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药半夏的配伍应用与炮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药半夏的配伍应用与炮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R2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10-0306-01

【摘要】目的:研究中药半夏配伍应用炮制。方法:通过辩证论治来探讨中药半夏的配伍作用与炮制分析。结果:半夏配黄芩脾肺同治半夏配旋覆花止咳止呕、半夏配茯苓健脾燥湿、半夏配陈皮理气化痰、半夏配藿香两调脾胃、半夏配生姜相使相畏、半夏配天竺黄祛痰定惊、半夏配贝母润燥相济、半夏配瓜萎化痰消痞、半夏配天麻化痰息风、半夏配黄连辛开苦降,半夏配天南星燥湿化痰。讨论:正确掌握了药性以及该药的临床配伍与炮制才能更好地应用于临床,为患者解除病痛。

【关键字】半夏;配伍;炮制。

半夏因“五月半夏生,盖当夏之半”[1]而得名。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外皮及须根,晒干。依据临床用药需要,进一步加工为清半夏、姜半夏、法半夏等。其性味辛温,有毒。主归肺、脾、胃经。本品辛温而燥,为燥湿化痰、温化寒痰之要药,善治脏腑之湿痰;为止呕要药,多种原因引起的呕吐皆可随证配伍运用,对痰饮或胃寒呕吐尤宜;半夏辛开散结,化痰消痞,亦可治梅核气、痰热结胸、心下痞满等证;外用可消肿止痛,治疗瘿瘤痰核、痈疽肿毒及毒蛇咬伤。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半夏块茎含挥发油、少量脂肪、淀粉、烟碱、粘液质、天门冬氨酸、谷氨酸、甘氨酸、B一氨基丁酸等多种氨基酸、麻黄碱、葫芦巴碱以及药理作用与毒革碱相似的生物碱、p一谷甾醇、p一谷甾醇一D一葡萄糖苷、3,4.二羟基本甲醛葡萄糖苷等。生半夏和制半夏煎剂均有镇咳祛痰作用。从半夏中分离出来的半夏蛋白有抗早孕作用。生半夏的氯仿和丙酮提取物对白色葡萄珠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等。

1 半夏配天南星燥湿化痰

半夏与天南星均可辛温燥湿化痰。半夏专入脾胃,主治湿痰,且能降逆止呕;天南星兼走经络,善治风痰,又能祛风定惊。两药相伍,半夏燥湿健脾,以杜生痰之源;天南星开泄化痰,以搜经络中之风痰;合可散周身痰结,尤以祛风痰为著。临床用于顽痰咳喘,风痰眩晕,中风仆倒,口眼歪斜,舌强语蹇以及癫痫惊风等症。例如,中如意膏以二药治风痰停饮,咳嗽喘促。中玉液汤以此二药去痰涎,利胸膈。

2 半夏配旋覆花止咳止呕

半夏消痰散结,降逆和胃;旋覆花开结消痰,下气行水,降气止噫。然半夏偏于燥湿化痰,旋覆花则侧于宣肺,下气行水。两药相伍,一燥一宣,互为其用,祛痰止咳,可增强和胃止呕之效。临床常用于治疗痰饮壅肺之咳喘及寒湿犯胃所致的呕吐噫气或支饮,胸闷短气,咳逆倚息不得卧,面浮肢肿,心下痞坚等。

3 半夏配茯苓健脾燥湿

半夏辛温,功擅燥湿化痰,和胃降逆,消痞散结。脾喜燥而恶湿,湿去则脾运,痰涎无以为生;茯苓味甘淡,长子补脾,利湿,且补而不腻。利而不猛,既能扶正,又可祛邪。两药相伍,一为温燥化湿。一为淡渗利湿;一为降逆止呕治其标,一为健脾和中治其本,共奏健脾利水、燥湿化痰、利水宁心之功。临床用于治疗脾虚湿停、胃气不降之脘痞腹胀、呃逆呕吐、大便溏泻或咳嗽痰多等症。中的半夏茯苓汤以二药治头汗,中焦闭塞,则周身不能敷布,但头有汗。中的半夏汤以二药治呕逆。寒在上焦,脉缓者。

4 半夏配陈皮理气化痰

半夏辛温燥烈,功擅燥湿化痰,降逆止呕。陈皮辛苦而温,长于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两药合用,半夏得陈皮之助,则气顺而痰自消,化痰湿之力尤胜;陈皮得半夏之辅。则痰除而气自下,理气和胃之功更著。两者相使相助,共奏燥湿化痰、健脾和胃、理气止呕之功。临床常用于痰湿上犯之胸膈胀满、咳嗽痰多;脾胃失和、湿浊内困而致脘腹胀满、恶心呕吐等。中的橘皮半夏汤即以二药治痰饮、食积、寒痰停积,恶心呕吐、目眩昏闷及瘴疟。

5 半夏配藿香两调脾胃

半夏性燥烈,偏于燥湿和胃,降逆止呕;藿香与半夏皆归脾胃经,藿香气芳香,长子化湿悦脾,宽中快气,和胃止呕。二者合用,一以芳化,一以温燥,有NiNe*胃之功,并有较强的止呕之力。临床用于寒湿困中、脾胃不和之头目昏沉、胸脘痞闷、呕恶腹泻之症。中的藿香半夏汤以藿香、半夏联袂,燥湿与化湿合用,治湿浊困脾较甚、胃中停饮呕逆之首。

