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参芎葡萄糖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疗效观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参芎葡萄糖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疗效观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对采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与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注射液联合的方法对患有急性缺血性脑中风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在2012年3月1日至2012年8月31日来我院就诊的60例患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30例。A组患者采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进行治疗;B组患者采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注射液的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临床过程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进行比较分析。结果B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A组患者;两组患者用药过程均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结论采用参芎葡萄糖与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联合的方法对患有急性进展性缺血性脑中风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令人满意,患者的病情能够在用药后的最短时间内得到迅速扭转,使患者的预后更加理想。

【关键词】参芎葡萄糖;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脑中风

急性缺血性脑中风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出现的患者脑部血液供应情况出现障碍,使得患者的脑组织处于缺血、缺氧状态,进而造成脑部神经细胞坏死,并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主要包括脑血栓的形成、脑栓塞、腔隙性脑梗死等临床常见疾病[1]。为了对采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与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注射液联合的方法对患有急性缺血性脑中风患者的临床效果的研究分析,使临床对急性缺血性脑中风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的进一步增多,便于患者能够得到更加令人满意的临床治疗,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进一步下降,笔者进行了本次研究。在研究的整个过程中,抽取了过去一段时间来我院就诊的60例患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确诊病例,将其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单独使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注射液和参芎葡萄糖注射液与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注射液联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过程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进行比较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采用临床研究过程中常用的随机抽样方法,在2012年3月1日至2012年8月31日期间,抽取来我院就诊的60例患有急性缺血性脑中风的临床确诊病例,将其分为两组,患者中年龄最高84岁,年龄最小36岁,平均年龄635岁;患者中男34例,女26例;抽样患者所有自然资料,统计学差异并不明显,在研究过程中可以进行比较分析。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均经过相关的临床检查后确诊。

12统计学方法将抽样中的60例临床确诊患者病例随机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30例。A组患者采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注射液进行治疗;B组采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与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注射液联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应用SPSS 115统计软件,采用χ2检验,P

13用药剂量和方式A组:静脉滴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20 mg+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日2次;B组:在A组基础上,静脉滴注参芎葡萄糖100 ml,日2次。两组患者均坚持治疗1个月。

14疗效判断标准治疗前后按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判定[2]基本治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100%;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89%;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高不足18%;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8%。

2结果

经研究分析发现,B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A组,两组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和药物的不良反应现象。两组治疗结果比如下,见表1

3讨论

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较为有效的方法是迅速使缺血区血液再通和减少缺血后继发性神经损伤。参芎葡萄糖是由贵州景峰注射剂有限公司生产、近年来研制并投入市场使用的一种新药,其主要成分是川芎嗪和丹参素。

川芎嗪为川芎的生物碱,具有扩张血管,降血压作用,能迅速透过血脑屏障,降低钙离子超载对脑缺血损伤有治疗作用,同时有抑制血小板集聚抗血栓形成作用[3]。

丹参素除有川芎嗪的作用外,还具有提高红细胞的负电荷,使红细胞不易聚集,降低血液粘度,激活纤溶酶系统,提高红细胞的机械强度,使红细胞的变形能力。

由研究分析可见参芎葡萄糖与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注射液联合应用的方法对患有急性进展性缺血性脑中风的患者进行治疗有效率达90%且与单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注射液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临床效果令人满意,并且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和药物的不良反应现象,患者的病情能够在用药后的最短时间内得到迅速扭转,使患者的预后更加理想。

参考文献

[1]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2009,29(6):379380.

[2]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病人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1995)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

[3]侯家玉中医药理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147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