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一样的生活,不一样的态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一样的生活,不一样的态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托第二届上海小剧场戏曲节的福,看了两部意蕴深长的戏――昆剧《伤逝》与梨园戏《朱买臣》(残本),将这两部戏放在一起对比着看,真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它们有着极似之处。其一,都是中国传统戏曲中堪称古老的剧种。一个是从明清而来的“百戏之祖”――六百年的昆曲;一个是从宋元走出的“古南戏活化石”――八百年的梨园戏。其二,讲述了古今同一种人生的遭际――被现实打垮的爱情。《伤逝》改编自鲁迅同名小说,讲了涓生与子君原本真挚相爱,却因窘困的现实而走向破裂。《朱买臣》亦是戏曲中常演不衰的题材,讲述赵小娘(朱买臣之妻)因不甘贫困与买臣相离,买臣高中后“覆水”将其奚落的故事。其三,同样焕发出与当下审美毫无隔离的相通感,甚至堪称时尚。爆热的票房与观众的热情已经直接说明了当今青年对它们疯狂的喜爱。

然而,面对同一种类型的故事,两部戏却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来讲述,呈现出反差极大的生活态度,折射出不同的价值观念,从而在“古老剧种在当代”这条道上走出了两条并行不悖的路,颇具意味,可堪琢磨。

与小说一样,昆剧《伤逝》所呈现的,是知识分子在保卫爱情、争取婚姻自由之后,被残酷的现实逼向了毁灭的深渊。它将生活的无奈、乏味给人看,将理想的脆弱、无力撕碎给人看,将人性的自私、胆怯剥开给人看……它是带着“反思”的精神去重新审视像涓生这样的知识分子,以及他所生活的现实世界。

这种精神实质是源自西方的思维方式,它从新文化运动开始传入中国并逐渐扎根。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文化革命,数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首次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它不仅从内容上颠覆了中国的旧文化,更从思维方式上逐渐被西方价值观念渗透――此谓之“新文化”。从此,这样一种文艺理念逐渐盛行,并深入我们的思想、浸入我们的生活:反思生活,反思历史,反思人性。它把人世各方面的丑陋剥离出来,让人去看见它的本质。它让我们深刻,启迪我们从自我麻痹中清醒过来。同时,它也让我们压抑,使我们面对现世毫无逃遁之处。现如今,它已成为当下普遍的、浸透全世界的价值观。昆剧《伤逝》便以这样的方式接通了当代。

与此同时,它又在文本与表演形式上发挥了昆曲的特性。生旦曲词是文雅的,这保证了它尽管是一部近代戏,也依旧拥有昆曲的典雅;房东太太的白口是插科打诨的,这让一部压抑的作品有了些透气的“窗口”,何尝不是昆曲的特长?没有水袖,围巾也可以成为纠缠男女主角的表演手段;而那简陋家具,不正是一桌二椅么?

据此,昆剧《伤逝》完成了古老与现代的接轨。它以现代精神再一次激发了传统戏曲的活力,使传统艺术在表现当下情感、近代题材上表现出了十足的自信。

与昆剧《伤逝》截然不同的是,梨园戏《朱买臣》则表现出对现实饱满的热情,展现出一幅丰富谐趣的世俗生活画卷。由曾静萍饰演的赵小娘活脱脱一个尖牙利嘴、嫌贫爱富、滑稽可笑的市井妇人,她能因为着急改嫁而逼朱买臣写休书,也能在朱买臣高中后厚着脸皮请求重圆,更能在面见夫君时强撑些儿尊严……然而她真实,她的势利是真实的,她的羞愧也是真实的。她还有她的口舌功夫、她的风趣、她的好面子。朱买臣问她分离后会不会想他,她竟不知怎么回答要问妗婆;随口说请张公喝酒又没钱,支支吾吾磨唧半天;想与丈夫重圆又要不失面子,于是变着法儿要讨一个正位……如此赵小娘,可恨也可爱。张公虽被小娘骂过,却也帮她说合;连朱买臣最后也“宽宥”了小娘的过错,竟纳为第二夫人,既充斥着嘲讽也满怀着怜惜。这样的结局在朱买臣题材中绝对是少见的。

梨园戏《朱买臣》用大量的细节与人物关系充分展示了生活的质感,它也呈现了现实的残酷,然而它依旧对生活保持着极大的热爱。贫穷没有折损赵小娘乐观通达的性格,人性的怯懦也在调笑中成为生活不可缺少的一抹色彩。对过错不较真、对伤害不哭天抢地,对生活不绝望,这是梨园戏《朱买臣》的态度。

这也正是我们“本土”的价值观。中国的传统戏曲从来对毁灭和反思不感兴趣,它乐意呈现生活的原貌,将崇高与低贱、污浊与清奇、劣性与希望揉在一起,最终融合在宽容、谅解,甚至团圆里,这正与中国百姓的整体性格有关。在漫长的历史中,底层百姓所经历的苦难数不胜数。为了生活,他们已经习惯了承受苦难;为了更好地生活,他们必须学会寻找希望。长久以来,我们一贯地以西方思维作为评判标准,这类传统便遭到了鄙夷――有说低俗的,有说不深刻的,狠了还有说麻木的。

然而,这何尝不是一种坚韧挺拔的生活观?当你看透了生活的无奈、悲凉,这种“死皮赖脸”的精神倒不失为一种光明的生活方式。观梨园戏《朱买臣》,会让人对生活开始肃然起敬。它有酸甜苦辣,五味醇厚;它那样可亲可近,惹人爱怜……在被生活的重负压得喘不过气的时候,突然遇见这样一种生活态度,让人不觉心头一热,使我们得以面带微笑地迎接生活。

是时候了。我们当还中华传统戏曲及其价值理念一个真实、平等的位置。在“反思”中透视生活的同时,亦不妨“厚点面皮”拥抱生活。剧场的反应已经说明,它早已收获了人们疯狂的追逐,并毫无预兆地成为了一种时尚。

梨园戏《朱买臣》以其本真的面貌完成了从古典到现代的转换,使得原汁原味的古典本身就成为了时尚。它在那里,从始至终保持着自身的生态环境,只等着你来发现。

一个《伤逝》,一个《朱买臣》,它们以两种不同的形态展现了古老艺术在当下生存的不同方式,却都漂亮地喷出了从古典到时尚的鲜活的生命力。

一个是当代视角,一个是原始生态;一个透视生活,一个拥抱生活;一个将传统转化为现代,一个古典就等同于时尚。它们各自拥有各自的位置,互不干扰,并行不悖,殊途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