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小学语文教材教学价值取向和定位的把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小学语文教材教学价值取向和定位的把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何为一篇课文的教学价值?即一篇文章进入教材后拥有的特定的价值,这一价值除了文章原本作为社会阅读客体而存在的原生价值外,还被赋予了“如何传播信息的信息”的新的价值。通俗地讲,教学价值就是适合于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精神与言语的营养,营养一般都是内隐的,这些营养如何摄取,如何定位,这是语文教师一直苦苦追寻的难题。而解决这个难题的关键我认为还是取决于教学的基本要素,基本要素是本,立足于本,我们的教学才不是海市蜃楼,不是空中楼阁。从教材的本身出发,以各个视角审视教材,摄取和定位教学价值,必然能使内隐的教学价值如羞答答的玫瑰般悄悄绽放,有效地达成语文素养目标。

一、 依据文体特性,循“像”练“言”

从第三学段开始,《语文课程标准》中阅读目标对不同文体进行分别表述,即分别就说明文,叙事作品、诗歌提出阅读目标。这样表述是根据不同文体的特点,提出更具体更有针对性的要求。这样细化的目标,在教学中更易于操作,而这易于操作的前提,除了新课标对这几类文体阅读的具体要求的明确之外,最关键的是提示教师必须具有这样一种意识,为不同文体的教材量体裁衣,编织合体的嫁衣。

以散文为例。散文,是情文,是体现人性和人文的精品。散文篇中有“我”,个性鲜明。文如其人,文学作品总是作家人格和个性的表现,而散文则表现得最直接、最鲜明。散文取材,必须为“神”服务,为“神”所系,才能显现出其价值。这“神”就是统帅文章的主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形散神聚”。这是散文最基本的特点。这也是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系统必须掌握的语言学知识。要实现语文课标内容,教师本身必须形成一套与学生掌握的最低量的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师掌握的语言知识系统。

如《心田上的百合花》是林清玄的作品。他在这篇文章里通过写一株百合花努力地生长、开花,告诉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放弃自己,要相信自己,最终会开出世界上最靓丽的花朵!这也是写出了他自己的人生写照,这朵百合花开在作者的心田里。统领全文的“神”就是百合花带给我们的启示。而全文读来,“神”如此清晰的关键是在于作者刻画了百合花的形象,使无形的精神之美落在有形的具体事物形象中。而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以简简单单“这是一株怎么样的百合?”为切入点,着重欣赏百合花的形象,并且在具体指导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联系上下文整体感知形象;通过直接描写的词句体会形象,间接描写的词句凸显形象。由此,通过依据文体特性,循“像”练“言”,一朵有着纯洁的信念的百合花驻在每个学生的心田,散文的教学价值也得以彰显。散的是作者飘逸的文字,聚的是作者坚定的信念。而教者的教学风格也是如此,从而达到了文风和教风的高度一致,高度融合。

二、 领会编者意图,由“点”及“面”

语文课程目标主要面对“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的问题”的问题,而语文教材内容主要面对“用什么去教”的问题。语文教材内容往往力求做到“课程内容教材化”,教学价值也往往通过教材的设置,甚至是练习的设计来体现。王荣生教授也提出:由语文教材所传达的语文知识,主要表现为语文教材编撰者在“思考练习”等部分和教师教学参考用书中所选择、生产的语文知识。对于一般教师来说,这也是一个最简单便易的途径提高教材所展示的教学价值的确定性的方法。由此,领会编者意图后,教材的原生价值被教师所取舍,在课堂上展示了教学应展现的有价值的东西。

“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的表达方法。仿写一段话,并用上‘总之’。”这是《学会合作》一文中的迁移练习,即运用这一自然段中的表达方法进行写作练习。这样的练习在苏教版教材中屡见不鲜,这样的练习体现了编者一个非常清晰的意识:阅读材料在一定意义上为学生作文提供了“样式”,而作文在一定意义上则是阅读的运用,对阅读有促进和强化作用。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读是理解,是吸收;写是表达,是运用。两者的关系实质是吸收和表达的关系,是学和用的关系。

