协调。图书馆内部治理结构指图书馆系统中管理主体之间的权力分享机制,也即图书馆内部的管理结构和各项管理制度。在以学部为基础的图书馆服务中,什么样的内外结构才能适应学校学部制的建设,满足学部信息服务的需求?

针对这一问题,重庆大学图书馆实施了新的管理结构,以此优化内部治理结构;实施学部信息服务制度,以此优化外部治理结构;合理设置信息资源,以此优化学校投入结构,如图1所示:

重庆大学图书馆通过设立学部信息服务中心和学部馆员,并在学部科研人员中设立学部联络员,实现与各学部研究团队的沟通、交流;成立图书馆学术论坛,打造学术交流平台,给馆员提供展现其研究成果和创新思路的空间;图书馆学术论坛与各学部研究团队密切合作,并参与各学部与图书、信息情报学科交叉课题的探讨、研究。通过服务体制的优化,图书馆嵌入了教学科研全过程,融入教学科研第一线,协调解决相关服务问题,为科学研究提供全方位的信息保障环境。

2.2服务方式的转化

重庆大学图书馆针对各学部的特点,转化服务方式,提供不同的服务策略和服务内容。其实质就是以学部研究工作为中心,提供满足科研人员的个性特征和需求特征的服务。图书馆拓展了服务的时空范围:通过图书馆信息服务平台,实行全天24小时服务制和远程面对面服务;丰富了服务内容:除满足学部的信息需求,还增加了为学部课题进行调研的服务;对服务效果进行了追踪:通过网络平台,学部人员可以对图书馆服务效果进行评价。这样的服务方式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主动性、交互性、灵活性和专业性,赢得了学部用户的信任和支持。

2.3系统平台服务功能的创新

服务体制的优化、服务方式的转化需要通过系统平台来实现。因此,图书馆做了大量的调查,从用户需求出发,升级了系统,增加了一些功能,以实现简单、方便、通畅的信息和成果展示。

2.3.1升级学科导航系统 以学部为单位,根据各学

部的学科领域,图书馆把学术研究和教参信息所需要的各种资源与服务凝聚到图书馆的知识体系中。在原有的导航系统基础上,根据学部对知识内容的分析来选择、描述和组织有用的信息资源,并提供科学化、专业化、智能化的资源检索环境。

同时,组织采编部、系统部、数字资源部的专业技术人员对资源进行严格选择、规范描述和持续校验、更新,以保证学部导航信息的可靠性。

2.3.2升级图书馆OPAC系统 升级后的OPAC系统,不仅可以查找文献馆藏详细状况,连接具体的数字资源文献接口,续借和预约文献,登陆手机图书馆等,还可满足读者新的信息需求。比如,读者登陆图书馆以后,在“我的图书馆”里面,可以醒目地看到与其学部研究有关的信息展示,包括:该学部使用前10名的期刊、图书,该学部教师、学生发表的文章、课题、成果,等等。升级后的OPAC系统更便于学部之间的学术交流,特别是为连续性的研究提供了更为直观的参考。

2.3.3搭建以学部为基础的服务平台 根据学校学部制改革的需求,图书馆专门搭建了学部服务平台,一方面在平台内实现对各学部信息资源的需求调查和学部读者的反馈评价;另一方面图书馆根据每个学部科研和教育资源的特点,收集组织各类资源,比如学部信息网站、信息导报、课件、教材、参考书和最新学科会议等,通过以学部为基础的网络平台,把这些资源更集中地呈现给用户,实现各学部与图书馆之间的沟通、服务。

2.4鼓励馆员进行学术研究

“学部制”的学术开放环境,为图书馆的科研工作带来了机遇。为此,图书馆把馆员按学部专业背景进行分组,并对馆员进行信息、计算机、网络知识、多媒体技术等方面的教育培训;成立青年学术论坛,打造研究团队,培养青年骨干和情报学学术带头人;组织馆员申报研究课题,参与各学部课题的研究。通过这些措施,来提高馆员的学术科研能力。图书馆寓服务于科学研究中,在科学研究中开展高质量的服务,通过服务出题,科研求解,以科研成果支持服务工作提升。不仅如此,图书馆还通过与学部之间的学术研讨会鼓励馆员与学部科研人员合作,开展各类跨学科的研究和学部科研服务创新的研究,使得图书馆的科研工作与学部科研工作融会、交流。

3“学部制”下对图书馆创新工作的思考

重庆大学实行“学部制”以后,图书馆调整自己的角色,努力发挥在学部科研中的作用:基于技术支撑环境,对数据资源进行科学的组织;对馆员进行信息素养教育;对学部即时地配置资源。这些创新措施使学校各学部的教育、科研工作有序展开,图书馆也逐步转型为集资源、服务、科研于一体的学术型图书馆,以逐步适应学部制发展的要求。通过管理与服务工作的创新,在实践中,重庆大学总结了在“学部制”下做好图书馆工作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3.1优化服务体制必须以学术信息资源为基础

服务体制的优化需要庞大的学术信息资源做支撑,这是学部制下提高图书馆服务的基本物质前提。无论是“学校一图书馆一读者”三者之间的协调,还是“学部研究团队――图书馆的学部信息服务中心”之间的合作,都需要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因此,补充信息资源是优化服务体制的关键点。而对信息资源的补充,要求图书馆在网络环境中具有强大的管理、集藏和整序、辨别的能力。重庆大学图书馆在实践别注意这一点,通过组织培训和研讨、信息个案分析等措施加强馆员这方面的能力,扩充优化服务体制所需要的物质资源,实现以学部用户满意为目标、面向知识内容、面向解决方案、面向服务内容个性化为特征的知识服务。

3.2服务方式的转必须强化馆员的学科背景

长期以来,由于高校人事管理的需要,往往将图书馆馆员与一般性的教辅人员混同起来,图书馆工作人员成为高校学历、专业背景最为参差不齐的队伍。这样的人力资源环境为图书馆服务方式的转化带来了不小的阻力。在“学部制”背景下,要做到拓展服务时空、丰富服务内容,必须对图书馆馆员进行专业学科的培训。重庆大学图书馆把馆员按学部分组,到各学部接受专业知识培训,使图书馆拥有覆盖学校全部学科背景的馆员,真正做到服务时空、服务内容的转化。

3.3创新服务平台必须把用户需求和学部体制结合起来

在服务平台的设计中,用户需求是出发点和目标,学部体制是框架。出发点和目标必须在框架内,框架必须作为出发点和目标的支撑,两者相铺相承。图书馆正是有了结构合理的学部制框架,在服务平台的设计中,以用户需求为出发点和目标进行不断地完善,才做到服务平台的真正创新。

3.4馆员进行学术科研活动需要正确的舆论导向

学部制实施后,在图书馆积极的鼓励下,馆员开始投入到学术研究中,并取得一定的成果。据统计,2011年重庆大学图书馆被csscI期刊收录的论文已近20篇,是2010年的2倍。在科研工作中,一些人对图书馆开展科研产生了置疑,认为其阻碍了图书馆的服务工作,这样的舆论环境不利于学术活动的开展,所以图书馆需要引导馆员正确认识科研工作。

高校图书馆科研工作是图书馆业务工作的总结和升华,最终目的是以其研究成果服务于教育教学、科研管理;参与科研活动不仅对本馆的业务工作有强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而且能充分发挥馆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对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起着良好的促进作用。通过正确的舆论导向,馆员可以坚定进行学术研究的信心,学术科研氛围更加适应学部制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