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中学语文课堂教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语文教学过程既是认知活动的过程也是情意活动的过程。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干扰,重认知(即了解、理解、应用)能力培养,轻情意(即情感、态度、价值观)因素培养,已成为语文教学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从目前语文教学的现状来看,还有相当的一部分语文教师视“情意”为“副产品”既无针对性的培养,又无针对性的评价,更无实效性可言。

《背影》所讲述的是学生最熟悉最常见的亲情,但是相对于生活在这个时代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还是有很大困难的。他们都是家中的小太阳,生活无忧无虑,对父母平时的细心呵护已是司空见惯,习以为常。因此,我确定了“①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②通过抓住文中父亲朴实的话语,爬过月台的艰难动作,背影情景的刻画,让学生感悟父亲的爱,培养学生热爱父亲的情感”的教学目标。

1直奔心灵的提问

我选择的第一个问题是:“读了这篇文章,你感动了吗如果你感动了,那么是哪里最让你感动”在这里直接奔向主题可能是最好的方式。因为快餐式阅读不会让学生深入感受文本,在这个越来越功利化的社会中,学生的情感世界荒芜一片,现在的学生似乎不在懂得什么是感动,什么会让他们感动。感动成为我们人生中最奢侈的情感。包括我们最熟悉的亲情。

果然有个学生说,他一点也没有感动,他的反应并不让我感到意外,这正是这节课的教学生成点。我希望学生能够根据一定的方法指导后获得感动的过程,获得课文深层含义的解读。我就势引导他,那么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希望能够从中读到感动。我一直主张课堂教学应该有一个完整的矛盾冲突。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学生自我与自我文化阅历的差异,文本的陌生化,都是课堂生成的因素,学生无法体会感动,这揭示了学生和教师(教师感动于文本),学生和文本(文本具有强烈情感),学生自我与自我(通过认真阅读真的会感动吗)几者之间的矛盾冲突。

2用朗读表达情感

朗读是人情的最好方式。作品内喜怒哀乐的感情,抑扬顿挫的节奏,都可以通过朗读而清楚地显现,可借以加深体会,增进理解。我的朗读功底不是很好,但我敢于在学生面前朗读,因为我要把我的情绪传染给学生。尤其是文末一句“在晶莹的泪光中,我又看见他那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读到这里总是让我感动。

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准备了“默读——自由读——选择读——齐读——范读——品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最后以师生齐读文章的最后一句话结束课堂教学。给学生一个完整的体味过程。读成为发现感动的方法,都成为承载感情的载体,读成为师生共同交流的平台。

3在教学对话中让情感深入

在教学过程中,有的同学产生了这样的疑问:朱自清看到父亲这样艰难的爬月台为他买橘子,为什么他不亲自去那么朱自清该不该亲自去买橘子针对这个问题学生进行了讨论,形成两种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朱自清应该自己去买橘子。即使父亲不让,也一定要说服父亲:“爸爸,我都20岁了,这样的事情我自己就可以做了。”有一位哲人说过:“磨难是一所人们最不愿意上却最能锻炼人的大学。”居里夫人为了帮助姐姐解决一部分学费,15岁时就独自一人到偏远的地方去当家庭教师。正是由于从小的磨练,才是她在以后的科学道路上能坚强的活下去,从而成为世界著名的女科学家。而朱自清看到父亲那么艰难的为自己买橘子,只是流泪,这是一种软弱无能的表现。

第二种意见,同意父亲的做法。理由是:文中已说“祖母去世,父亲赋闲”,茶房“只认得钱”,父亲深知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因此,他一定亲自爬月台去买橘子。孟郊50岁时外出做县尉,老母在昏黄的油灯下,“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孟郊没有劝说母亲,而是在油灯下默默陪伴亲。父母之爱是什么力量也阻挡不了的。朱自清和孟郊一样,都是在默默享受父爱和母爱啊!如果让朱自清自己去买橘子,朱自清的父亲心里绝不会有一种“很轻松似的”感觉。

学生从比较中更加深刻的体会到了父亲对儿子那种深切的爱。这里说明教学对话需要生成,任何预设完美的课堂,都不可能穷尽学生的思维,只有以学生发展为本才能在课堂生成高质量的教学对话。

4思想与思想的交流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钱理群先生在《语文教育的弊端及其背后的教育理念》一文中指出:“语文教育有其特殊性,许多人在回顾自己的一生时,都会发现对自己影响最大的往往是语文教育,或者是语文教师。”为什么语文教师有如此大的感召力呢这可能是语文教师的思想魅力所致。因为一个人真正吸引别人的是他的思想,一个人真正可贵的也是他的思想,而使一个人一个人真正有别于他人的也是他的思想。我在《背影》教学中,正是用自己的思想和学生进行交流,才获得学生的认可。让学生在这个冷漠的社会中法相亲情的温暖,感受到世界中存在的情感,感动每一份让我们感动的爱。我告诉学生我阅读时的真实感受,曾经感动的细节,每一个表意纤细的词语。我在课堂上,不仅完成了对文本的一次解读,还完成了对情感的再一次发掘。

以上不仅是我执教这节课的感受和收获,也是我一贯的教学原则:自由自己的内心,用自己的心灵去撼动学生的心灵,才能获得学生真诚的交流,只有具备真诚交流的课堂,只有把情感与认知结合起来的课堂,才是真正的语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