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庖丁解牛》看当代职业教育的技与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庄子的《庖丁解牛》以其深刻的哲理,给后世以诸多启发。庖丁提出的技与道的关系,仍然是今天的教育实践必须正确处理的重要问题,只有将二者紧密结合,才可得教育之本真。
关键词:庖丁解牛;道;职业教育;辩证统一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 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p,砉然响然,奏刀d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读《庖丁解牛》,无不为庖丁这高超精湛的解牛技术而惊讶赞叹,然而庖丁却说:“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这不由得引发我们的深刻思考。
一、技与天道
庖丁解牛“依乎天理”而行,天理就是自然之理。所谓天理大道,是自然和社会发展演进的规律和步伐。人的活动要依照自然的规律,顺应人类发展不断向前向上的规律,“天人合一”,最终达到一种高度文明的境界。作为人类文明的传承载体的教育,更应该遵循这个根本规律,而不是悖逆它。教育不是那种急功近利的应急和应市的工具,而是以社会发展、人类进步为目标追求,以民族兴旺发达为己任。在庖丁看来,自己所追求的不是技,而是道,道为首,技次之,就是说,无论你要掌握的是解牛技术还是别的技艺,都应该遵循道。作为当代职业教育,是否把社会发展、人类进步、生态和谐等作为教育的终极目标,这是衡量教育是循道还是悖道的重要尺度,所以循道而行是我们当代职业教育的历史责任。
二、技与人道
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做人要有基本的准则,人道就是这个准则的概括。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人类社会形成了一系列约定俗成的思想观念,这就是用来维护社会正常运转,指导人们行为规范的社会伦理道德标准,包括伦理规范与道德传统、品德与自律、诚信与德行等范畴,成为维系社会发展、民族兴盛最基本、最有效的要件。
庖丁解牛之所以技至于此,是因为他在物我两忘中进入一种与大道相通的精神创造世界,忘记自我,不计毁誉,专心致志,心无杂念,才达到了那种艺术般的自由境界。可以说,是人格成就了他的技艺。所以,今天我们主张欲做事先做人,主张人要有高尚人品人格,要有勤劳勇敢、诚实善良、勇于进取、坚忍顽强、舍己为人的品格。我们把这些称之为中华民族精神,它支撑着这个民族走过了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今天的职业教育坚决不能丢弃。简言之,我们培养的人,如果总是在计较名利得失,总是想着如何追名逐利,甚至损人利己等,那就陷入了以技取利的狭隘怪圈,怎么能达到庖丁那样的境界?2015年中央电视台推出八集专题节目《大国工匠》,讲述八个工匠数十年如一日地追求着职业技能的极致化,靠着传承和钻研、专注和坚守,缔造了一个又一个“中国制造”的奇迹。“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人的心灵深处一旦有了源源流淌的“成功之源”,如何不能成就技术的巅峰?这个“成功之源”就是爱岗精神、敬业自觉。该片为技与道的结合作了一次生动的阐释。
三、技与物道
庖丁解牛“因其固然”,讲的就是物道,就是事物的特征和运动规律,是人掌握技术时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孜孜以求的精神。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从实践中产生,随实践而发展,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辩证过程;一个正确的认识,需要经过物质与精神、实践与认识之间的多次反复。庖丁“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从“所见无非全牛”到“目无全牛”再到“目中无牛”,从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经历了认识事物的两次飞跃,所用“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进入了一种超越物质的精神感受,技法的束缚已彻底解除,就像天道一样自然运行。“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终于达到“道进于技”那出神入化的地步,真正做到了“技道合一”。
所以,学习技术要真正地把握“物道”,而且需要一个反复认识实践的过程,才能实现目标;掌握了事物的规律,就能够游刃有余,这正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综上所述,在职业技术教育中技与道是辩证统一的,二者互为条件,密不可分,只有将二者紧密结合起来,才可得教育之本真。
参考文献:
[1]庄 周.庄子全鉴[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0.
[2].实践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