借助这个平台进行作文的训练,这一点教师已经认同,并且也已成为运用于教学的时尚。但是在运用的时候,我们也不乏看到把这样的训练独立进行的现象,也就是说没有从根本上意识到需迁移的表达方法正是体现全文教学价值的核心,还是为练习而练习,为练笔而练笔。没有真正挖掘这样的练习题所真正包含的价值。《学会合作》是一篇演讲稿,演讲稿最鲜明的特点是层次清楚,有头有尾,首尾呼应。而第二小节是这一特点最突出的典型。开头观点鲜明地提出:我们任何人在世界上都要和周围的人发生各种各样的关系。接下来以三个句式相同的分句条理清晰地例举说明了这个观点。最后又以“总之,不论你从事什么职业,也不论你在何时何地,都离不开与别人的合作。”为结尾。开头与结尾首尾呼应。而这一段,只不过是全文具有的演讲稿特点较为集中极为鲜明的一个段落,所以在课堂上可以充分利用完成这一练习的契机以点带面展开教学。

课后的练习正因为是编者意图的体现。教学《学会合作》一文,把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作为一个信息源,把这个信息源所体现的教学价值成为整篇课文的教学的一条主线,拓展到全文的学习,延伸到演讲稿的表达特点的认识及运用。把教材充分作为一个教学的例子,由“点”到“面”。而各种信息源之间也是可以联系后整合的,通过各信息源所提供的确定的信息,形成了一条广阔的信息宽带,它的最终点都是指向于学生人文素养及语文知识能力的培养。

三、 把握作者思路,遵“路”识“真”

《桃花心木》一文,作者写的是平平常常的种树故事,他借种桃花心木树苗人的种树之道比育人之理。在叙述时层层设疑,引人遐思,最后揭示出其中蕴含的哲理,给人以无尽的启迪。正由于作者作者逐层设疑,留有悬念,才使种树人的举动时时牵着读者的心。

这正是作者写法的高明之处,这样才令读者读得兴味盎然。如果一下子就告诉你结果,一眼就看到底,那文章也就没什么意思了,这就叫“曲径通幽处”。最美的风景往往在山的幽深处,需要探,需要寻,才更有趣,而老师把握作者的思路后,就得巧妙地带领学生去探寻幽深处的风景。

《桃花心木》一文作者借一件事情,寓一个理,这件事情在写的时候一个疑问接着一个疑问,层层设疑,引人入胜,全文语言质朴自然,就如品一杯香茗,清新隽永,让人回味。“作者斯有路,遵路识斯真。”只有遵循作者的思路,才能真正认识作者的意图,也才能更好地体现教材的教学价值。而高学生的阅读确实也不能只停留于感受到一份情,悟到一个理,读到一件事,而更应注重对学生篇章结构的教学。新课标指出:“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构成教学的基本要素有许多,由此,取决教学价值的元素也是多元的。本文则试图从教材的文体、文脉、结构等方面摄取和定位教学价值。然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独立的言语行为,因此她所反映的言语智慧,即它的教学价值,具有一种充分的价值自足性。胡立根老师曾精辟地指出:“语文教材,每一篇课文基本上都可以看作语文教材价值体系之‘具体而微者”。因为每一个独立的言语行为都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它所负载的言语智慧是全面地、综合地、整体地体现在其中。课文的每一个部分,哪怕是一个词语的言语智慧,都与整篇文章有关系,它归根结底都是由文章的整体需要决定的,从而与其他组成要素密切联系在一起,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只有把各种能提供确定教学价值的元素整合起来,成为一个不容分割的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能动作用,就一定能挖掘语文教材的价值,为语文教学带来发挥主动性、创造性的极大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