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浅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浅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可持续农业是我国未来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浅析了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制度障碍及存在的若干问题,并给出了农业可持续发挥问题的解决途径。

[关键词]可持续农业 存在问题 解决途径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4-0180-01

可持续农业自上世纪后半页以来普遍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它是农业领域对可持续思想的具体实践和运用,是一种更符合人类发展需求的农业理论战略,已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兴起。在历史上我国是农业大国,可持续农业发展战略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更是我国现阶段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内在要求。

我国人口众多,环境资源和人类供给之间矛盾突出,我国用不到世界总耕地10%的土地供养着世界上五分之一的人口,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带来巨大的食物压力。生存环境的恶化导致我国人均占有资源更为稀缺,农业的未来发展必然需要一种更符合自然规律、更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型模式。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作为国家的根基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其他行业的发展。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农民生活条件改善可以促进我国经济稳步向前以及整体国力提高。

1 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制度障碍

现阶段我国的农业生产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对土地进行掠夺式开发的经营方式。从法律理论上讲,农业土地承包合同中界定了承包农户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但事实上这种经营权只是物化权的一种不具有直接对抗第三者效力的债权形式。在具体实践中,政府部门集体组织等有权对土地进行随时的行政性、权力性调整,这些都进一步强调了承包农户所具有的土地经营权的特殊债权特征。承包农户对剩余索取权有十分强烈的要求,这与土地承包经营权中的债权模式相悖,两者之间存在不适应和矛盾。现阶段来自各方面的对承包土地的行政性调整干预不断,由于制度的不支持,承包农户没有有效途径更无权抵御这些干预和调整。承包农户的剩余索取权无法得到保障,农民不能安心种地,对未来更没有长期稳定的心理预期,只顾眼前的短期生产行为则成为一种不得已的选择。农民的短期生产以破坏土壤质量为代价,造成不可弥补的生态破坏。频繁的土地调整将这些破坏的土地转嫁给他人,又进一步强化了土地承包经营者的机会主义行为,土壤破坏、生态恶化成为一种恶性循环,无法得到有效遏制。

过去很长时间以来我国公民被划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两大类,这种户籍制度很大程度制约了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下,农业户口很难转为非农户口。在随后几十年的改革发展中,我国户籍制度长期构筑的城乡二元经济与社会模式才有所改变。但农村剩余劳动力夸省市跨区域流动和户籍迁移依然受到限制。目前我国有近一亿剩余劳动力滞留在农村无法向城乡流动,并且数字还在逐年增加。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都在稳步提高,但由于户籍制度的多方限制,我国仍摆脱不了农民远多于市民的问题。我国的农业户口依然与农村土地所有制联系在一起,农村的土地所有者只能是具有农业户口的公民。这种有农业户口就可以拥有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权属方式与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价交换的根本原则是相互背离的。这种制度促进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化,让农民的剩余索取权得到了长期保障,这成为当前我国农村农业生产中“外部性”现象严重的主要根源。

2 发展可持续农业存在的若干问题

生态农业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优模式。生态农业是二十一世纪以来出现的新型的并被广泛认同的农业模式。其重点是按照自然生态规律研究和开发农业资源,同时保护自然资源不受破坏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的根本原则是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遵循农业生态系统内物种共生、物质循环的自然原则。传统农业生产精髓与现代高新技术相互结合,因地制宜的发挥当地物质人力资源优势。依据“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思想,周全计划,组织专业人才进行合理农业生产,运用工程管理学方法最大限度实现农业生产的高产优质高效的可持续再生生产,以达到生态和经济两个系统各自良性运转同时有机结合高效统一的收获最大效益。生态农业结合经济学、生态学等多种原理,既保证了农业生产高效产出,充足提供了安全健康的有机食品,重要的是保护生态环境高效的循环再利用,是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农业可持续发展需要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首先,农业可持续发展需要相关的法律法规来保障市场有条不紊的运行。农产品的生产销售也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运行,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可以保证农产品像其他商品一样在等价交换的基础上自由流通并且最大限度的实现商品自身的价值。其次农业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以农产品生产资料和农业生产力为主导的要素市场体系和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中心的产品营销综合市场体系,同时为商品贸易提供信息传递服务的市场中间机构也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促进作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投入产出比以及增加农民收入都要求我国农业向产业化、规模化迈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土地,建立健全土地的政府和市场管理制度,提倡土地适度集中发展农业规模经营,推进耕地合理流转保证耕地长期合理高效利用。坚持政府扶持农业,农产品生产销售按照经济发展规律以市场为导向,让开放的市场带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决农户生产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让农民自发的参与到可持续农业的发展中来。

3 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本质是改变过去以破坏土地质量、过度消耗资源为代价追求经济效益的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寻求一条既满足当代人物质需求又不影响后代人生活需要的持续发展道路。农业是我国发展的根基,农村是我国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农业可持续应坚定不移的纳入我国发展战略规划。

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国家未来发展离不开农业,农业可持续发展在我国将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社会各界要重视农业在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地位。首先是控制农民数量提高农民素质,实现资源环境与人口经济协调合理发展。改变长期以来重工业轻农业、重城市轻农村的传统观念,打破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模式,鼓励农民充分发挥积极性参与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设中来。

保护农业耕地改善土地质量,保护农业生态改善环境质量。从农村到农民都必须认真贯彻“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采取有效措施遏制耕地逐年减少。加强农村政府对耕地的宏观管理,治理乱用土地问题,同时恢复耕地质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护基本农田不被挪用,因地制宜建立耕地地力恢复保养制度。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污染,生产安全健康的农业产品,在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间形成良性循环。发展资源集约型农业,坚持农业生产中各种生产资料合理充分的利用。物尽其用的进行农业生产,把提高投入产出比作为农业发展的目标。根据可持续农业发展需求完善农业支持的制度体系和技术体系,全方位促进可持续农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雅鹏.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对策[J].中国农村经济,1998(5):51-55.

[2] 刘辉煌.制度创新与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J].农业经济问题,1999(7):34-37.

[3] 王宏广.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A].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5:148-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