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地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地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在大众化教育阶段,由于受到很多原因的影响,使得地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效性的显现受到一定的影响,所以,探究其原因所在,并积极探索出提高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效性的有效对策十分必要。

关键词:地方高校;实践教学;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6-0271-02

一、地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效性现状

我国多数地方高校处于地方城市,非省会或省府等中心城市,大多数是经济相对欠发达地区,在师资力量、科研水平、生源质量等方面与其他高校相比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属于本科层次的弱势院校。近几年,随着、教育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视,地方高校都在积极探索实践教学的各种有效途径。但是,很多地方高校多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进行,没有从思想认识上的高度即意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角度来对待这个问题,使得很多实践活动都流于表面形式。虽然也积极开拓出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模式,但是学生们多数是被动地接受活动,没有由经验层面上升到理论层面,使得思政课吸引力不大、实效性不高的教学状态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也因此依然没有真正、全面地实现思政课的育人目标。这就需要我们针对问题的症结所在,积极探索出提高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效性的有效对策。

二、影响地方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效性提高的原因

1.客观环境因素

在当前社会逐步现代化的过程中,地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状况都会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如地方经济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经济发展较落后、腐败问题、就业问题等其他社会问题都在进一步完善过程中,这些都影响着学生们的思想品德教育。而且在大众化教育阶段,与国内一流大学的毕业生相比,地方高校的毕业生面临竞争的压力更大一些,学校和学生们更关注将来从事某一职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而对只能起着潜移默化作用的思想理论课的需求相对弱化,这种弱需求心理必然导致对思政课缺乏兴趣,也直接导致对实践教学缺乏重视,这些原因影响了其实效性的提升。

2.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

在精英教育阶段,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过多强调借助一切可能的教育手段,使受教育者无批判地接受某种固定的道德价值,注重了培养对象的标准性、统一性,而忽视了对个体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个性的培养,忽视了对个体责任意识和责任行为的培养。这种德育认识和实践模式很明显地凸显了德育对象对外在要求的适应性,而忽略了德育对象自身的需要。这种传统的教育模式在很多地方高校适应大众化教育阶段依然保留着一定地位。多数地方高校为节省教育资源,思政课都是100人以上大班上课,以至于在组织学生社会实践时,很难针对每个个体做到因材施教,更多的是采用传统德育注重共性的模式,在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上缺乏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气质、性格等各方面特征。虽然思政教育开展的实践模式逐渐多元化,但是,没有真正从个性教育和培养角度出发,这也影响了其实效性的发挥。

3.地方高校内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情况

地方高校作为地方性的省属院校,办学实力一般不是很强,知名度不高,既缺乏重点大学的文化底蕴和办学实力,又不具备民办高校的活力。这使得他们在面对招生、就业等关系到地方高校生存的很多问题时,更多注重的是如何直接培养出适应社会的“速成品”。所以,他们更多关注的是对学生的知识、技能传授,而对于慢熏慢染的、短时间不能立刻带来效益的思想品德教育则无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顾及。于是在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时,地方高校自身内部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环境、方法、机制等载体因素缺乏有力的整合。学校的行政部门、后勤服务等部门认为只有思政课才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场所,没有使管理载体、服务载体、课堂载体这些载体因素处在最佳状态,形成最大合力,这都影响了其实效性的发挥。

三、提高地方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效性的对策

1.更新思想政治教育观念

观念是行为的导航,地方高校如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拥有竞争的优势,就应从长期发展的目光来确定教育理念,而不应急功近利,只看到眼前的利益。应注重培养人才的长远质量,促使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政治素质都得到协调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经济全球化时代对人才的需求必然是多样性的,只有适应时代的需要,培养出真正适应时代需求的人才,地方高校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其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虽然地方高校在办学理念的确定上已将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在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但是人才的素质中德行最为根本,所以要充分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更要充分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进步主义教育家认为,教育并不是强制听讲或闭门读书,教育就是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生活和经验是教育的灵魂,离开生活和经验就没有教育,他们认为大学教学要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去发展,学生应当自己学,在做中学。这才是大学教育的根本目的。德育只有回归生活世界,超越德育的道德知识中心化,注重对生活世界的主体参与,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以及他们多种多样的实际行为,不是孤立地研究道德意识的本质、特性、结构,只有这样才能完全、充分地理解道德,才会将道德观念、道德意志转化为道德行为。如果这个基础即道德实践层次被忽略了,对大学生的要求仅仅停留在“理论合格”或者“政治过关”的话,培养出来的人才只知“知”而不知“行”,知行脱节,那么所有的思想道德教育将会苍白而无力。