6 半夏配生姜相使相畏

半夏、生姜性味相同,均辛温燥散,具降逆、止呕、和胃、化痰之功。两药配伍,协同为用。半夏降逆止呕为主,生姜化水止呕为辅,且又具温中化饮之功。相互协同而增强和胃止呕之效。另外,半夏为有毒之品,生姜可制半夏之毒,属相畏配对,制其所短,展其所长,可更好地发挥和胃降逆作用。临床用于水饮停胃而见呕吐清水痰涎,苔白腻等症。中以二药组成的生姜半夏汤和小半夏汤可治痰饮内停、呕吐、反胃等。

7 半夏配天竺黄祛痰定惊

半夏辛开苦降温燥,偏于燥湿健脾,和胃降逆,脾健土燥。痰涎无以生;天竺黄甘寒,长于清热化痰,清心定惊。两药共用,祛痰之力佳,并有一定的祛风定惊作用。临床用于痰湿内停之咳嗽痰多,胸闷胀满;痰涎壅盛之中风不语或痰热惊搐、癫痫等。

8 半夏配贝母润燥相济

半夏辛温而燥。为燥湿化痰、温化寒痰之要药;贝母甘凉,润肺止咳效佳。二药一润一燥,相反相成。治各种痰湿咳嗽。临床见湿痰咳嗽、偏寒偏热均可酌情配合使用。中的半贝丸以二药等分姜汁为丸治风痰暑湿疟疾,咳嗽痰多,饮食无味,痫眩。

9 半夏配瓜萎化痰消痞

半夏辛温燥烈,化痰降逆,消痞散结。言其“消痰下气,开胃健脾,止呕吐,去胸中痰满”;瓜萎清热化痰。宽胸散结。两药配对,相辅为用,化痰散结,宽胸消痞之功显著。临床用于痰热互结、气郁不通之胸脘痞满,或痰浊胶结所致的胸痹疼痛;痰热壅肺之胸膈塞满、气逆咳嗽、吐痰黄稠等。中的半夏丸以二药利胸膈,主治肺脏蕴热,痰嗽,胸膈塞满。中的半夏汤以二药治胸痹,心下坚痞,急痛彻背,短气烦闷,自汗出。

10 半夏配天麻化痰息风

半夏辛温,为治湿痰要药,长于燥湿化痰;天麻甘平,为治内风圣药,善于息风止晕。前人有“无痰不作眩”之说。用半夏燥湿化痰治其本,天麻息风平肝治其标。两药配对,标本兼顾,化痰息风,治眩晕、头痛。云:“足太阴痰厥头痛,非半夏不能疗;眼黑头旋,虚风内作,非天麻不能除。”临床用于风痰上扰,症见眩晕头痛,胸闷呕恶,舌苔白腻,脉弦滑。中的半夏白术天麻汤和中的天麻丸以二药为主治偏头痛.眼目昏花熏或头目眩晕,起坐不能者。

11 半夏配黄连辛开苦降

半夏辛散苦燥温通,性质沉降,长于燥脾湿化痰浊,降胃气止呕吐,又能辛散消痞结;黄连苦寒降泄,清泄胃热而燥湿,以开中焦气分之热结。两药配对。

寒热互用以和其阴阳,辛开苦降以调其升降。且清热无碍祛湿,燥湿又无妨清热.有相辅相成之妙用,共奏清热化痰,散结止呕之功。临床用于湿热痰浊,郁结不解,胸脘满闷,痰多黄稠,苔黄腻,脉弦滑;寒热互结、气机失畅所致的心下痞闷,按之作痛;胃热呕吐,或干呕痰少。中的小陷胸汤,以黄连、半夏配瓜萎合用治疗痰火互结,心下痞硬,按之痛。

12 半夏配黄芩脾肺同治

半夏辛温性燥,入脾胃二经,功能化饮祛痰,和胃止呕;黄芩苦寒,入肺经,苦燥肺中之痰,寒清肺中之热。两药合用,脾肺同治,既杜生痰之源,又清贮痰之器,源清流洁,痰化肺清,湿去逆降之功显矣。临床用于痰热壅肺,肺气上逆之咳嗽痰多色黄者;痰热痞结。气逆不降之呕吐。中的黄芩半夏丸即以二药治上焦有热,咳嗽生痰。

13 各种半夏炮制品的比较

生半夏: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干燥,用时捣碎。有毒,多外用,以消肿止痛为主。

清半夏:白矾浸泡或煮或腌制。消除了辛辣刺喉的副作用,降低了毒性[2],以燥湿化痰为主。类圆形或肾形厚片,直径6~18mm,表面乳白色,周边黄棕色,中间隐现黄白色筋脉点。气微辣涩。

姜半夏:姜矾煮或腌制或蒸制,或姜炒。温中化痰,降逆止呕为主。形如清半夏,薄片,表面有光泽,透明,片面灰黄色或淡黄色,角质样,质脆。微有辣味,微具姜气。

法半夏:石灰制半夏。治寒痰、湿痰为主,同时具有调脾和胃的作用。形如生半夏,内外皆呈黄色或淡黄白色,粉性足,质松脆,气微,味淡。

竹沥半夏:半夏或法半夏,竹沥拌透阴干。温燥大减,适于胃热呕吐,肺热痰黄稠粘,痰热内闭中风不语。

讨论

半夏始载于,几千年的沿革使该药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然而只有正确掌握了药性以及该药的临床配伍与炮制才能更好地应用于临床,为患者解除病痛。

参考文献

[1] 杜敏附子半夏药对应用考[J];现代中医药;2008年02期.

[2] 吴义春;孙鑫;仝小林;;仝小林附子半夏同用治验举隅[J];辽宁中医杂志;2010年02期.

[3] 骆梅娟;周至安;;附子的毒性及临床应用浅析[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作者单位:421513 湖南省常宁市水口山有色金属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职工医院药剂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