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儒家文化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解释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儒家文化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解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大连市农业科学职业技术学校,辽宁 大连116033)

中图分类号:F272.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738(2011)12-0214-02

摘要: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一门新兴的社会科学在20世纪90年代初由美国引入我国,它主要是一门关于处理企业和人之间关系的科学。而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也有关于选人、用人方面的深刻见解,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就已经散发出现代管理的人本光辉。将传统儒家文化用现代管理学的原理重新解释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研究方向,但就人力资源这一命题来说还少有专门的研究予以论述。本文通过对儒家文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分析,对中国传统儒家文化进行了新的诠释。

关键词:儒家文化;人力资源管理

一、人力资源管理和儒家文化概述

人力资源管理(HR)是近代起源于美国的一个新兴学科,最重要的基本理念是把人看做企业中最重要的资本,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作用。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说过:“企业或事业唯一真正的资源是人,管理就是充分开发人力资源,以做好工作。”人力资源管理作为现代管理理论的一个新的分支,它的相关理念和具体理论仍处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过程中。直到1990年,人力资源的相关理念才被引入中国,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这还是一个相当陌生的领域。

而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的传统儒家文化就已经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儒家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它在两千五百多年以前由春秋时期的大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孔子提出,并经过历代思想家进行完善和发展,广泛而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已经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形成了中华民族的独特气质。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是以“仁为核心”和“人贵”的思想体系,是中国最为重要的传统文化,儒家思想的精髓是:“仁”、“义”、“礼”、“智”、“信”,反对“过”与“不及”,崇尚“中庸”,崇尚和谐。传统儒家文化不但塑造着中国现代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环境,也对日本、韩国、东南亚乃至全球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儒家文化中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

1.以人为本,仁者爱人――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

“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孔子以“爱人”来解释“仁”的含义。这里的“仁者爱人”主要有两种含义:一是相对于物来说,人是第一位的。这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把人视为组织中的第一要素不谋而合。二是在处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的时候,应该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以仁爱人”正是管理者激励组织成员,从根本上解决资劳矛盾的关键。

此外,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中的“民贵”思想也是“以人为本”思想在治国方略上的具体体现。早在战国时期,孟子就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明君唐太宗李世民也曾引用荀子“君者,舟也;庶人之,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作为自己的治国思想。这些思想与近代人力资源管理中提倡的“以人为本”的思想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而且在理念上更胜一筹。现代西方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以人为本是指把人视为组织中最重要的资源,从人的需要出发,重视人的作用,以此来进行激励;其实质上是把人看做一种“资本”,是一种盈利的手段。而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则是提倡“天人合一”,主张站在宇宙自然的高度,从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出发,是真正意义上的“以人为本”。

2. 举才重德,任人唯贤――招聘与选拔的标准。

以人为本的思想直接引伸出重视人才,选才举贤的理念。荀子曾经说过“尊圣者王,贵贤者霸,敬贤者存,慢贤者亡,古今一也。”随着近年来,全球化和知识经济地高度发展,重视人才、尊重人才、培养和发展人才,不断提高人力资本附加价值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课题。关于如何选举良才,孔子认为应当“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对于为选拔人才这件事情应该慎重对待、多方考察,除了“听其言观其行”,从生活的各个方面考察,还要“使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从做事的动机、发展的过程和内心的追求三个方面来综合考察。

在推选人才方面,古代中国人除了重视才干,也同样注重品德修养。中国古代在没有实行以公开考试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度之前,举孝廉是汉代选拔和培养预备官员的一种举才制度。被举之学子,除博学多才外,更须孝顺父母,行为清廉,故称为孝廉。在汉代,“孝廉”已作为选拔官员的一项科目,没有“孝廉”品德者不能为官。儒家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其中修身即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等的基础和根本。儒家要求学生掌握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其中,“礼”也就是今天的德育,被放在首位加以强调。《论语・里仁》里有:“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荀子曾说过:“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足以见得儒家思想对人的道德修养的推崇。我国著名的晋商秉承儒家思想,推崇“诚、信、仁、义”,在选拨人才时也把所选人才的道德修养放在首位,甚至采用“上查三代”方法来保证所选人才的道德人品。

而在现代人力资源的招聘和选拔时,应聘者的道德修养作为选拔人才的重要因素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评价中心是现代大型跨国企业招聘高级管理人员常用的一种方法。它采用情境模拟实行动态测评,在被评价者与他人进行交往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综合评价。这种综合评价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在情境考察应聘者在其他评价方法中不容易暴露的道德问题。另外,许多西方国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每一位公民建立诚信档案,诚信档案上记录的本人信用度也成为企业招聘人才所要注意的关键因素之一。

3.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重视员工培训与人力资本投资。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出自《论语・卫灵公》,字面意思是手艺人要想把工作完成好,必须先准备好工具。孔子是用手艺人完成工作的比喻向子贡说明为仁的道理。同样的,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人是最主要的资源和工具,而员工培训就是关系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利器”。尤其在现代社会,信息和知识的更新速度加快,对人员的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因此对员工进行培训,不断提高人力资本的附加值,才是企业在竞争中求得生存、不断发展的关键。

