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如何在小学科学课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性学习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师应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以“探究性学习”为核心,为学生提供科学探究空间,准备科学探究的材料,精心设计科学探究的情景和探究性问题,真正使学生经历一个科学探究、获得知识的全过程,从而认识各种事物,掌握探究方法。
关键词:小学科学;科学探究;探究能力
科学课程应向全体学生,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必要的、平等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科学探究活动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提高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探究情境,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科学探究始于问题,没有问题就没有科学探究,也就难以激发探究的欲望。这就要求我们科学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采取恰当的方法创设探究情境,激发探究欲望,从而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我在教学《生活中的能量》一课时,就制作了一个橡皮筋动力飞机,让学生先观察发射的情境,学生提出飞机靠什么动力飞行的?橡皮筋里储存了什么能量?这时,我就顺势引出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生活中的能量,引导学生继续探究下去。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又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二、鼓励猜想假设,引导学生科学探究
“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不会有伟大的发现”。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要根据学生提出的探究性问题,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鼓励学生大胆的有根据的猜想与假设,让学生从各个角度去思考,去猜测。学生进行猜测后,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习惯,又使学生交流了提出假设的思维方法,相互之间受到启发,开发了学生的思维与想象能力。要让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就必须鼓励每个学生对问题的结果进行猜测,不管学生的猜测正确与否,教师都要加以鼓励,这时不能轻易否定学生的猜测。如,在教学《沉和浮》一课时,我就准备了许多物品,让学生自己猜测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有的认为金属牙膏皮会沉在水底,塑料牙膏皮会浮在水面上……。而我也不作任何回答,让他们自己通过实验来证明自己的想法,采用多种方法实验,改变牙膏皮的形状。实验后有的学生大吃一惊:原来我以为金属牙膏皮能沉下去,结果……这样设计目的是鼓励每个学生大胆猜测,然后通过实验探究验证猜测准确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利用科学实验,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实验是科学课中学生进行探究的重要方法,小学科学课中的实验教学,虽然没有科学家所做实验那样复杂和严格、规范,但其目的还是让学生从小就像科学家那样,用科学的实验方法去探索,认识事物的性质和规律,从而培养他们积极的探索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
如,教学《传热比赛》一课时,我将铜棒固定在铁架台上,把火柴的一端用凡士林依次粘在铜棒下。点燃酒精灯,对铜棒的一端加热,观察哪根火柴先掉下,掉下的顺序是怎样的?思考:火柴为什么会掉下?从火柴掉下的顺序推测热的传导方向是怎样的?
学生的实验兴趣高涨,积极动手操作,认真观察、思考,探索出物体传热的现象、规律。有些学生还根据这一规律,可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并应用在生活中。使他们通过观察、提问、设想、动手实验、表达、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了知识,并在活动中体验到科学探究的过程,建构基础性的科学知识,获得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活动过程中愿意与他人合作、交流想法,使他们在学习中探究能力得到提高。
四、利用教育技术优势,帮助对探究知识的理解
教学中要求学生观察的内容很多,但是有些内容需要观察的时间很长,当堂课根本无法完成。这r,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丰富表现力,利用它把抽象的、无法看到的事物展示在他们的面前,再现事物发展的全过程,有效地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使学生容易理解掌握科学知识,认识科学现象。
在教学《山脉的变化》《种子的萌发》等内容时,虽然我们可以通过课本上的照片来解释,也可以用相关标本进行直观教学,但实际效果总是不尽如人意。利用多媒体,我们可以把山脉的变化过程,种子的萌发过程,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跨越了时空限制,使学生如临其境,印象深刻。
总之,作为科学教育的实施者,我们老师在科学教学中必须以“探究性学习”为核心,精心设计科学探究的情境和探究性问题,为学生提供科学探究空间,准备科学探究的材料,真正使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从而认识各种事物,掌握探究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赵华秀.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J].新课程(小学),2012(3).
[2]王政.略谈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J].基础教育研究,2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