2.强调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实效性

地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跟随社会发展的形势来确定教育的内容,根据学生的思想实际情况来调整教育方法。地方高校应克服自身在信息来源途径较窄、观念更新速度较慢、受传统教育模式影响较深等弊端,积极开拓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多元化、实效化。要结合本校所处区域特点,所具有的实力水平,以及所开设专业、所招生源的特点等实际办学条件,量力而行。在确定实践教学的内容方面,要从培养学生的道德水准,培养适应当代社会所需人才的标准角度来确定具体实践的内容。例如,绥化学院位于农业市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农村的教育水平较低下,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来到城市务工,存在大量农村留守儿童。针对这个社会实际情况,我校双管齐下,分别组织了农村顶岗实习支教和关爱留守儿童的实践活动。实践证明,这项实践活动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不但起到了服务地方的作用,而且最主要的是提高了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切身深入到农村,亲身体验农村生活,生活中的苦与乐让他们学会了思考,学会了成熟,这种教育和学习模式远比单纯的课堂讲授效果要好得多。

课堂实践教学部分也要突破常规的模式,完全可以结合学生们自己的生活实际,或者老师预留社会调查题目让学生有针对性的对某一社会问题展开调查,放手让学生自己在实践活动中去研究,得到研究成果后再回到课堂上与教师、同学交流和讨论,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学生因此在课堂上得到的发展,也超越了一般的知识接受,而实现着全面发展。学生的学习不再是一种现成知识的选择和存储,以及现成技术的模仿,更多的时候是问题的探索。

学生的非认知素养更重要,包括怎么待人接物,怎么表达自己,怎么和人一起共事,怎样才能有宽容精神等,这都是教育目标不可缺少的。尽可能地将这些教育目标糅杂到具体的实践活动中。例如,在学生自我组织团体的实践活动中,学生们学会相互交流看法,学会把大家不同的看法整合到一起,求同存异,包容不同的观点,学会在团体中相互合作。在开展的公益活动中,大学生通过亲眼目睹、亲身经历受到潜移默化式的教育,自觉树立起符合社会需要的良好道德品质,增强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在现实中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总之,要以学生的经验为核心整合社会生活实践,独立自主地开展学习,发挥个人的特长和才能,促进个性的自由发展。

3.整合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地方高校在开展多元化实践教学时,必须善于整合社会各方面资源。对于像绥化学院这样的地方高校,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不高,历史文化底蕴相对薄弱,各种文化设施建设相对贫瘠,历史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大型的生产性工厂等实践基地相对缺乏。与外界进行文化、经济、社会等交流活动较少,所以,这需要地方高校打破传统的封闭性教育模式,树立开放意识,无论是在人力资源的整合,还是活动资源的整合,都要积极开创出更多的条件,拓展出适合本校的实践教育资源环境。要继续改革和完善德育管理体制,逐步确立以党委领导,党委与校长共同决策,政工部门和教学、行政部门协同负责实施的德育体制。用素质德育思想将全体教职员工的认识统一到育人这个工作重点上来。使大家都认识到,无论教学、管理,还是后勤服务都要服从服务于学生素质培育这一中心工作,确保“三育人”到位,实现育人一体化。开辟德育领域,逐步加强与社会、家庭、大众媒体的沟通和联系。总之,教育环境、教育方法、教育机制等载体因素给予有力的整合。

4.完善实效性评价体系

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最大实效性就是实现了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应然目标,即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会了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达到知行合一。对于这种实效性的评价,从教育对象角度来讲,可通过学生对思政课的热情和喜爱、在课堂上积极主动的思考、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积极踊跃参加的程度体现出来。这点可通过学生最后提交一份实践心得或思想认识汇报材料进行评价。教师根据学生实践内容的意义、实践时间的长短、观察和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受教育情况等给予学生合理的评价。而学生们是否树立了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想道德素质和人生境界是否提高,这点很难用量化的指标体系体现出来,只能是在学生们日后的生活中点点滴滴体现出来。所以,以实践教学做为一门课程,地方高校可以根据本校的具体情况制定具体的思政课实践教学评价细则,评价体系完全不必拘泥于某一具体形式,可灵活运用。只要以学生为本,按照人性化原则,灵活机动的处理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陈翠芳.谈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实效性[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3).

[2] 闫晓梅.关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之多维研究[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