在对员工进行培训的典范中,我们首推日本松下集团。松下集团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先生认为,企业经营就是营造人,“在制造松下产品前,先制造松下人”。为制造松下人,松下集团专门成立松下商学院、松下机电工学院等培训机构。一方面,培养其技术技能,使员工技术技能的开发紧跟时代进步和技术发展;另一方面用儒家传统思想对员工进行教育,培养所谓的“松下精神”,即培养员工形成“产业报国的精神、光明正大的精神、团结一致的精神、奋斗向上的精神、礼仪谦让的精神、适应形势的精神、感恩报德的精神”,使员工认同本企业的经营哲学和核心价值观,以更好地融入企业文化、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据花旗银行研究,大部分企业都拿出每年营业收入的1%―2%作为培训费用。以IBM为例,目前IBM大中华区每年共有6万天的学习时间,整个大中华区有员工近6000人,这样平均下来每人每年大约接受10天的培训,每人每年的培训费用达到了3000美元。这样算来用于员工培训的费用是一个相当大的数字,但是用于员工培训的费用却可以创造出高于成本数倍的利润。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世上没有一劳永逸的事。只有不断加强对人力资本的投资,才会有持续不断的经济利益。

4. 以和为贵,和而不同――激发团队精神,保持和谐的劳资关系。

荀子说:“力不如牛,走不如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荀子认为:人的力量不如牛,脚力不如马,却能驱使牛马为人类耕地、拉车;是因为人可以聚集起来运用团结的力量,而牛马不可以。中国传统儒家文化讲究团结协作、以和为贵。在孔子的管理思想中,“和”是一种管理的最高境界,它往往意味着领导对企业内部的各种矛盾予以承认,并努力解决矛盾,倡导一种和谐一致、团结协作的工作状态,从而在企业成员之间形成一种积极向上、勇于奋进的良好氛围。

儒家文化讲究“以和为贵”,但这里的“和”不是指要绝对一致,没有任何分歧。现实的企业管理中绝对一致、没有分歧的情况事实上也是不存在的。儒家文化在强调“以和为贵”的同时,同样注重“和而不同”。《论语・子路》有云:“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意思是说,君子可以与人保持和谐的关系,但对待事情可以保持自己的独立见解,不人云亦云;而小人讲原则、轻易赞成别人的建议,但实际上却无法与人保持和谐的关系。“和而不同”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原则,也是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保持和谐团队关系的基本法则。现代社会是一个空前多样化的人的集合,由于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不同肤色、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不同政治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可能将在同一个团队中合作。此时,管理者的任务就是将这些不同的人融合在一起,妥善处理和平衡各种人际关系和利益关系,在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基础之上共同为组织目标服务。

“和”的概念起源于中国,却在我们的邻国日本得到了更为全面的诠释。日本企业在二战后迅速崛起,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其快速起飞的奇迹与日本人“和”的团队精神是不可分割的。几乎所有日本企业都强调团队精神,他们不仅强调同行之间的团结一致和精诚合作,同时也表现在企业经营者和普通员工的和谐关系上。索尼前总裁盛田昭夫认为,“只要是索尼公司的员工,不管他身在何处,都是索尼大家庭中的一员”,他在任时致力于与员工建立一种健康关系,在公司内部创造一种家庭式的和谐感情,通过这种感情使企业经营者和员工之间建立一种命运相连、同舟共济的联系。再例如日本J型管理模式的三大支柱――终身雇佣制、年工序列制、内部提拔制都是为日本管理文化中“和”的理念服务的。通过对企业内部员工提供有利的制度,将员工利益与企业利益挂钩,提高员工对企业成员身份的认同感、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忠诚感。虽然近年来,J型模式的三大支柱都不同程度地有所松动,但日本企业“和”的精神本质没有随着制度的改变而改变,依旧是日本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三、儒家文化的现代人力资源解释对我国企业发展的启示

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古老的传统儒家文化不但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过时,反而其精髓思想在时间的沉淀中不断积累,在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焕发出新的光彩。儒家的人本管理和和谐管理之道,主要在于发挥人们的内在能动性,调节整个经济活动中的各种人事矛盾,理顺各类人际关系,通过精诚合作达到提高生产效率的组织目的,这正是中国传统儒家学说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优势所在。

因此我们在积极学习他国文化,特别是欧美现代企业管理思想的同时,不能盲目、生搬硬套他国的经验和方法,而是应当在了解本国历史、文化和社会环境的基础上仔细研究本国的优秀文化,从中汲取适合本国国情的管理方法。

许多专家预测,21世纪是中国文化的世纪。澳大利亚学者雷吉・利特尔和沃伦・里德所著的《儒家的复兴》中指出:“儒学正在复兴。儒学的复兴已经明确地指出它将在世界文明的核心中占有一席之地,并且将带领世界进入21世纪,即将成为21世纪的管理主流”。

在这种社会发展趋势下,我们更加应当抓住时代的脉搏,将传统儒家思想中的管理精髓发扬光大,努力提高中国企业在世界市场上竞争力,为中国企业在世界市场上争取更大的优势地位。

参考文献:

[1]张与驰.儒家的管理之道[M].中国商业出版社.2007年5月出版。

[2]刘禄山,王志峰.王者之道:王者之道[M].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出版。

[3]王利民,陈宇宙.孔子的管理思想及其现代意义[J].衡阳师范学院学院学报.2004年2月 第25卷第1期。

[4]李文静,卢喜辉.儒学人本理念在管理中的运用[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11月第23卷第6期。