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河南传统民歌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河南传统民歌的传承与发展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内容摘要】河南民歌资源丰富、风格众多,但一直以来推广力不强,加上河南豫剧的迅猛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河南民歌的光芒。事实上,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日益发展,新音响、新音乐的不断产生,各地民歌都面临着生存的危机,民间艺人与民歌库存在数量上逐渐衰减。因此,文章提出加强对河南民歌的传承,既是河南音乐工作者刻不容缓的任务,也是河南发展音乐事业、建设文化强省的必然选择。作者对河南民歌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在河南高校音乐师范类与声乐表演专业教学中融入河南传统民歌教学这一思路,并研究出一套具体的教学方法,在继承和发展河南民歌这一宝贵文化遗产的道路上进行科学创新和有益尝试。

【关键词】河南传统民歌 继承 发展

河南传统民歌是一种古老的民间歌谣,有着悠久的历史。因受到河南地域广阔因素的影响,南北方的音乐风格有一定差异,加之河南豫剧的影响,使很多河南传统民歌的音乐具有很强的戏曲特色。除此之外,演唱内容包罗万象,记录着百姓日常和情感生活、社会现象、历史典故、重要事件、人物性格等,犹如河南大地一幅鲜活的、通俗而生动的美妙画卷,在歌词结构、韵律上体现出极强的口头程式;曲调上韵味奇特,既有乡土气息的质朴情感,又婉转含蓄地体现出歌曲的艺术性。河南传统民歌是河南地区人们进行文化交流,增进社会和谐的桥梁和纽带,更是我国优秀民族民间艺术中的一朵奇葩。

一、河南传统民歌存在的危机

我国加合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公约》以来,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抢救得到了重视,传统民歌的传承与保护也随之被关注。在第九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赛中田青评委的发言让传统民歌重新得到公众的认识,随后的青歌赛专设了原生态唱法的比赛,其参赛的歌曲均是各地的传统民歌。令人更为欣喜的是,原生态唱法越来越受到社会的认可。许多原生态歌手也陆陆续续走到了现代音乐界的顶端,他们用最现代化的工具把最原始的中国文化带进了时代的浪潮,让人震撼。在这一大好形势下,河南省文化教育部门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努力保护和抢救河南传统民歌,如召开研讨会、编辑出版河南传统民歌资料和整理研究专著。当然一些现实问题也摆在了我们面前:1.与其他地方民歌相比,河南传统民歌被认知的程度不深;2.“张口即来、闭口即无”的口传心授形式落后;3.民歌手的年龄普遍老化,后继乏人,呈青黄不接的发展状态;4.河南省专业的音乐学院没有专门设立的教学课程以供发展传承。此外,从河南省举办的各种音乐类比赛中可以发现,河南地方特色的音乐少之又少,更缺乏专业歌手去演唱河南传统民歌。没有好的作品,没有歌手演唱,也是河南传统民歌陷入危机的原因之一。

据调查,目前河南民歌的存在现状是,多数河南大众知道豫剧但不是很了解河南传统民歌,会唱豫剧不会唱河南传统民歌的大有人在。以河南省定期举办的声器乐大赛和“金钟奖”比赛为例,参赛选手普遍是音乐专业的本、专科学生甚至更高层次的毕业生,还有专业教师和演员,但演唱河南传统民歌的人数为零。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局面?首先,河南传统民歌的基础都分布在农村,农村的文化娱乐生活相对贫乏,豫剧的影响力又有很强的覆盖性;另外,随着农村劳务输出人口的增加,城市化的生活习惯也逐步在年轻人中普及,流行的现代音乐、多元化的歌曲对人们产生了更大的吸引力,土生土长的民歌因此便失去其成长发育的环境。

二、河南传统民歌创新的必要性

今天,如果只认为可以顺其自然地传承,势必造成将来传统民歌演唱失传的悲哀。从当今大众的欣赏程度来看,新鲜、优美、富有感染力的音乐作品才更有流行传唱的动力,而歌词陈旧、缺乏新意、曲调单一、缺乏现代元素的传统民歌很难打动人心,这就需要音乐专业人才对其进行创新整改,不断提高其与时俱进的流行元素,与人们日益增长的音乐艺术鉴赏力相适应,使更多的人,尤其是青少年自愿接受和喜爱河南传统民歌。

在第八届大红鹰杯CCTV全国青年歌手大赛中,由河南代表队选送的参赛选手——河南省女高音歌唱家、河南大学音乐学院声乐专业副教授黄慧慧演唱的新编版《编花篮》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在原有曲调的基础上改编后,丰富了歌词内容、加宽了乐曲框架,既有强调河南地方语音语调的小段落,又有华彩的章节,整首作品深刻体现出浓郁的河南地方特色,令听者耳目一新,加上演唱者淋漓尽致的精彩演唱,在比赛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这个例子的成功,反映出了河南省在音乐创作和演唱上的能力,只要我们敢于积极尝试,加强改良,大力发展河南传统民歌,定能为其提供肥沃的土壤。

在调研中我们还了解到一种普遍现象,由于河南省的音乐教育,特别是高校音乐教育长期以来形成以西洋音乐为主流的态势,就声乐专业来讲,美声唱法被提到科学先进的层次,连声乐演唱的基础教育也要以美声唱法为依据,如在音乐专业统考中,学生如果选唱意大利等外国歌曲,即使声音和语言较差,有些老师也会认为难度大而给出相对高的分数;而选唱民歌的学生发挥的很好,却容易被认为难度不高而得不到理想分数,这种倾向无形中就将学生引向了崇尚西洋歌曲而轻视民歌的心理。本土的民族民间唱法得不到重视,人们普遍认为民族民间唱法不够科学,事实上,很多老艺人唱了一辈子仍然嗓音纯美,再看中国的戏曲唱法和民族民间唱法,它们都有着唱腔圆润、耐人寻味的艺术魅力。这些都说明,民族民间唱法不是不科学,而是没人学,久而久之被外来的某种概念占据,使我们传统的东西却被掩盖,甚至遗弃。河南传统民歌在这样的现状中也已濒近边缘,因此创新开发,为河南省传统民歌寻找出路是每一个音乐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三、在继承传统中创作新思路

要抢救和传承河南传统民歌,首先要进一步树立“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理念,营造保护民族民间文化的氛围,并要求河南省的音乐专业学生都学习本土民歌,了解和认识本土文化;其次,要求专业教师积极做好收集和保护、传承本土文化的科研工作,同时大胆开发新的河南风格音乐作品,赋予其新的生命力。笔者在传承和发展河南民歌的研究过程中,确立了以河南新民歌创作的研究工作为中心,成立专门针对河南民歌改编和创作的攻关小组,围绕着“继承传统、努力创作、特色出新、实用教学”的十六字方针,具体布置了以下研究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