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以大数据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服务转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1世纪,人类已经全面进入了信息化时代,通过互联网,云计算和未来物联网的普及,将会产生海量的数据,并且数据的增长呈现出指数级的加速,人类开始迈向大数据时代。唯物史观要求我们大数据时代应该运用大数据思维来重新看待这个世界。大数据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服务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服务在理念转型、教学方法转型、研究范式转型和人才队伍转型。大数据包含全体数据和相关关系等,这些特点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服务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利用大数据,是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服务的内在要求,为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服务的开展提供有利的技术支持。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价值重视有余,对个体价值关注不足,更多强调了个人在团体组织中或社会中的统一性,较少从个人的角度来倡导人本的发展;因此导致的单向度引导,而忽视了学生的各体性和主观能动性,压抑了他们的兴趣、个性和想象力;偏重于培养经验性思维,而忽视了实践能力,造成了理论思想和观念价值在转换实践的过程中脱节,不能更好地投入到社会实践当中去。
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服务是在全面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加大重视以人为最终目的的教育方式。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服务着眼于充分发挥人的个性,在个体的个性基础上,体现人的主体性,注重人的独特性,完善人的创造性。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的良好而全面的个性品质。由此可见,只有重视研究,并实施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服务,才能实现人的更全面发展。
大数据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服务带来的机遇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活力和机遇,使得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可以有新的转变。为受教育者提供了个性化服务的机会,加强了对其思想动态的时效性监控,并且实现了对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预测性跟踪,利用大数据真正做到把服务落实到每个大学生的身上,促使每个教育对象实现个性化,全面性的发展。
提供了受教育者的个性化服务。在过往的时代下,我们通常采用系统抽样或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思想政治教育客体进行调查研究,再加上各类人们的经验进行综合判断。小数据时代的随机采样,是以最少的数据获取最多的信息。此种方法得出结论的效度和信度上可能会存在一定的漏洞。而大数据时代的来临,让我们有能力去收集和分析每个个体的“全面数据”,利用所有的数据,而不再仅仅依靠部分数据,从家庭成长的环境到人际社交的开展以及受教育的经历都能掌握第一手资料,从而实现全数据模式即“样本一总体”那么由此而产生的对每个学生的认知是不存在片面性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里指出: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大数据的思维可以说完美地诠释了该纲要的内涵,只有准确全面地把握每个学生的数据才能为他们提供思想政治教育的个性化服务,改变过去满灌式的集中教育方法。
加强了思想动态的时效性监测。大数据的实现是基于互联网、物联网和云计算的全面发展,也就是说数据是无时不刻都在更新的,是动态化的,不同于以往去发放问卷,整理数据,分析数据最终得出结论,显而易见的是,过去的了解需要一星期,一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去解释发生过了的现象,而大数据代表的可以是过去某个时间点的情况,更可以此时此刻的现象,随着高速网络和强大处理能力的芯片的发展,数据源传输到数据处理终端通过处理器和网络最后储存到数据库所用的时间几乎可以视为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了解他想了解的任何信息,比如某个学生是不是准时出现在了指定的课堂,晚上几点到的宿舍以及到了宿舍用电脑访问了什么网站,都是可以用大数据的技术来实现的。能掌握如此详尽及时的数据,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就可以准确的把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在工作中真正做到有的放矢,为每个学生提供极具时效性的个性化服务。
实现了教育对象的预测性追踪。大数据所产生的核心价值就是预测。预测功能被视作智能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被说成是一种机器学习。一封邮件可能被作为垃圾邮件处理掉,错误输入的“teh”而自动生成“the”的现象,都是大数据可以预测的范围。
大数据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服务的可行性分析
服务对象。当前社会的网络已经成为了像电一样的生活必需品。在互联网已经成为像电一样的基础设施后,数据就成为其副产品。阿里巴巴首席技术官把这种副产品称其为“自然资源”。
硬件基础。根据戴尔负责人迈克尔・戴尔提供的资料显示,今天我们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带宽正在以每年10倍速度的指数级增长,而在未来的十五年我们的信息技术能力将会比目前强大1000倍。现在要破解一个人类基因组需要16个小时,2031年将只需要1秒。蚁金融服务创立了一个人脸识别的项目:只需观众在摄像头前站立30秒,就能在此画面中经过的人中找出与你相貌相近的人。再有云计算的兴起,能有效解决大数据处理所需的存储和数据安全的保障。由此可见,当前的信息技术发展已经具备处理4V特征的大数据能力,并且在商业领域开始应用,互联网巨头型的公司比如阿里、腾讯、谷歌等都将大数据上升到战略层面,作为应对下一轮技术变革的着力点。而技术的移植速度几乎不需要过多时间即可在教育领域实现应用。
