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推进家校协同教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是学校教育适应社会改革和公共需求变革的现实要求,对于突破现有的行政手段主导的学校管理体制,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的新型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一、在我校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是大势所趋
《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公平、优质、创新、开放的首都教育和先进的学习型城市,重新认识学校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采取措施改进学校组织、构建更加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现代学校制度,已经成为学校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学校历史中家长情况是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动因
北京市第二中学亦庄学校地处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核心功能区的亦庄新城,在2011年以前,学校是一所民办学校,学生的家长主要由驻区企业的职工及移居到亦庄地区的人群组成。家长一般是以“局外人”或是“对立者”的角色,对学校的管理进行审视;家庭和学校只是两种各负其责的教育力量,即家长负责家庭教育,学校负责学校教育。因此,当家长遇到孩子在教育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或是对学校某些工作措施有质疑时,往往转变成“批评者”或“抨击者”的角色,并采取不正当甚是极端的方式向学校提出条件,造成负面影响,将学校推向被动局面。在2011年9月,学校转制成公办学校,面对家长的问题,新领导班子意识到:学校亟需采取有效的举措,转变家长的“角色”,让家长逐步深入到学校的管理和决策层面,由“局外人”、“批评者”转变为“参与者”、“支持者”、“建设者”,形成民主开放型的家校合作的教育管理文化。
(三)学校干部教师队伍现状是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依靠
北京二中亦庄学校是一所“年轻”的学校,“年轻”的含义解读为:一是校史很短,只有15年的历史,而转制成公办学校仅有两年时间;二是教师干部队伍年轻,我校领导和中层干部的平均年龄只有43.5岁,78%干部在45岁以下,26%的干部在40岁以下;我校编内专任教师149人,平均年龄32.4岁。其中35岁及以下青年教师113人,占编内专任教师总数的75.3%;3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76人,超过全校编内教师总数的50%。我校编外专任教师90人,平均年龄41.4岁,其中35岁及以下青年教师39人,占编外专任教师总数的43.3%;3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27人,达到全校编外教师总数的30%。三是学校充满青春的活力,干部和教师的年龄偏轻但学历较高,博士(后)4人,占1.3%;硕士72人,占24%;本科139人,占46.3%;本科以下85人,占28.3%。他们乐于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善于借鉴先进的教育经验,勇于大胆推行教育教学的改革。
在转制后,学校力争办成北京南城名校。因此,学校领导班子带领全体教师一起向着先进的教育理念、清晰的办学思路、明确的办学目标、先进的管理水平不断迈进,使学校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在学校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干部和教师也深切地感受到: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一些新的办学观念、教育理念及学校管理模式逐渐深刻影响着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制度,现有的教育制度与学校实际及教育教学发展规律之间的不适也表现得越来越突出。我们要不断满足大众对学校的新要求,促进学校的发展,真正实现“南城名校”的办学目标,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势在必行。
二、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初步尝试
我校为了使现行学校教育制度走出困境,构建现代学校制度,尝试从学校自身及家长两方面采取措施,可谓任重而道远。
(一)基础工作:组织专业队伍进行专家教育需求的调查
搭建现代学校制度可以从密切学校与家庭联系、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和营造合作互动的家校教育共同体三个层面进行着手。2013年10月,学校开展了“家长需要什么样的教育”的课题研究,特邀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洪成文教授与胡咏梅教授进行指导,邀请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经济研究所的人员对我校家长的教育需求进行调研及数据分析,研究将以国际PISA测试研究、青少年素养测试研究等为参考,工作将历时3个月。通过科学、严谨的分析,为学校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推进家校协同教育提供科学依据,努力实践“办人民满意的学校”的办学宗旨。
(二)组织变革:干部职责调整与垂直管理
学校构建现代化的学校制度,其关键因素是优化学校治理结构并设计制度。可见,现代学校制度的建构是一个学校治理不断走向规范、科学的过程。因此,我校进行组织变革,提高组织效能,支持现代学校制度的运行。我校建立“能者上、庸者让”的干部选拔机制。将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大力选拔上来,充分调动干部积极性,激发整体活力。
(三)队伍建设:家长委员会的重建,家长队伍建设
学校教育服务具有公共性,公民依法享有参与学校公共事务决策和管理、获得学校提供教育服务过程中与自己利益相关的信息、对学校教育服务进行监督和评价等权利。现代学校制度要求通过公民参与这一重要路径,使公民本应依法享有的公共教育事务管理的权利实现归位。据此,我校重现组建家长委员会,着力建设家长队伍。我校建立学校――班级两级“家委会”,两级家委会都内设若干工作小组,制定了相关岗位职责。
(四)平台建设:家长服务中心
公民参与学校管理要求政府和学校转变以往主要基于系统内部、追求内部效率的管理理念和模式,使公共教育管理更加开放透明,更加贴近公民需求。这也顺应了当前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中政府要求拓展教育服务评价主体,以更好地满足对公民需求进行回应的要求。学校力求最大程度地让学生和家长得到更便捷、更专业、更热情的服务。
(五)初步尝试:食堂管理、志愿者服务、教师评价、服务评价
我校在具体工作中开始尝试:①引导家长参与食堂管理工作。孩子在学校里除了学习外,家长们最关心的是学生的午餐。为此,我校以开放的姿态,欢迎广大家长参与食堂管理,成立了食堂管理家长监督组。家长监督组的职责是对食堂管理提出合理化的建议,监督食堂的饭菜质量,实地查看学生的就餐情况等。②引导家长参加志愿者活动。引导家长参加学校公共安全、交通疏导、卫生防疫、维修维护、文化建设、节假日护校、引进资金支持等各项工作。
三、下一步构想
组建家长委员会常委会,参与学校规划、计划制定、课程的编制、教材的选择以及其他各种事务的决策等。这样,就给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提供了组织依托和保证,使家长对学校事务的参与变得有组织、有计划。同时,可以让家长委员会常委会的成员参与并监督学校决策的执行过程,更有效地提高工作质量。家长和学校应建立平等对话与合作的平台,其行为重心转向怎样与学校合作办好教育,家长的参与不再仅是为了配合学校教育,而是为了管理好学校教育,把自己当作其中的一员,积极承担管理责任、履行服务义务,自觉自愿地参与学校工作的执行过程,为学校的发展出谋划策,并进一步将家校合作的理念扩展至学校、家庭、社区三者之间的协调与合作。
在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中,学校要探索切实可行的程序、方法、手段,通过有效的实践使家长对为何参与、如何参与等获得科学认识,形成以公共性优先和规范性程序为基础的参与学校管理的价值理念。
参考文献:
[1]桂涌祥.浅析新形势下现代学校制度的建构.教育理论研究.2012.06
[2]骈茂林.公民参与: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路径探讨.现代学校领导与管理2011.09
[3]包金玲.教育去行政化与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以中小学教师人事管理为例.教育发展研究.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