大数据引领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服务的转型
大数据时代的众多学科以及科学门类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和研究方式的转变,进而在人类原有的价值体系和生活方式上发生影响。大数据时代,是不可逆的发展趋势,21世纪是从数据里钻出石油的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起新的意识理念,建立新的方式方法,搭建新的人才队伍,利用大数据对思想政治教育对象进行深度挖掘,提取价值数据,因材施教,依据客观有力的数据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理念转型。首先是敏锐的数据嗅觉,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到有“据”可循,要把如何收集、分析和利用数据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工作结合起来,转变过往主观的灌输意识,把客观的数据信息作为重要参考,转变过去通过直觉、经验等传统的思路,通过大量的数据自动生成更为客观、科学的参考信息,将思想政治教育进行量化思考,实现从归纳向演绎的思维转变。利用大数据,为每一个学生创建个性化的成长、成才方案,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实到性化的服务当中,运用数据为每个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乃至职业生涯的发展规划。
其次是要与能产生数据的机构合作,仅仅依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几乎是无法获取全面的数据的,比如校园内的一卡通信息,图书阅览信息,更多的数据来源于校园外的社交平台,网页浏览记录等等,微博、微信、网购的相关记录、照片、视频都是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对象的重要数据来源。
最后是要注意发现和挖掘数据之间的规律和关联。维克托在他的书中指出了,大数据最重要发现是人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脱对于因果关系的追求,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发现和使用相关关系上。一旦发现了两个事物或现象之间存在的相关性,就可以从中获取巨大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而搞清楚二者为什么是具有相关性则可以等学者们慢慢探究。
教学方式转型。根据有关调查显示:86.5%的学生认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以小班教学为主要形式。有52.3%的同学认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自己关系甚远,较少地引起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基本以班级形式教学,采用合班形式,且规模越来越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针对性不足,脱离了学生的思想实际,并且不能根植于社会生活的现实。因此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建设中,首先要加强与学生的联系,至少形式上要熟识每一张面孔;其次在内容上要保持更新,不断将社会的最新动态以及前沿成果及时的展示给学生。
研究范式转型。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的重要方法,同样也是社会科学的主要研究方式。此研究方法的难点就在于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关系处理上,孰重孰轻以及谁对谁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随机采样在原始研究方式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功,成为当代社会测量领域的核心方式。但这条捷径,是在不能收集和分析全部数据的情况下的一种选择,它本身还是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缺陷。尤其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思想的不稳定性,私密性等等,会给定量研究带来更大的困难,所以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研究会有较大程度的不完善。
人才队伍转型。目前大数据发展最大的制约可以说是大数据人才的匮乏,而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大数据人才几乎可以说是一片空白。现行的人才培养机制下,数据分析是理工科专业的特长,而思想政治教育则属于人文社会科学,二者相距甚远。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在该学科的选拔和培养上适度向计算机或数理统计的方向倾斜,尤其在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录取上更重视吸收数理统计的专业人才,丰富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的理工科背景的人才储备,设置数据分析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研究方向,扩充一支大数据时代的利用数据分析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人才队伍。大数据的时代下,也应该对现行思想政治教育伍中相对熟悉量化研究和数理统计的人给予进修的机会。提供资金和政策上的支持,乃至于出国深造,让其掌握人工智能,机器深度学习,各种传感器的应用价值等硬件与软件的技术。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与数据分析处理实践的紧密结合,在数据收集和管理的过程中,把握有效数据,尤其是有效的非结构化数据,提升数据分析结果的精确性。
大数据时代面临最严峻的挑战即是隐私保护的问题,当所有人的所有信息都以数据的形式呈现出来,那么教育对象在数据拥有者眼里成了透明人,他的学习,生活形态被一览无余,在伦理道德层面是不是可以接受呢?更甚者,是不是违反了法律的规定?一旦数据系统有漏洞或是使用监管人员出现信息买卖,出现大面积的信息泄露,那后果将会不堪设想的。因此大数据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还需要更多的学者去研究和完善。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